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六章 平南八策
翻页 夜间

第六章 平南八策

    ;

    照片上的他在纽约码头参加欢迎仪式——这也罢了,可他什么时候接受过这么一次长篇大论的采访?

    “关侯爵,我要先跟向你道个歉。..”林肯微笑道“我也没有想到,哈莱斯的效率……这么的……高。你和西蒙在发表演讲的时候,照片已经冲洗了出来。纽约论坛报和战争部的职员就坐了你的前一班车,把这份小样送到了白宫。当然,文章是事先已经写好的了。哈莱斯的计划是明天就见报,可我想,无论如何,要请你先过目。”

    关卓凡心中嘀咕,一目十行,他的眼睛很快睁大了——这不是老子的“平南八策”嘛。

    所谓“平南八策”,是关卓凡秘密通过美国在上海的领事查尔斯和在北京的公使蒲安臣递给美国政府的一份“建议书”也行,是他对美国内战局势的分析和提出的相应的对策,算是一份“战略规划书”。

    美国内战初起时,北南双方都很乐观,都认为自己会取得胜利并且很快就会取得胜利。联邦政府首次招募志愿兵,服役期仅三个月,就是说,当时的判断是三个月内战争即可结束。南方的乐观程度尤有过之,认为一个南方人可以打十个北方人,战端一开,北佬肯定立马屁滚尿流。

    这是战争史上少有的奇观:战争爆发,交战双方的民众都兴高采烈,骨子里,他们都把这场战争当成了一次机遇难得的盛大的嘉年华。

    对战争持续时间的最悲观的估算是六个月。

    然而,仗愈打愈大,愈打愈久。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两年……到第三年,双方你来我往,进入了最血腥、最残酷的阶段,两架庞大的战争机器互相绞在一起,无数士兵的血rou被磨成齑粉。随随便便一场战役,死伤动辄上万甚至数以万计。

    北方以绝对的人力物力优势,却始终拿南方不下,联邦政府的压力愈来愈大。支持统一的和支持废奴的不满政府无能自不必说,同情南方和奴隶制的那一派,和谈的调门更是一天比一天高。而议和。不消说,就是允许南方独立,就是意味着美国的永久性分裂。

    而关于北军的战略,后世的议者多以为联邦政府过多用力于东线,对西线着墨过晚,不然战争不至于拖这么久才分出胜负。

    亦有人认为南军也有相似的问题。如果不过分纠缠于东线,而能从西线着力突破,局面会大有不同。

    关卓凡认为,道理当然是有的,但也并不尽然。

    内战之前,美国的正规军只有区区一万六千人,以美国幅员之辽阔。基本上就是放马南山的状态,更何况这点子兵里面还有相当数量的南方人,战端一开,这些人呼啸南去,剩下的数量就更可怜了。

    而以南北双方之体量,这点兵马那里够用?所以囿于兵力的数量质量,这场仗没办法一开始就“大打出手”,其规模一定是一个逐步升级、扩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是从小到大。甚至从无到有,一步步建设、发展自己的军队。所以,战争从预计的三个月、六个月打到一年、两年……根本原因并非哪一方决策失误,而是既然是这么一个过程,那就一定需要相当的时间。

    对于北方来说尤其如此。南方早生反心。林肯一选上总统,南方便撕破面皮,扯旗放炮,扩军备战。此时距林肯宣誓就职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里南方再怎么折腾,他都只能干瞪眼,什么也做不了。而看守总统布坎南是民主党人,素来同情南方,有意无意,无所作为,白白在战备上被南方拉下了好几个月。

    形象一点说,开打之时,北方顶多只能使出二分力,南方因为准备的早,稍好一些,但也顶多只能使出五分力,战争必须等到南方使出十分力,北方使出八九分力,才能看出眉目。而等,自然需要时间。

    至于双方都把主要兵力投入东线,反复纠缠,以致相当一段时间既无心也无力西顾,关卓凡认为,根本原因和战略决策关系不大,而是因为:双方的首都都在东边——最重要的是,距离得实在太近了。

    邦联成立之初,定都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弗吉尼亚加入之后按照和弗老大的约定,迁都弗吉尼亚的里士满。于是战争史上一个更大的奇观出现了:两个领土如此广大的处于交战状态的国家,首都之间相距不过200英里,火车一日可到。

    对于邦联来说,丢掉里士满等于亡国;对于联邦来说,丢掉华盛顿虽不致亡国,但在政治上是不可承受之重,所以没有任何悬念,双方集中最主要的力量,一方面确保自己首都不失,一方面希望开个金手指,一举攻占对方首都,结束战争。所以也没有任何悬念,华盛顿到里士满这200英里地段,成为人间的大修罗场。

    可以说,这个局面是南方主动的选择所致,而北方不能不被迫接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美国内战的根本格局是北攻南守,即北方要灭此朝食,南方只想自保——南方从来没想过反过来吞并北方,事实上也没有任何这样的可能。南方的根本战略思想就是以攻代守,逼北方和谈。关卓凡认为,南方之所以会选择里士满做首都,除了照顾弗老大的面子外——弗吉尼亚是当时南部十一州中最强大的一家,最主要的原因正是这种战略思想的实现:所谓天子守国门。

    有人认为邦联本应该定都内陆,放北军入境,靠运动战和游击战打垮或拖垮对手。关卓凡则认为,邦联事实上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如果敌军深入国境,纵横肆虐,各州必会各自为战,从而为敌人各个击破。而且,南方的战略纵深并非看起来那么大,海上联邦又占绝对优势,如果被南北夹攻,死的更快。

    所以关卓凡认为,东线的力度不必也不能削弱,他介入历史后这个格局也不用改,但是,西线确实应该加强,应该实实在在地开辟出第二战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北方国力人力更加强大的优势,使实力相对较弱的南方左支右绌,进而首尾难顾。

    要说明的是,所谓“西线”并非通常说的“西部”,当时美国西部刚刚开始开发,战火并未波及,战场主要是在东部,“西线”其实是“东部的西部”,即美国的中部,沿即密西西比河一带。

    关卓凡的建议是,第一步应彻底打通密西西比河这条贯通美国南北的大动脉,将南部一分为二,既切断其东西联系,使邦联的东部无法得到其西部的人力物力的支持,又阻碍其南北水路交通,犹使人血脉堵塞,时间稍久,自然手脚麻木,行动得咎。

    欲达到此目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维克斯堡必须拿下。其时北军大将格兰特正率兵攻打维克斯堡,强攻不利,改为长期围困。维克斯堡位于峭壁之上,固若金汤,格兰特此计何时才能得售,舆论颇多疑虑。有人担心格兰特孤军深入敌境,若南军聚援,内外夹攻,格兰特屯于坚城之下,有覆灭之虞;有人担心兵力被牵制在遥远的西线,若东线南军乘机发起进攻,首都堪忧,而当时东线南军也确实有异动的迹象。

    关卓凡却坚决支持格兰特的行动。他认为南军主力集于东线,难以大举援救维克斯堡;而东线联邦军队的数量并不算太少,如果严密盯防,不轻敌冒进,自保应该没有问题。格兰特为山九仞,即将收一篑之功,绝不能在此时放弃。

    这份“建议书”发出没几天,东线南军主帅罗伯特.李大举北犯,结果被败于葛底斯堡;葛底斯堡之役结束的第二天,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维克斯堡向格兰特投降。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