第六章:智斗恶叔伯(上)
天色大亮时分,雪停了,太阳也出来了。 阳光照耀下白雪皑皑的小村庄,竟然可以美得像一幅画。 惨白的光线照在身上丝毫也不感觉到暖,甚至比下雪的时候更冷,老话说“下雪不冷雪后寒”是一点也没错。 茯苓忧心的是如果天这么一直晴着,雪化时的夜晚怕是更难捱,自己和弟弟meimei又将如何才能撑得下去? 食物和柴省着点吃用还可以撑个两三天,可是如果不把茅草屋进行修缮,化雪的时候到处都是雪水,夜晚来临时必然结冰,到时候姐弟三人将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可以容身。 茯苓仔细观察过,房顶的木樑还可以继续用,土墙的裂缝可以用泥巴掺上麦草糊起来修好,最麻烦的是房顶,需要先在房顶铺上黄麻编织的麻片,然后再均匀的铺上捆成小捆的茅草个子,用混着麦糠的泥巴在顶部糊压起来,才可以在刮风下雨、雪天、冰冻的时节保暖不渗漏。 李苓记忆深处,前世生活的农村,随处可见的都是土坯的茅草屋,只有极少数富裕的人家才能住上砖瓦房,直到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乡的农民才逐渐富裕起来,用上了电灯、电视机,住上了大瓦房。 而前世的李苓,一个未到学龄的孩子,最爱做的事除了在村子里的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老皂角树下的木轮马车上和小伙伴玩过家家,就是看别人家盖房子。 即便是要建一栋茅草房子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还要有很多的步骤和程序。 首先是建房子的材料准备齐全,人力、物力、财力齐备,选个宜兴土木的吉日才能开工。 墙是预先用木模压制的土坯砌筑而成,房梁是用伐好的树加木而成,顶是用河堤田埂上随处可见的茅草铺制,并不是三五个人几天时间可以搞定的事。 看一栋房子从地基到落成,从无到有、平地而起的过程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如今没想到原先不务正业的爱好竟然也派上了用场。 好在自己的小茅屋主体没有太大问题,只要简单的修葺还是可以的,人手足够的话最多一两天就可完成。 只是如今一没有修房子的材料,二没有银子请工人,想把房子修缮好简直是痴人说梦。 思虑良久,一个大胆的决定在茯苓脑海中逐渐形成。“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无家可归的局面是他们造成的,现在敌我力量悬殊无法讨回想要的公道,那么先取回点利息总是可以的吧! 午食过后,茯苓便带着二弟来到了他们原来的家。 眼前青砖黛瓦的小院落甚是清新雅致,朱漆的木质大门顿时让左邻右舍的土坯茅草屋相形见绌,要放到现在起码也得是个小康之家或者中产阶级。 门前大红的对联和红灯笼异常醒目刺眼,茯苓不禁冷笑:“倒还真是迫不急待,弟弟弟媳新亡,起码要三年守丧,如今头七才刚过,竟然就这么肆无忌惮,也甚是没脸没皮。 正要上前叩门,隔壁林寡妇家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 “哟,我道谁呢,这不是易先生家的三个可怜的孩子吗,瞧瞧这小脸冻得,啧啧,真是造孽哟。”小妹口中的长舌妇,原来的老邻居林寡妇,扭着像磨盘一样的大屁股,手里攥着把瓜子边嗑边叨叨着向茯苓姐弟凑过来。 “依我说呀,孩子们都回吧,回吧啊,搁这儿站着多冷呢,房子你大伯和叔叔都已经住进去了,就甭掂记了啊,免得自己难受,孩子们都好好的,以后有出息了盖个大房子住住啊……” 从林寡妇话里得知,自家的老宅和田产已经被大柏和三叔家分过赃了。 五间青砖正屋住的是大伯一家五口:大伯夫妻俩及两儿一女。 两间偏房住的是三叔一家:三叔两口子及一双和二弟小妹年纪相仿的儿女。 三亩薄田归了三叔,门前的半亩菜园子归了大伯。 对这些无耻之人的所作所为,茯苓心中没有愤恨和不平,有的只是蔑视和冷漠。 林寡妇看似围观看热闹的劝解中,有冷嘲热讽,甚至还有一丢丢的关心,不然当日茯苓被大伯娘和三婶欺负的时候,林大娘和另一位村民也不会挺身而出上去搀起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