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七节 英国该考虑和平

第三百一十七节 英国该考虑和平

    拿破仑带着三千兵马,乘坐十七艘大小战舰,从宁波出海,从南洋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横跨大西洋,直航北美。

    光这段路程就足够危险,英国的开普殖民地,已经在南非王国的攻击下陷落,好望角以东海域的制海权英国人彻底丢失,可一旦过了好望角,浩淼的大西洋中,就不知道有多少艘英国肆掠商船出没了。

    过了好望角之后,舰队甚至还要向西北方向航行,越往北,中国控制力越薄弱,英国势力越强,甚至在西非海岸,英国人已经彻底驱逐了中国势力,他们攻占了尼日尔河口,将非洲公司压迫到了刚果河一带,而且非洲公司的海路运输已经被迫中断。

    由于非洲公司和缅甸的夹攻,迟迟无法拿下英属印度,英国印度舰队龟缩在港口中,却又不安分,时不时利用天气情况,在中国外洋水师无法封锁的时候,投入大洋,四处破交,让中国舰队主力无法全部西进去西非跟英国争夺制海权。

    英国舰队则一直在欧洲,一部分留守本土,一部分维持地中海制海权,英国人也不敢派舰队进入印度洋跟中国争夺制海权,不是他们畏惧中国舰队的规模,同样是因为地理因素,限制了英国人的作战范围。

    本土舰队是不敢轻易调动的,他们不敢保证是否会有其他国家随时加入战争,法国舰队不容小觑,西班牙也开始恢复自己的海军来维护海外殖民地,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发个神经,比如波兰那种无可预知的政治行为,英国防守空虚的本土就可能遭到巨大的破坏。

    地中海舰队更不能随意调动,英国必须保证克里米亚远征军的后勤补给,另外如果丢失了地中海制海权,中国舰队从印度洋方向突然地中海,不但克里米亚远征军将陷入困境,英国本土也不再安全。

    英国国内已经出现了对政府的不满,对政府贸然跟中国开战的行为大加批判。

    有大批底层民众认为本国政治家都是白痴,先是为了奥地利的利益,跟俄国人打了四年,让奥地利得到了多瑙河河口,英国半毛钱好处都没有。接着又因为不肯接受和平,开始跟中国在全球开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英国的商业利益,国内经济凋敝,失业增加,资本家没有生意可做,工人没有工作糊口,还能有比这更蠢的政治运作吗?

    其实英国政治家也在反思,当时他们拒绝中国的调停方式可能错了,不应该直接拒绝,也许当时可以有方式能够在避免中国参战的情况下,继续压迫俄国。或许当时应该接受停战,毕竟俄国这样一个大国,削弱他不可能一蹴而就。可当时英国内阁判断拒绝了中国的调停,他们也不可能参战,按照英国人的评估,保持中立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因为削弱俄国怎么看,对中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英国甚至还认为中国这些年的政策,就是跟英国一东一西遏制俄国。谁能想到中国人的欧洲政策会突然变成扶持俄国,这一点都不符合逻辑。

    但既然已经开战,英国政客们也不是怂包,他们的心态已经凌驾于整个欧洲国家之上,将英国看作是一个世界帝国,而不是一个欧洲强国,他们不畏惧任何挑战。还能有什么事情,比拿破仑战争时期更看不到希望,英国不也撑过来了,而且坚持了二十年。

    论危险程度,中国还不如拿破仑的,至少拿破仑时时刻刻都在英国头顶悬浮着一柄利剑,中国的大炮都不可能对准大英帝国本土,无论怎么打战火都波及不到英伦三岛,那还有什么害怕的。

    这些年跟中国在海外的冲突日益激化,双方迟早会为此爆发冲突,既然现在开战了,那就碰一碰,看看海外的这个对手,到底有几斤几两。

    但战争进行了半年时间,凡是继续跟中国保持联系的国家,基本上都明白英国人没有赢得可能。

    始终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了和平的荷兰,驻中国领事霍特曼对大英帝国的前景充满了悲观态度,尽管因为荷兰与英国的关系,他发回国内的每一份报告,都会被英国人知晓,但他好不遮掩的认为英国人进行这场战争,是无谓和徒劳的。

    中国已经调动了三十万人前往西亚作战,如此庞大的兵力霍特曼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在他给荷兰政府的报告中,他描写道:长江上依然是那样的繁忙,商船往来如织,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年的行市,而不是跟一个“夷人”的战争的胜负;江南的纺织工厂中,烟筒冒起的黑烟一如曼彻斯特那样遮蔽了天空,一车车、一船船的上等棉布、丝绸从这些工厂里不断的生产出来;战争对这个国家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的皇帝只批准了一千万金两的债券,这笔债券被他们的国家银行以两分的低息就卖了出去,在他们的投资者看来,他们国家的债券几乎没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