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三十七节 挡不住了

第二百三十七节 挡不住了

    米青之后,又让李思第做完工业局后,将财务部也正规化,组建正规的财务部;给远在济南的李富安电,让他把组织部也正规起来。.

    就像王求不合格,杨潮提拔了米青,吴佩孚一直在掌军,杨潮就让表现出色的李富安代替他当了组织部长。

    这四个部门有大有小,大的宣传部一千人,小的组织部一百来个人就够了,财务部也只需要一百来人,后勤部稍多三百人也足够了。

    把党组织也正规起来,杨潮也就完成了应对战争的最后准备。

    与此同时,欧6风云激荡,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所有人突然间就嗅到了战争的味道。

    奥匈帝国的皇帝虽然已经不是当年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世代的皇帝了,但是奥地利人中,却不乏大国意识的家伙。

    皇帝对侄子的死没有任何感情,他已经8o多岁了,也已经没有了激情,没有精力应对一场战争了,所以他不想,也没有精力动战争了。

    但是他不想,有人想。

    奥匈总参谋长康德拉很想。

    奥匈帝国毗邻巴尔干地区,巴尔干是欧洲有名的火药桶。

    之所以成为火药桶,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历史原因和民族成分决定的,地理上,这里是黑海通往地中海,欧洲通过亚洲的交通要道,是亚非欧交接地区。因此俄国希望通过这里得到一条通往地中海的道路,德国需要经过这里连同亚洲。历史上这里也是土耳其跟欧洲争霸的战场,并且长期被奥斯曼帝国统治。复杂的历史造就了这里复杂的民族成分,希腊人、斯拉夫人、色雷斯人、日耳曼人、匈牙利人、穆斯林人、克罗地亚人等等十多个民族。

    民族矛盾异常激烈,于是当这里摆脱奥匈帝国统治后,就时常爆战争。

    光是1912到1913年两年间,这里就爆了两场大规模战争。

    先是巴尔干同盟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战,结果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败,其在巴尔干半岛上的土地除伊斯坦布尔附近的一小块之外,全部割让给同盟四国。同时阿尔巴尼亚**。

    但是战后利益分配不均,巴尔干同盟之间有打了起来,爆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土耳其攻击保加利亚。.结果保加利亚战败,又割让了大片土地。

    而在两次战争期间,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就没有闲着,1913年一年内,巴尔干战争期间。他就提出了25此对塞尔维亚开战的要求,但是都被外交部长给阻挠了,认为国际形势不利于开战。

    康拉德是一个典型的好战分子,但是他为什么要针对塞尔维亚呢,原因是两国间有领土争端。

    19o8年,由于土耳其革命,奥匈趁机夺取了奥匈通知下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奥匈吞并这两省是有根据的,早在1878年中,他们就从腐朽的奥斯曼帝国手里。夺取了这两省的管理权,条约规定这两省由奥匈帝国代管,但名义上仍属土耳其。

    也是在1878年,通过柏林条约,塞尔维亚在俄国的支持下,摆脱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成为了一个**的国家,从那时候起,塞尔维亚就对波黑两省有企图,因为这两省有大量的斯拉夫人。而塞尔维亚是一个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

    塞尔维亚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对一个工业国家奥匈的领土有兴趣,这就像一头羊总是惦记着狮子的地盘一样让人费解,就好像越南人以广西有越南族居住。想要吞并中国的广西一样可笑。

    但是在俄国人的支持下,塞尔维亚胆子可不小,奥匈吞并了这两省,阻挡了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他们可是一直希望建立一个斯拉夫人统治的大塞尔维亚的。这点又跟民族主义扩张,挑战中国的越南很像。

    所以塞尔维亚就一直暗中煽动波黑境内的斯拉夫民族闹du立。在奥匈帝国境内制造分离主义。

    所以康拉德早就想灭了塞尔维亚了,一直担心同为斯拉夫人,且一直都向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得到一个出地中海通道的俄国人的干涉,所以奥匈才一直忍耐到现在。

    这次斐迪南大公被刺杀,康拉德先很愤怒。

    愤怒的原因是他跟斐迪南大公关系很好,互相赏识、惺惺相惜,斐迪南大公是一个态度坚决,作风强硬,很喜欢打猎,对军事很关心,很有军人形象的人物,这两人气质相近,很容易就成为朋友。19o6年,费迪南大公更是极力推荐康拉德,让康拉德得意越过45个资历更老的高级军官,直接担任奥匈总参谋长。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欧洲人虽然不懂这句话,但是感情却是相通的。康拉德也确实用心用力,积极努力的进行奥匈军队的现代化改革,几年间疯狂训练,将以往松散的奥匈军队打造成了一个战争机器。

    可是这个战争机器一直没有机会开动,老迈的约瑟夫皇帝一直不支持战争,斐迪南大公是康拉德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希望。

    可是这个支持者、知己和希望突然被刺杀了,康拉德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愤怒,打死叫嚣着塞尔维亚必须被消灭。

    同时他也觉得机会到了,奥匈的外交部长也一改往日软弱的形象,站在了康拉德一边,开始强硬的表示要战争。

    奥匈的外交大臣贝希托尔德跟中国李鸿章有点像,自从奥地利被德国排除出了德意志地区之后,哈布斯堡家族通过组建奥地利和匈牙利二元帝国,构建了奥匈帝国,但是随着德国越来越强大,欧洲中心越向柏林转移,维也纳越来越被边缘化,不仅在德意志地区内被边缘化,在中欧地区,甚至整个欧洲地区都被边缘化了。

