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倭战略
书迷正在阅读:末世之一人之下、魅医倾城:逆天宝宝腹黑爹、凌天俊杰、武道独尊、星际编年史之光明与黑暗、秦末风雨、墨客江湖行、完美神豪在都市、武道邪神、苍生仙祖
对于建文七年的大明来说,形势并非大好。 正如户部尚书郁新所指出的那样,平定朝鲜让大明背上了沉重的财政包袱,朝鲜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自给自足,而这两年,大明为了朝鲜而增加的额外支出,不少于两百万两,或者说不少于粮食一百万石,而这还是在不发生任何叛乱的情况下。 而对于军方来说,也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平定朝鲜征调了山东、河北、辽东、吉林的精锐部队,十余万军队从此在朝鲜扎根,设立卫所,虽然促进了朝鲜的稳定,但客观上却造成了山东、辽东、河北军力的空虚,这也是闻听瓦剌可能南下,军机处立刻要求增兵的主要原因。 幸亏帖木儿确实死了,西北的威胁已经消失,所以朱允炆发布圣旨,令西北的陕西都司、陕西行都司调兵北上支援山西,山西则调兵增援河北和东北,而从河南、京师出发去山东平叛的军队则大部留在山东,但这样一来,京师的军队数量则出现了下降,不得不从附近省份征调一部分军队,以防不测。 凡此种种,钱粮如同水一般的花了出去,户部、总监察部、总军需部等部门纷纷叫苦。 所以无论是军方,还是文官政府,都对进一步攻打倭国,有不同程度的抵触心理。 当然,没有人敢公开反对征伐倭国,倭国确实犯下大罪,第一是刺杀皇帝,这是不可赦之罪;第二则是公开劫掠大明商船,有逼宫威胁之嫌,对于这种威胁,大明是不可能接受的。 当然,极力主张攻伐倭国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海军。 洪武时期,海军被称为水师,是一只依附于沿海卫所,主要职责为运输粮食和打击倭寇的防卫型力量。 在度过了最危险的燕王之乱后,朱允炆将水师改名为海军,组建了辽东、山东、福建、浙江以及南洋等舰队,明确各舰队的职责,那就是保证大明百姓在海洋上的安全,消灭一些威胁大明百姓的力量,比如倭寇、海盗以及小国家的袭扰等等。 而新组建的皇家第一舰队和皇家第二舰队,更是海军的骄傲,他们被冠以“皇家”之名,这让新一代的海军将领们激动不已,他们认为这是皇帝对他们忠心和战力的褒奖。 在平定朝鲜的战争中,海军确实没有辜负皇帝朱允炆的期望。 在江华湾海战中,海军摧毁了汉江水师,让汉城赤裸裸的暴露在海军的舰炮之下,这一胜利迫使李芳远放弃了平壤以北的土地,让大明在朝鲜半岛拥有了立足点。 在济州岛海战中,皇家第一舰队摧毁了朝鲜和倭国的联合水师,朝鲜西海岸自此对大明不再设防,为明军占领全罗道,逼迫李芳远龟缩庆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奇袭庆州,海军也立下殊勋,功不可没。 但是,在节节胜利的辉煌之下,海军却一直受到诟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耗资巨大。 按照陆军的说法,养活一个骑兵,相当于养活五个步兵,这是在大明军中,骑兵数量一直上不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和海军相比,这完全是小巫见大巫,即使不算船只的建造成本,只计算水兵的培养成本、维持费用,一个水兵就至少相当于七八个步兵。 另外,海军的舰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每次海战后统计损失时,兵部、户部、总装备部的官员都要心痛不已,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这些海军的混蛋,怎么一点都不知道节俭啊! 在统计平定朝鲜的报表中,海军的消耗不仅不比陆军少,甚至还要多上许多,所以在朝鲜平定后,出现裁减海军,增加陆军的火器比例的呼声,就不足为奇了。 对于这种奇谈怪论,朱允炆当然不会同意,但他还是下令给海军部门,要求他们节省一下资源,这样既能减少其他部门的埋怨,也能缓解一下皇帝这边的压力。这让海军都督府的宣信、朱信等人,深感无奈,他们觉得自己很冤枉,海军打仗自有其特点,不能和陆军等同好不好? 为此海军都督府的各个巨头,如宣信、朱信、张荣等人专门开会研究,如何解决这个困局,为此他们考虑了各种方案,诸如降低火炮数量、减少海军舰只数量、降低火炮威力等等想法,刚被提出来就被否决,如果海军打算这么做,就没有必要开会讨论了。 最后,还是一个叫焦四维的海军参谋的提议,让众人感觉眼前一亮:“陛下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