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CD惨案
恐惧和绝望占据了王全斌的大脑,兴国军势如破竹的阵势也逼得王全斌失去了理智。CD已经处在四面围困之中,王全斌也曾经试图派遣信使向开封求援,但全师雄早就料到王全斌有此一招,于是在此之前已经派兵阻断了剑阁通道,这样一来外面的信息进不来,CD求援信息也出不去,王全斌仅存的一点希望也没了。 此时此刻,用万念俱灰来形容王全斌的心情在合适不过了,川蜀地区的局势能够恶化到如今这个局面,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王全斌入蜀后的放肆作为,叛军起事之初王全斌也没能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今日深陷孤城的地步。 这人一上火,就容易缺心眼,人要是缺心眼,就容易做傻事儿。 从王全斌接受后蜀投降后,他就一直缺心眼儿,在几次关键问题的处理上做的都很不恰当,他不该放纵士兵抢掠袭扰百姓,不该居功自傲肆意中饱私囊,不该无组织无纪律纵情享乐不务正业,不该委派米光绪去招降。。 过失太多,以至于王全斌自己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后怕,一惊一乍,王全斌缺心眼的老毛病又犯了。 他把手底下的将领们都召集起来,召开了一次临时紧急分析会,在会上王全斌分析了当前的形式,他认为目前各地虽然都宣布响应兴国军,但这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只要大家能够坚守住CD一旦外围的主力部队打开缺口,CD的危局便可转危为安。 底下的将领们对领导的此番分析表示赞同,大家也想知道如何才能在坚守CD的情况下,寻找有利时机配合外围作战。 王全斌继续指点迷津,他认为当前最大的威胁不在远处,而在CD城内。城内除了大宋的少数人马以外,还有差不多两万七千多投降的蜀军士兵,这批士兵原本是打算按照以往的程序,由CD出发,经由各个地方派出的军官带领赶赴开放周边地区负责防务。没等到队伍出发,绵州附近就传出蜀军叛乱的消息,所以这批士兵就只好暂时留在了CD王全斌这时已经成为惊弓之鸟,但凡身边有个风吹草动的,他都得多个心眼,试想他能容忍自己的周围这二万多人马在眼前晃悠么? 答案是否定的。 在对外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王全斌的所有心思都集中到了如何处理内部这几万让的问题上。 王全斌是粗人,也是个军人,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办法——斩草除根,全部杀掉。 他始终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顺从的人,最安全的方法莫过于让这些各有心思的活人变成死人,因为只要死人才是真正的零威胁。 结合此前他在后蜀的这番举动,也不难明白他为什么主张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了,实际上抛开他的各种身份而言,他跟拦路抢劫的强盗土匪没什么区别。 当然大宋军队里也不完全都是他这样的愣头青,当大伙听说了王全斌的方案后,都纷纷表示反对,毕竟是二万多条人命,而且是已经宣布归降的士兵,于情于理都不能如此草率做出屠杀的决定。大伙都想不通,但王全斌的决心已定,他手底下的部将也很了解自己大哥的脾气,一旦他做出的决定,八匹马也拉不回。 无奈之下,众人保持了沉默,下属的保持沉默,王全斌也就顺水推舟,拿出了一份关于此项决议的表决书,让同意他意见的主将们都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 如同击鼓传花一样,事关上万条性命的决定就在众人的手中传递,轮到东路军都监曹彬签字了,他却始终没有动笔,只是站起来眼睛狠狠的盯着王全斌。从一开始就反对王全斌这个丧心病狂的举动,所以最终他拒绝在上面签字,但胳膊拧不过大腿,一气之下曹彬就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