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生命签证
二战期间,任华国驻WYN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魔都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 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SH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SH”的系列活动中,何凤山的义举被公之于世。 2001年,以色列政府授予何凤山“国际正义人士”称号。 这就是一番查询后,陈一果找到的,关于何凤山的事迹。 仔细了解一番后,陈一果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伟大,却又默默无闻的人。因为他的缘故,有至少4000名犹太人免遭纳粹的迫害与屠杀,说他是中国版的辛德勒,毫不为过。甚至可以说,他做的比辛德勒还要多,还要好。 只是,这位老人太默默无闻了。直到他死后,帮助犹太人的事迹,才被慢慢的发掘出来。 陈一果觉得,非常有必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位华国外交官的事迹。至少要在华国国内,让更多的人知道。 华国明明就有这么同样伟大,甚至思想境界更加崇高的人,为什么要去崇拜辛德勒呢。 想到就开始做,或许被这位伟大的人所感动,陈一果觉得自己灵感迸发。 这个故事,他准备以倒叙的方式来展现。 1997年10月中旬,在何凤山逝世半个月后。一位犹太老人在子女陪同下,前来拜访何凤山先生的女儿-何曼礼女士。简单的客套后,老人说明了来意。他手中拿着的一份《波士顿环球报》,上面载有一份由何曼礼女士刊出的讣告。 在这份讣告的内容中,提及他的父亲,也就是何凤山先生,曾经是一名华国外交官,曾任华国驻WYN总领事。任职期间,何凤山先生曾经向犹太人签发前往华国魔都的签证。 老人过来的目的,就是确认这件事情的真假。 何曼礼女士表示讣告中的内容都是真的,还取出了一些何凤山生前留下的遗物来证明,比如当时的照片,和笔记。 看着何曼礼女士拿出的照片,老人一下子哭了起来。接着,老人颤抖着从口袋中拿出一个小布包来,交到了何曼礼女士的手中,并示意她打开。 打开后,何曼礼发现这是一张发黄的纸片。仔细观察后,她在纸片的底部发现其父亲的签名的。这是一张她父亲曾经签发的签证?何曼礼一下子愣住了。 原来,这位老人,是何凤山现在曾经帮助过的一位犹太老人。 以上,就是电影的引子了。 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影片的第一部分, 这一部分,从老人的回忆开始,介绍故事背景。 当时是1938年,德国纳粹侵吞奥地利。纳粹分子在奥地利大肆煽动反犹狂潮,犹太店铺被捣毁,大批犹太人送入集中营。面对灭顶之灾,欧洲犹太人决计出走,希望借此躲避纳粹魔爪。 第一部分中,会着重体现纳粹带给犹太人的苦难。每天都有大量的犹太人被纳粹分子抓走,送去集中营,折磨致死。 这个时候,迫于纳粹德国的压力,各国都会犹太难民亮起了红灯,拒绝签证。如此一来,华国驻奥地利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的最后希望。 视线转到一位犹太少年的身上,他奔走于驻WYN的各个领事馆,希望能够获得一张签证,离开WYN,离开奥地利。然而,50几个领事馆跑遍了,他一无所获。绝望中,他来到了华国领事馆。出乎他的意料,很快他就拿到了签证。不只是他,和他一起奔走于各家领事馆的20多位犹太青年,都获得了签证。捧着代表着安全,代表着生命的签证,这位少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原来,WYN犹太人的惨状,和其他国家领事馆的冷漠,激发了何凤山的仁慈之心,不忍看着犹太人在WYN等死,于是向走投无路的犹太人伸出了援手,勇敢地打开了向犹太人发放签证前往魔都的大门。 消息在犹太人中迅速传开,华国总领事馆门前每天从早到晚排着长龙,许多求助无门的犹太人在这里拿到了去魔都的“生命签证”。 这一部分,可以用悬崖上蜜糖来形容。 在纳粹分子的迫害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犹太人被杀。可以说,身处奥地利的犹太人,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 此时,何凤山的签证,就相当于一块蜜糖。虽然很小,也很少,但至少让身处奥地利的犹太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