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回润州失守
经常听到一句话俗话叫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里说的将军就是代指那些能够在危难重担当大任,稳定局面,凭借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的人才。南唐正处死生存亡之际,正是需要这样的人才来扭转目前紧张的局势。 李煜写词很在行,声乐也玩得很不错,只可惜他眼神儿不大好,这次看走了眼。 先来介绍一下刘澄其人,说起来老刘真算得上是李煜忠实的追随者,早在李煜还未当皇帝之前,老刘就在他手底下做事儿,平日里老刘老实本分,对待自己主子那也是毕恭毕敬,十分上心,给李煜留下了忠诚憨厚的良好印象。 如今润州告急,李煜手底下能用的将领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会打仗的未必忠诚,忠诚的又不会打仗,一通盘算下来,再综合以前印象李煜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刘澄。 姑且不论刘澄在军事上的造诣如何,单是从他的人品和性格来看,老刘都难堪大任,李煜眼里的憨厚和忠诚只不过是他一厢情愿吧了。 话说刘澄这几天在家心事重重,吃不好也睡不香。前方连吃败仗,城里的老百姓都议论开了,说大宋军队不日就会攻破润州,三路大军直奔金陵,政府恐怕时日无多。这些关于亡国的流言蜚语让刘澄坐立不安,此时的他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焦虑和担忧一股脑的涌上心头。 当然,他担忧的可不是南唐政府的命运,而是自个儿今后的出路。 憨厚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四面圆滑的心思。 经过几日的琢磨,老刘最终认定南唐这条破船早晚都会沉底,自己既不是朝中重臣,也谈不上皇亲国戚,犯不上跟着一起赔命。老刘决定找准机会离开金陵与宋军方面联系以期获得主动权,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早作打算也不是什么坏事。 不久后,朝廷人事命令下来了,酌令刘澄即刻赶赴润州,接管润州城防工作并全面负责与宋军的战斗部署。 这项命令让老刘顿舒了一口气,这下可好,终于找到机会出城了。 老刘接到上面的委任状以后并没有急着前往润州,他赶紧吩咐手底下的人把家里值钱的金银珠宝都搜罗在一起,全部装上马车准备运出城外,看起来像是要跑路。 手底下的人看不下去了,都跑来相劝。 “老爷,敢问您这是要干嘛呢?搬家还是逃跑?” “我这是为赶赴前线做准备,既不是搬家也非逃跑,我刘澄大半辈子都忠心追随吾皇,如今国家正值生死存亡的关头,我怎么会做出那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呢?”老刘振振有词,慷慨激昂,可身边的随从还是一头雾水。 他们搞不清楚自己的老爷为何在如此敏感时期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不是明摆着引来皇帝和文武大臣们的猜疑么。 老刘也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轻轻的扔下一句, “我想圣上会理解我的。” 很快,老刘家的事情传到了朝廷,老刘估摸着火候差不多的时候便一个人到宫中求见皇上,他此行前来一是要向皇帝辞行,二是要向皇帝解释清楚把珠宝搜罗起来准备运出城外的缘由。 那一天,金陵城的上空依旧乌云密布,久违的阳关只能通过云层的间隙投射出来,金陵城墙在斑驳的阳光下,还是如此宁静。 通报后,刘澄被请进殿内,大臣们在旁边指指点点, 刘澄到了润州不久,吴越兵就来到城下。左右有人建议,刘澄很清楚大臣们的心思,他对于旁人的指责和猜忌毫不在乎,径直走到李煜面前。 还没等李煜弄清楚状况,刘澄一下就跪在地上,一边叩头,一边嚎啕大哭。老刘连哭带说表明自己追随李煜一来是如何尽职尽责忠心耿耿,如今大敌当前,朝廷中还有人诽谤他,他如何如何的委屈等等之类煽情的话倾泻而出。老刘这番慷慨陈词,梨花带雨般的现场演说确实起到了效果。 李煜听了之后,都颇为感动,当时就下来扶起老刘同志,并语重心长的说道:“您是国家的根基,不管旁人怎么说三道四,我李煜还是很相信你的,只不过我和大伙都不打明白,你为何要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搜罗起来,爱卿你这么做的用意何在?” 李煜虽然是文人,但他并不是笨蛋,他和文武百官们都想弄清楚刘澄为何这样做,如果不是叛国投敌,那又是为了什么? 老刘不愧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起先他之所以一直不提这事就是想知道皇帝的态度,如今皇帝也跟着发问,说明皇帝对待此事也是颇为顾忌。 老刘不由分说重重的跪在了李煜面前,这次他没有哭,脸色满是委屈, “唉,这件事都是微臣的错,没有事先和圣上表明。我是想着国家为了应付战国库已经吃紧,我作为大唐官员,如今又被圣上委以重任,我理应为皇上分忧。所以为了提振前方将士们的士气,我这才决定清点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把它们运到润州用来犒赏和鼓励守城的士兵。我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很小,但我相信只要我大唐臣民团结一心,舍小家为大家,我们一定能够守住家园,将来犯的敌人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