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御极大明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与农谈叙

第二百七十七章 与农谈叙

    一日,许多官员到午门请愿,要求进宫面圣,朱由校刚刚用过早膳,程化祥就匆匆的来禀报,朱由校就等着这一天,不安抚好这些朝中官员他根本无法安心出宫。

    朱由校命摆驾午门。

    登上午门城楼,朱由校向下望去,一排排跪着整齐的官员不下数十人,一眼望去,大多数是旧派官员。看到他们跪在地上请命的样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虽然不喜欢这些迂腐的官员,但又不得不用他们,眼下还无法将他们革出朝廷,只能先暂时任用。

    随着程化祥高亢的叫声:“万岁驾到!”

    跪在地上的官员们都抬起头来,仰望午门上方,当他们看到朱由校威严的站在城楼上时,齐刷刷的高呼“万岁!”。

    呼声毕,大礼过,朱由校扫过下方的官员,肃穆的大声问道:“卿等在此,有何事要奏?”

    跪在最前面的是礼部尚书罗万化,可以说他是旧派人士的代表了。

    只见他挺起上身,拱手朗声禀道:“启奏陛下,臣等听闻万岁有恙,前来探望。”

    “探望?”朱由校冷哼一声,脸上甚是不悦,微怒道:“朕前日是有些病恙,但现在好了,可有人却造谣生事,说朕龙体不愈,还有说朕遇到了刺客,重伤在床不起,或是早龙御归天!哼!如此居心叵测,朕甚为愤慨!”他的声音越说越大,震慑的下面有的人开始颤栗。

    朱由校开始喘着粗气怒喝起来,“你们身为朝廷命官,竟然也相信这些谣言,说是来探视朕,恐怕是来验证谣言的吧?!”

    “臣等不敢!”众臣叩头山呼道。

    “不敢?看看你们,跪在这里像是逼宫似的!”朱由校怒指他们道:“外朝有内阁首辅兼军机枢密处首席大臣孙承宗在,你们有什么事还做不了主要找朕吗?朕要你们干什么!”

    官员们都把脑袋贴在地面上,被朱由校呵斥的个个汗流浃背,面对皇帝的指责和怒骂,他们后悔来这了。

    朱由校大口喘息了一口气,道:“都回去吧,以后在有这种事情发生,朕绝不轻饶!”

    大臣们一听赶紧的谢恩悻悻的离开,边走边在心里大骂:哪个龟孙子造的谣,害的大清早的在这里被皇帝训骂!再有人造谣说皇帝病了或不在宫里,老子一个大嘴巴子非抽死他不可!

    看着他们走远的,朱由校心里乐开了,这为他微服出宫打好了掩护,也辟了谣言,以后再有谣言也站不住脚了,因为有了这一次,不会再有人冒险进宫面圣了。

    不稍几日,天还未亮,在东貹门外,宗二带着几个彪悍的随侍,侯光远也已等候多时。他们便装着身,朱由校身披斗篷衣,与前来送行的孙承宗和徐光启告别。

    朱由校特别嘱咐,若有紧急事务,可用宗二特别训练的信鸽传递消息。

    交代完要事,朱由校登上马车,在夜幕下悄然的离开了。

    静静的夜晚,四周一片宁静,北京城门还未打开,宗二上前亮出腰牌,很快,一个车队和几匹马在广阔的平原上向南飞驰。

    在马车内的朱由校,闭上双眼,思考着到江南后,他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又有多少难题需要他解决。

    天空已经慢慢亮起,坐在马车内的朱由校朦胧中感到了光亮从车窗透射进来,他睁开了惺忪的眼睛,轻轻的掀起窗帘探出头,向外看去。

    他们走在官道上,说是官道,但也并不是多么平坦的道路,坐在马车内的朱由校也感到十分的颠簸。

    窗外,清晨凉爽的气息呼吸起来是沁人心肺,还在迷蒙中的他此刻神清气爽,困意全无。

    太阳已经露出尖角,映射的朝霞如火炼般的迷人,道路两旁的田野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劳作,长出的麦苗已经有半人高,望去一片,不见田野的尽头,还传来优雅的山歌。

    “停下!”朱由校冲着马车喊了一声。

    驾车的马夫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在后面跟着的侯光远的马车一个猛的勒住缰绳,挺住了,坐在里面的侯光远还在睡着觉,这猛然刹车把他从睡梦中惊醒,踉跄的差点扑倒。

    忙探出头来问:“怎么回事?”

    驾车的马夫指着前面,“前面停车了。”

    侯光远抬眼一看,朱由校已经下了马车,站在路沿边上向田野上舒情的望去,他也赶紧下车。

    朱由校深深的呼吸了几口气,感受这夹杂着麦苗清香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这是他登基以来最心旷神怡的时候,此时他不像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而是更像一个踏青的游者,享受这世间最神怡的清晨。

    侯光远急慌慌跑过来,恭恭敬敬的问道:“公子,何故在此停留啊?”

    朱由校吐纳着清新的空气,指着前面一望无垠的农田,农田里种着玉米,这是他登基以来极力推广的作物。今日看到这些玉米在大明的国土上推广种植,大为欣慰,悠悠的说:“爱卿,你看这里多美,一眼望去,朕心里从未有这么畅快。”

    侯光远恭敬的附和道:“是啊,臣看玉米长的这么好,今年一定是大丰收。”

    朱由校心情大悦,看着农田里的零星散散劳作的人们,喜道:“若我大明都像这里一样丰收一片,百姓安居乐业,朕还有何忧。”

    “陛下天纵英姿,是大明圣君,您中兴大明,指日可待!”侯光远恭敬道。

    朱由校“呵呵”一笑,“朕一直以为爱卿是干吏之才,不会这些阿谀奉承之事,想不到你也会这般油腔滑舌啊。”

    侯光远脸色一红,不好意思抬头,低沉不敢再说,朱由校斜视瞄了一眼,“呵呵”的爽朗着笑着,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侯光远四周环望,还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求助似的看向宗二,站在旁边的宗二明白他的意思,上前回道:“我们一已到了大兴县的地界了,出京三十里了。”

    “大兴县?”朱由校重复了一遍。

    这时几声高亢洪亮的山歌响起,是田里的老农一遍干活一遍唱气的山歌。

    “去,”朱由校将手抬起,指着田里百十步远正在弯着腰除草的老农对宗二说:“去把哪位老农请来,朕有话想跟他谈谈。”

    “遵旨。”宗二领命,向身后的一名侍卫使了个眼色,那侍卫点头应命,飞奔过去。

    远远的看到,那名侍卫和老农说了几句,那老农向这里瞅了两眼,放下手里的活跟着走了过来。

    老农脸上没有诧异的表情,而是很轻松,甚至洋溢着喜色,跟着侍卫走到朱由校跟前。

    “老伯,”朱由校尊敬的称呼道,“打扰您劳作了,在下是京城来的,路过此地看到您这里的庄家长的好啊,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