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野望——桓温传在线阅读 - 第四十八章, 忠孝两难

第四十八章, 忠孝两难

    桓温的第一次北伐先胜后挫,最后不得不以退军收场。虽然他在北伐的过程当中给予了对方重大的杀伤,就连秦方的两名主帅,太子苻苌和丞相苻雄的死也与这场北伐有关,但是最后不得已撤军的这个结果自然是很难让桓温自己满意的。

    在朝廷方面,并没有任何大臣对这次不算成功的北伐进行指责,因为这是一次事先得到朝廷允许的军事行动。在朝廷看来,这次北伐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没有令桓温再立新功的结果也不算太糟糕,况且北伐的绝大部分损失也是由桓温自己的力量来承担,无需朝廷为之付出多少。在这次功败垂成的远征当中,尽管桓温一路血战,他的军事力量却没有因此而受到重创,由此可见,桓温所调教出来的这支荆州部队还是有很强的战斗力的,用于远征固然有所不足,但是用于防御却是能够令朝廷放心的,甚至这正是朝廷主流所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因此,当九月份桓温从北伐前线回到襄阳的时候,晋穆帝还专门派遣了黄门侍郎前去犒劳。

    不过,虽然能够得到朝廷方面的理解,但是对自己的要求颇高的完美主义者桓温却总是为这未遂的北伐事业而觉得怏怏不乐。有一次,桓温在外出抚慰那群从关中带回来的百姓的时候,他看见一个老妇人一看到自己就潸然泪下,桓温觉得事有蹊跷,就上前问其缘由,原来这老妇人当年曾经做过刘琨的伎女,这老妇人还说:“因为你长得很像当年的刘司空,所以我忍不住就哭了起来。”这孤胆英雄刘琨对桓温来说可不得了,他一直以来是桓温人生当中的精神偶像,所以作为刘琨粉丝的桓温很开心,就退到屋子的外面把衣冠整理了一番,再走进来让老妇人细看。老妇人又上下多打量几遭,说了一句令桓温郁闷不已的话,“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桓温闻言大失所望,为此而闷闷不乐,一连几天都是无精打采的。

    当桓温驻军灞上的时候,他的一个部将顺阳太守薛珍曾经擅自领军渡过灞水攻击零散的秦军,还斩获颇丰。回到荆州之后,薛珍屡次在公开场合自夸勇武,谴责桓温的谨小慎微。桓温为此恼怒不已,羞恨交加之下,于是就下令把薛珍直接给砍了。这薛珍被杀固然是咎由自取,但也与桓温这时的恶劣心情不无关系,毕竟这是宽厚为怀的桓温平生第一次对自己的部属下狠手。由此可见,对于这一次北伐的功败垂成,完美主义者桓温的内心是多么的失落,耿直哥薛珍选择在这个时候触上司的霉头,不是找死是什么?

    王猛的关于初升的太阳和落山的太阳的比喻也经常萦绕在桓温的心头。当桓温得知其曾经的对手当中的厉害角色苻雄和苻苌先后离世的消息后并没有感到多少庆幸,而是发出了更多的感慨。桓温心想,这李势的祖先当年创下基业的时候,手头上肯定也是有着一帮子如同苻雄和苻苌一样的亲族成员为他拼死出力的。“一个再厉害的对手都能够对付,难对付的是一帮子相互信赖的人呐。”桓温心里感叹道。

    桓温随后又恨恨地想道:“这关中历代乃四守之地,是恢复中原的最佳跳板。而且这关中与自己的辖区接壤,在兵力调动和后勤支援都比直取中原方便。可是自己的北伐建议却屡受朝廷打压和置之不理,以至于错过了经略关中的最佳战略时机,只是后来在西凉张重华的一再要求下朝廷才同意了自己的第一次北伐。现在回想起来真无可挽回的损失呀!”

