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孤竹君在线阅读 - 第五十七章 耻食周粟、甘饿首阳

第五十七章 耻食周粟、甘饿首阳

    第五十七章耻食周粟、甘饿首阳

    食物,是生物存活的必要条件。

    尤其是在冬天,食物就显得格外重要,于是很多动物就进化出,储存过冬粮食的技能,有些动物就进化出冬眠的技能。

    人类在进化的时候,进化出了这两种技能。

    他们一边储存粮食,一边冬眠,尤其是越往北面,严寒地区的人群,气温一旦下降到十度一下,他们基本上就不愿意出门了。

    秦汉时期是华夏气温到达寒冷期的特殊时期。

    《史记·乐毅列传》中记载“蓟丘之植植于汶篁“,

    《史记·索隐》解释为“蓟丘,燕所都之地,言燕之蓟邱之所植,植齐王汶上之竹“。

    意思是燕国山上的植物中种植着齐国汶水出产的竹子。

    而孤竹国的国民,除了因为生殖图腾崇拜之外,也有孤竹国是当时盛产竹子的可能性,说明但是的辽北地区,气候还处于跟中原一样的温暖期。

    但是在《汉书·武帝纪》有记载元光四年“夏四月,陨霜杀草“;

    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冻死“。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关东十余郡人相食。“

    这些都是史料中,关于气候转寒的记载。

    周向永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还找到一个极端的例证:“永平元年六月乙卯,初令百官貙膢,白幕皆霜“。

    他查看历史年代表发现,永平元年六月乙卯就是公元58年8月8日,8月初正是人们说的三伏天,汉明帝在这一天让百官参加祭祀宗庙的活动,却下起了霜。中原尚且如此,北方的严寒不难想象。

    但是这种气候变化,不是一下子突然变化的,而是随着地球的运转,在百年间内缓缓变化的。

    所以在秦朝时期,辽北即便严寒,也绝对没有后世那种普遍零下十几度入冬的情况。

    辽北之所以被称为为苦寒之地,主要是因为人口稀少,文明落后,没有成熟的保暖御寒技术,以及当地原始人对于粮食认知的问题。

    在辽北地区的胡人,多数都是渔猎为生,没有掌握建筑御寒技术,也没有掌握纺织制衣御寒的技术,到了冬天他们大多是都是住在山洞中取暖,大一点的部落或许会挖‘地宫’,御寒的服装除了部分胡人有兽皮之外,其他大多数人,都是树叶或者赤身。

    所以早年期间的辽东以及东北地区,即便是冬天温度在十度以下,零度以上,这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态下,也会有大量人口冻死饿死。

    因为不只是御寒的原因,更是粮食供应不足,摄入热能不足后造成的死亡。

    到了冬天,动物们要么迁徙到了南方,要么冬眠进了深山,植物更是早就枯萎了,所以想要寻找食物,是很困难的事情。

    于是人们另外一个储存过冬粮的技能就被点亮了。

    靠近海边的部落意外的发现,盐能够延缓食物腐败之后,腌制技术成了辽东地区过冬主要的食物来源,于是每到入秋之是,辽东的东胡人和肃慎人,甚至更远的扶余人,沃沮人也会沿着渤海海岸线或者长白山山脉进入辽东地区,寻找过冬的粮食。

    这个时期对于辽东原始山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处天然的过冬粮仓。

    而且由于辽东山林是在太大了,即便是东胡这么庞大的族群,也没办法完全的控制。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些东北地区的原住民们,不会发现有另外一个不明势力出现,并且带走了他们最重要的羁縻部落。

    面对这支连匈奴都畏惧的游牧民族,王诩并没有想到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所以只能期望,之前让屠檀布置的后招有效。

    王诩让屠檀利用在东胡大部族的jian细来煽动那些大部族联合去掠夺燕国,这样一来就可以正面被王翦的大军牵扯住了。

    只要东胡的大部落将目标放在战火弥漫的燕国上,那么这边那些小的东胡部落,王诩就有信心对付。

    朝歌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加上现在不断铸高的城墙,绝对不是几千个还未进化到青铜文明的东胡人能够攻下来的。

    而且王诩还有秘密武器,就是弩炮。

    当然,以现在的条件是造不出那种射程几百米的强力弩炮,但是制造一些射程百米内的弩炮还是没有问题的。

    王诩的原理构造图,加上墨奎的机关术和涂山娘子的冶铁术,早就将弩炮给造了出来,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铜矿和铁矿打造大量的齿轮和片簧,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

    但是现在找到了第一个铜矿,很快这种射程十米左右,用直径30厘米粗的木桩,直接将一匹成年野猪射穿的弩炮,就会摆满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