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市井江湖日志在线阅读 - 江湖日志第二十三章少年心性 历事成熟

江湖日志第二十三章少年心性 历事成熟

    常友被城守大人一问,脸红了。就好像一个少年撒着慌,被自家大人看穿了的感觉。细数常友从三山镇出来之后遇到的这些人,没有一个人能给常友这种感觉。

    武成风是个莽撞人,常友和他交流,还有一定的心理优势的。武成风像是个村子里吆五喝六的泼皮,但是这个泼皮并不可恨,只不过感觉脑子少根弦。

    何生是个大哥哥的模样,而且是个读书读傻了的大哥哥。虽然智商在线,但是情商略微有点问题。常友知道何生是个直性子,所以交流起来也不费劲。

    跟富员外的交流。能明显感觉出来富员外的圆润油滑,其实富员外在某些情况下,心理清楚的很,只不过知道藏拙,知道有些事看破不说破。

    柳萝是个风尘女子,对人有防备。说的话,其实也无关紧要。而且,常友被柳萝骗过,在跟柳萝接触的时候,是十二分小心的。

    婉儿呢,身份上是何生的熟知。并且,婉儿的事情,跟常友的关系最浅。所以常友并没有什么感觉。

    唯独城守大人不同,城守大人名声很好,是个正直的官员。而且,有学识,有阅历。起于微末,跟这种人相处,不自觉的就会相信他,身上也放松。而恰好,常友自己有事情瞒着城守大人,城守大人说破了。但是,常友并没有感觉到危险,换句话说,跟城守大人交流,如沐春风,并不会让你感觉紧张。

    “是的,我早就离开三山镇了。其实我现在有很多疑惑。我并不知道怎么办,我家大人老顾自己早早的就走了。什么话都不跟我说。我……”常友越说越委屈,甚至有点想哭出来。

    城守大人打断道:“常友小兄弟。我就这么叫你吧,小兄弟。想来,你知道三山镇上,钨门镖局的镖被劫了的事情了?”常友点头,看到常友并没有否认,城守大人,抬头望了一下填,似乎是开始了回忆。

    城守大人,原本也是个读书人。比大多数读书人强的是,城守大人命好。虽然现在看起来,行将落魄,但是城守大人走到现在这个位置之前,是幸运的。

    城守大人和很多读书人一样,在准备入仕的时候,先去游学天下。在路上,认识了很多的仁人志士,并且参加诗会等等,有了一些文名。按照城守大人自己的话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自己就仅仅是个文人了。转机就出现在一次过河的穿上。城守大人做船从大江而下,谁成想,居然碰到了一伙强人水匪。

    这伙水匪也是有趣,收了保护费之后,见到了船上有读书人,居然请到了自己的水寨里。

    到了水寨里,城守大人,才明白,为什么自己被请来这里。是因为水寨的大当家的,看上了江南一家富户的小姐,屡次求亲被拒。这大当家的虽然是水匪,但是也讲道理。就请人去问小姐,为什么不答应自己。

    城守大人说,那富户面对水匪能说什么?除了每年要交的岁钱,最怕是这些人缠上来,况且江南地区,鱼米富足,又没有战事侵扰,人们多不喜争端。其实是左右想不到道理拒绝罢了。就想了一个托词:这水匪大当家,不能识文断字,如果小姐嫁过去有辱门风。这边拖延着,那边就找人想要把小姐嫁出去,但是被大当家的看上了,还放出话来,谁也不想得罪这位尊神。

    城守大人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大当家的,让城守大人给自己出主意。城守大人写了几十首求欢,那大当家的如获至宝。便每隔三五日就送去一封信。留在水寨的那些日子,大掌柜就问城守大人,如何能发展自己的水寨,最好能贯通三江,帮他打下偌大一份家业。

    读书人虽然是读书人,但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当狗头军师的。初出茅庐的城守大人,给大当家的除了好几条计策,都没有成功。大当家的越发觉得此人无用。甚至过了些日子,那大当家的见小姐还是不依,就准备要杀了城守大人泄愤。

    好在当时老顾经过,求情放了城守大人。城守大人问老顾,为什么帮自己,老顾说,出门在外,谁也没准碰上个难题,能帮就帮罢了。城守大人知道老顾有这么大的面子,就问老顾,自己这读书真的无用么?当时老顾说了一段话,城守大人铭记在心。

    老顾说,并不是读书无用,是读书人的脑子无用。如果一味的死读书,无法便知天下事。现在的读书人,都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这行万里路,都不过是为了博个文名。谁真的去看了天下民生?谁真的去研究了天下山川地理形势?过去的军师能人,那是能理清天下事,能安定百姓。现在的读书人,不过是一群读书的博名的戏子罢了。

    城守大人读书这么多年,未曾想过这件事。也未曾理会过,什么叫治天下,以为书中自有真知,被老顾的这一席话说的哑口无言。是了,乱世多出枭雄,那是因为乱世民不聊生,谁能帮天下民众安身立命,谁能得天下,这盛世的读书人,都去研究诗文歌咏,真正的治学、治世精神反而没了。于是,城守大人想要拜老顾为师,老顾对城守大人说:我观你是个当官的材料,我却教不了你。你拿着我的手书,去求一位大儒,他会收你。

    于是乎,城守大人,就真的去又拜了一位老师。所学有成,就信心满满的去科考了。但是城守大人当时并不知道的是,自己拜的这位老师,其实在朝中还有门生。去科考的时候,恰好是那一科的主官。就这样,城守大人高中。面了圣以后,就被分配下去当走官了。

    当时并不明白,其实京官才是最好的差事。一旦出了京城,去了各地。就不一样了。怎么个不一样法?天然的,那一期的士子们,就被打上了当期主官门生的标签。如果去的地方,也有熟知,那还好,基本上做什么都有人帮忙。如果调去的地方,当地的官员,与你的政见不和,那几本就是推三阻四很难做成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