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移民实边
书迷正在阅读:末世之一人之下、魅医倾城:逆天宝宝腹黑爹、凌天俊杰、武道独尊、星际编年史之光明与黑暗、秦末风雨、墨客江湖行、完美神豪在都市、武道邪神、苍生仙祖
御前会议很快形成了第一项决议,那就是继续征讨倭国关东地区,直到将其全部纳入大明版图为止,而意愿最强烈的并不是武将,而是文渊阁的文臣,这有些出乎朱允炆的预料。 但很快,朱允炆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金银财帛动人心啊! 占领关西地区,不仅获取了大量的金银,还占领了石见、生野等银山,据说产量相当惊人;不仅如此,据说倭国关东地区黄金产量更是惊人,出羽、陆奥、越后等国都有大量的金山银山,甚至杨荣还打听到海中的小岛也出产金矿、银矿...... 另外征讨倭国,死伤不过数千人(其余的倭人、朝鲜人、蒙古人、女真人都被众臣自动忽略掉了),那么征讨关东,哪怕伤亡翻倍,也是划得来的啊! 为了更加师出有名,卓敬建议对全国百姓进行一次宣传教育,让所有大明百姓都知道倭寇的丧心病狂和惨无人道;让各地官吏收集当地的抗倭事迹,对有功人员进行褒奖,甚至树碑纪念,而对于受害百姓,朝廷要厚加抚恤,以此鼓舞军心民心。 黄子澄作为礼部尚书,想法更加深入了一步,他建议组织各大报纸到各地采访,在大肆宣扬抗倭中可歌可泣的人物,还要极力体现出倭寇禽兽不如的本性,杀之不仅无过,反而有功。 齐泰则建议在军中征召敢死之士,前往倭国,杀倭建功,为死难的大明百姓复仇。 而税部尚书谭波、内务府大臣郭任则建议对征倭大业做出过贡献的商人和百姓给予褒奖,这样可以部分解决大军远征的军需问题。 ...... 看到文渊阁众臣青筋直冒,慷慨激昂的样子,武将们自然大受鼓舞,纷纷请战,愿意前往倭国指挥作战,彻底绝灭倭寇...... 对此,朱允炆很是欣慰。 过去是他一个人推动征倭,很累,即使他是皇帝。 如今有这么多臣属支持,以后自己就可以轻松一些了。 但是,在轻松之余,朱允炆却发现有两个人没有发言,而他们两个本应该是最先发言的,他们是征倭总指挥盛庸和监察使杨荣。 “盛爱卿、杨爱卿,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 盛庸望了一眼杨荣,出列道:“末将以为诸位大人所言甚是,倭国必须平复,否则倭寇必然再起,且永无宁日。” “嗯——” 朱允炆点点头,有些奇怪,这不是废话吗? “但是,对于下一步征倭以及倭地的治理方面,末将和杨大人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嗯,说来听听!” “这个,” 盛庸犹豫了一下,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托在双手,低头道:“陛下,末将的想法都写在奏折里,还请陛下预览!” “哦?” 朱允炆愣住了,其他人也愣住了,继而眼神有些不善。 而另一边的杨荣也取出一份奏折,递了上去。 朱允炆有些狐疑的接过刘振递过来的奏折,看了一会儿,又仰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道:“盛庸,杨荣,你们跟朕进来,其他人继续讨论!” 讨论? 您都走了,我们还讨论什么啊? 但众人只能躬身应是,目光如刀子一般盯着盛庸、杨荣的背影。 ...... “都坐吧!” “谢陛下!” “嗯,你们的奏折朕刚才简单看了看,有些见地,但朕想听听你们的理由。” 在征倭军中当了一年的监察使,杨荣身上的书卷气褪去不少,举止之间有了不少军人的阳刚之气,他站起身来,拱手道:“陛下,如今倭地西部已经尽入我手,继续进攻关东势在必然,但存在的困难也不少。” “如今征倭军下辖计有十八万人左右,其中有近卫军两个军,福建、浙江、台湾、琼州、辽东抽调的卫所十五个,其余朝鲜卫六个、倭卫七个、蒙古卫两个、女真卫三个,这些军队战则有余,守则不足。” “按照倭国原编制,我军控制地区计有三十九国,人口近百万人,臣和盛总指挥粗略计算过,筑紫府(九州岛)、伊予岛(四国岛)需要设立卫所十三个,而本岛西部需要设置十五至二十个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