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有不同的声音是好事儿
关于《游龙戏凤·景德镇》的事情,就这么被糊弄过去了。 学生们开始问夏树一些“本职”的问题,《舌尖儿》他们看过宣传片,反倒不怎么关心,更在乎的却是《大圣归来》、《蝴蝶效应》。 《大圣归来》这部电影,单从宣传片和二创看不出内容,同学们请求夏树讲一讲大圣归来的主要内容。 唐僧小时候叫江流儿,父亲被山妖杀死了,母亲抱着他浪迹天涯。 然后他被一个和尚救了,他拜那个和尚做师傅,不过非常淘气,那时有皮影戏,讲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皮影戏中,孙悟空死了,他不信,说孙悟空一定还活着。 后来山妖袭城,抓了48个小孩子,还差一个女孩,女孩被江流儿救了,不过他们俩都掉下了悬崖,在悬崖底,山妖还是跟来了,江流儿碰碎了一个冰雕,然后孙悟空从里面出来。 不过孙悟空法力被封,而且如来的咒语还贴在山神身上,限制了孙悟空的活动,孙悟空想逃脱,可是被山神追着打。 在孙悟空快被山神打到悬崖边时,江流儿想救孙悟空,把那个咒语撕下来,咒语被撕下来,山神解体。 孙悟空可以自由活动了,不过他左手还是有一个手环,限制他不能用法力。 江流儿很崇拜孙悟空,所以一路问孙悟空天上的事情,孙悟空觉得烦了,淘宝,江流儿就在后面追。 再之后,就是收队友,干boss的剧情。 国内的市场环境,一直倾向于用一种低龄化,甚至是弱智化的态度来给我们的小朋友讲故事。 这个锅,某种角度上有很大一部分,也必须丢到大量的家长所组成的市场的诉求上去。 夏树肯定不能详细说,只是简单介绍了下人物、背景,但… “唐僧小时候救了孙悟空!?” 这也太离奇了。 经常会有人说,把这一代人跟上一代人比较,然后得出结论,一代不如一代。 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都一样,米国亦是如此。 好莱坞黄金年代,指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希区柯克、库布里奇为代表的那一批导演。 在现在这帮人看来,他们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明明只是一个很自然的镜头,在这帮人看来却有着另外一层含义。 学院教学的时候,会有拉片会,所谓拉片会,就是把电影的镜头按照帧数,一点一点分析。 老师通常会说:这个镜头代表了作者在创作时候的野心之类的… 永远不要相信老师的话。 “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问,鲁迅为什么要这么写? 标准答案相关于社会背景作者责任写作手法等诸如此类,大段一看就觉得非常“不明觉厉”又好像挺有道理的解释。 “枣树比喻的是顽强斗争的战士,对抗着奇怪而高的夜的天空…” 或者“一颗是枣树,自然就会引起一个新的话语期待,而现实是没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大师嘛,放个屁,都有人研究为什么这个时候放。 人家爱怎么写就怎么写,反正《野草》又不用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