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祸起萧墙
大宋讨伐后蜀的战争进程随着后蜀皇帝出城投降而宣告结束,但麻烦事儿才刚刚开始。从此前提到的事件中,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赵匡胤是个讲究和气的皇帝,他十分注重舆论和老百姓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历次出征之前,老赵总是要先给出征的将士们讲明战争过程中应当坚持的原则,即不随意摧毁城池,不惊扰百姓,更不允许士兵烧杀劫掠影响部队的形象,这是老赵对内制定的铁血原则,一旦有人敢以身试法,后果就是军法从事。 从这点上可以肯定老赵一直试图让自己的军队保持克制,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老赵的内心又颇为矛盾,要知道部队千里奔袭,士气很重要,如果对士兵的管理过于严苛这将直接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老赵自己出身行伍,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在部队开拔之前,为了振奋军心鼓舞士气,老赵对将士们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们攻下城寨之后,里面的钱粮财产可以任由你们自己分配,我要的只是地盘,其他的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句话兴许是老赵在这种特殊场合下的说辞,但在出征的主将们看来,皇帝这是给了他们最大的授权,也就意味着到了川蜀大伙可以大发战争的横财。 果不其然,在攻打后蜀的过程中,身为讨蜀总指挥的王全斌顿时有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错觉,他每天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儿可做,无非就是喝喝酒,泡妹子,顺便做些趁火打劫敲诈勒索的勾当。当然他不但自己这样做,同时也纵容自己手下的将士们四处劫掠,搞得后蜀之地如同鬼子进村一般,后蜀的臣民们对此虽然很不满,却也无计可施。 在整个过程中,王全斌同志深入贯彻了不要脸政策,甭管是后蜀皇帝的妃子,还是后蜀皇宫中的稀世珍宝,只要他看上眼的,都要想尽办法搞到手,就这样老赵多年苦心经营下的宋军形象被他弄得面目全非。北路军这边抢得火热,晚到的东路军的士兵看得那叫一个眼红,只不过在东路军主帅刘光义和监军曹彬监督下最终还是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要不然那场面将更加混乱。 北路军在蜀地的胡作非为引起了当地百姓的不满,同时造成了远道而来的宋军与蜀地百姓之间的逐渐尖锐的矛盾。蜀地老百姓们刚刚经历了亡国之痛,却没曾想又遭遇了如同匪徒一般的侵略者,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二者的矛盾更加激化。 愤怒的不只是百姓,还有士兵。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老赵对受降地方政府采取的几项措施说起,为了避免这些割据政权垮台之后死灰复燃,老赵认为必须要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让这些刚刚收入囊中地盘彻底归属朝廷,让那些潜在的刺激因素彻底失去生长的土地,这样一来才能保证赵氏江山万古流传。 话是这么说,但究竟该如何做到呢? 不得不说,老赵是个极具创新精神的政治家,他在拿下一方政权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当地的土皇帝请到自己的地盘好生安顿,让这帮皇帝远离自己的故乡,擒贼先擒王;然后他又继续实施第二步,颁布法令对地方上剩下的部队进行重新整合编队,派遣这些部队到远离故地的地方戍防,从而清除地方残余势力的此前形成的军事基础;最后,将地方政府的重要官员调到中央做官,台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升官,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老赵一步步架空地方政府势力的招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