    当苻健在关中开创基业和建立政权的前几年,桓温也是苦心地在荆州经营着自己的事业,他主要做了搜罗人才、劝课农桑、整军经武和大兴土木这四方面的事情。

    在延聘人才方面,平蜀之后,桓温加征西军号,开府仪同三司,封临贺郡公。桓温作为军府的府主,特别喜欢招贤纳士,甚至常常亲自躬身造访。桓温不仅能选贤任能,而且能够知人善任:习凿齿博学洽文,富有史才,桓温就命其处机要;罗友以记功胜人,桓温就让他做人力资源管理;袁宏才气横溢、文章绝美,桓温让他专综书记。总而言之,桓温能够让自己的各部属各遂其志,各擅胜场。不过,桓温终其一生,还是未能找到一位能与袁乔相媲美的军事幕僚,这方面人才的缺失也铸就了桓温的终生遗憾。

    在政务上,桓温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察吏能否等政策,让荆州的人口和经济得到了持续的稳定和发展。农业持续良好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增加。关于荆州的人口,由于史册中无东晋的人口统计,又要考虑到该时期严重的逃籍、隐户、侨立等现象,只能从东鳞西爪的史料中加以推测。晋武太康初,荆州有人口357,548户,若以平均每户6.57人计算计,则有230余万人。桓温出督荆州时,荆州所辖范围较前缩小,仅实领太康初之十郡197,200户,约130万人。荆州在晋武太康后人口一直在增长,一方面是北方流民和巴蜀流民汇集荆州,使该地区人口顿增,史称“于时流人在荆州十余万户”;另一方面是招抚与抄掠山谷蛮夷人口出山,桓温除了荆州刺史,都督四州军事外,还有护南蛮校尉之职,其职责所在可想而知。由于桓温的宽和政策,荆州的人口一直是在持续流入的。援引王育明先生的研究成果,当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千分之八点九,那么至永和元年,荆州人口为原来的1.78倍,即在籍人口至少为351,000户。此外,荆州地区的商业也非常发达,由于地处长江水运的枢纽,益州和扬州的商品流通与转运必须经过此处,其地“良皮美罽.商赂所聚”。同时荆州又处南北对峙的前哨,双方相互聘使,因此,荆州之商业税也相当可观。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稳定的政局,使荆州逐渐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中心.何尚之言:“荆、扬二州,户口半天下,江左以来,扬州根本,委荆州以阃外”。沈约则发挥云:“民户境域,过半天下,晋世幼主在位,政归辅臣,荆扬司牧,事同二陕。”桓温治下的荆州在东晋的社会经济地位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了一个可以与扬州相抗衡的经济中心。

    在军事上,桓温花大力狠抓了常备军的日常cao练。大凡练兵的要务是要把士兵们锻炼成一个能够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援的作战团体,荆州军队在陶侃的多年熏陶下一直有着完备的军事制度基础,桓温也曾经师从蔡谟学习兵法,依葫芦画瓢,倒是把士兵cao练得有声有色,荆州部队可以说是当时各州当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只可惜南方不易养马,否则的话,以南方士兵的服从和组织纪律性,是完全可以与北方的骑兵一决高下的。

    在基础设施的基本建设方面,桓温为了巩固其在荆州的影响力,指令建筑砖家陈遵将江陵城的旧城与新城合并为一,建造了一座宏伟壮观的江陵城。陈遵善长土方工程,他让人打鼓,从远处听之,可以知地势的高下,再依着山势修建城池,全无半点差错。江陵城西有栖霞楼,下面临通护城河,吐纳江流,城南有马牧城,城的西侧有一条马径。江陵城完工后,桓温会集宾客僚属出汉江渡口,从远处遥遥观赏城景。他对大家说:“如果谁能恰当地品评这座城,我就给谁发红包。被桓温评价“痴黠各半”的大画家兼诗人顾恺之当时是桓温的幕僚,正当其他人还在搜肠刮肚、抓耳挠腮的时候,顾恺之就冒出了:“遥望层城,丹楼如霞”的金句。这句话好在什么地方呢?这与古代神话中的昆仑山有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太帝之居。”这八个字的意思是:遥望这无上的天空之城,红色的楼阁就像天上的彩霞。顾恺之既不着痕迹地拍了桓温的马屁,辞藻又相当的优美,明白其中意思的桓温当即就赏给他两个婢女。除了建造江陵城外,桓温也令陈遵同时修建了江陵城外的一道堤防——金堤。《水经注,江水》载“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遵造”,桓温所筑金堤除了巩固城防的因素外,也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由于水稻的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当地已经有一年三熟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