    作为一个实力越来越弱的古老帝国。奥匈的国际影响力自然日渐微弱,外交影响力也相应急转直下,还在俄国人的步步紧逼下惶恐不安,因此采取守势就是一个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软弱的外交又被国内那批想要通过战争证明他们依然是一个强大帝国的民族分子骂他是一个懦夫。

    这次这个懦夫认为,时机到了,奥匈可以开战了,可以通过战争向世界证明:奥匈帝国还是一个强国。

    贝希托尔德的依据是,因为凶手是一个塞尔维亚人。而且受过塞尔维亚军方的训练,塞尔维亚政府肯定脱不了干系,甚至直接参与了此事,他要求立刻调查此事,一旦查出一点蛛丝马迹就直接向塞尔维亚最后通牒,然后就是战争。

    贝希托尔德认定,只要奥匈帝国找到证据,那么沙俄就没有参战的借口,毕竟奥匈的皇储都死了,作为一个君主国家。沙俄实在是难以蛮横的干涉奥匈的报复行动。

    因此贝希托尔德要求皇帝,开始宣传战争,同时对塞尔维亚通牒,另一面积极进行相关的外交活动,尤其是要争取到盟友德国的支持,这样就更不用怕俄国人了。

    另外贝希托尔德还认为俄国在东方五年内打了两次大战,而且全都失败,损失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早就元气大伤,徒具其型没有什么威胁了。他们认定就算他们动手,俄国人也未必敢跟奥匈开战。

    奥匈通牒十分苛刻,比如取消塞尔维亚的反奥匈宣传,比如在奥匈的监督下修改反奥匈的教学课本等等。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塞尔维亚政府几乎全部接受了,却没有接受奥匈派人到塞尔维亚调查暗杀事件。

    同时奥匈对德国的外交行动取得了成果,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刺杀生后,奥匈帝国之所以一片平静。正是因为德国大使馆要求的,他们要求奥匈帝国克制,因为德国始终在努力维持巴尔干的稳定,德国的大6铁路通过这个地区直接到达了巴格达,尽管因为英国人的阻挠,他们无法修到波斯湾去,但是这条中东大铁路依然对德国很重要,他们不能容许巴尔干不断的战争。

    但是德国外交使馆做了一件蠢事,他们觉得自己的回应还不保险,给德皇了一封电报,表示希望更高层出面,对奥匈施加压力,让奥匈尽力和平解决此事,因为德国外交使馆现奥匈帝国内部有一股暗流涌动,主战派已经在悄悄活动了,他们怕单靠外交手段压制不住,希望靠德奥君主之间的互动,来化解这件事。

    结果惹恼了德皇,德皇大骂是谁给你们的权力,让你们这样干涉的,德皇大雷霆,亲自下命令,让奥匈帝国立刻准备教训一下塞尔维亚,尽快解决!

    德皇之所以如此动怒,是因为他柔弱的心灵此时正在刺痛之中,如果说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死,在欧中贵族之中最受伤的人,就是这个德皇了。

    德皇看不上老迈的奥匈皇帝约瑟夫,反倒是对这个野心勃勃的斐迪南大公惺惺相惜,他认为费迪南将来继位后,德奥同盟将会更强大,而且两人表面上确实有很多共同兴趣,比如喜欢打猎,比如关心军队等等。

    两人私下是非常好的朋友,就在斐迪南大公被杀一周前,德皇还亲自宴请过他,宴会只有四个人参加,是私底下的小宴会。

    但是一周后自己的好朋友竟然就死了,而自己的外交人员竟然在压迫奥匈为费迪南好朋友报仇。

    德皇突如其来的保证,让奥匈帝国欣喜若狂,外交官员、军事成员,纷纷行动起来,开始给塞尔维亚施压,准备战争。

    可是德皇从来不是一个坚定的人,他的大舌头是欧洲著名的,被记者评为欧洲言论最自由的人,他很快就对自己的保证后悔了,亲自接见奥匈外交人员,希望他们能保持克制。

    奥匈郁闷了,对这个颠三倒四的盟国皇帝有些不放心,专门派出了一个贵族外交人员,以私人身份去拜访了威廉二世,跟他谈了许久,但最后现威廉二世还是不肯给奥匈帝国一个肯定的保证后。

    奥匈使者临走时,非常感叹的说道:“陛下,斐迪南大公曾经是一个您忠实的崇拜者。”

    这句话不知道怎么就出动了威廉二世,奥匈使者还没有走出皇宫的时候,结果就被德皇侍从追上,转告他说:“无论奥匈要对塞尔维亚做什么,德国都是她坚强的后盾,会毫不迟疑的站在盟友一边。但是有一点,那就是得快!”

    奥匈帝国不敢等待了,在等待下去他们也不知道德皇还会不会变卦,趁着德皇这个空头支票还没有失效,奥匈行动极为迅的完成了一切战争准备,尽管塞尔维亚打算接受最后通牒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炮击了贝尔格莱德!

    此时是1914年7月18日,距离刺杀事件过去了3周,2o天,比原本的历史上提前了1o天。

    但此时还算不上世界大战的爆,因为英法德俄四国都还没有行动呢,充其量只能算是奥匈在惩罚塞尔维亚。

    “好像不太一样了啊!”

    当傍晚时分,杨潮收到奥匈帝国宣战的消息,不由感叹了一声,因为事情比他预想的差了很多,欧洲其他国家此时都还没有准备战争呢,如果奥匈帝国行动够快,造成既定事实,很难说还会爆战争!

    当然,欧洲的外交气氛还是很浓重的,各方都在活动。

    俄国人对此十分愤怒,叫嚣着要惩罚奥匈帝国,德皇则紧密的跟沙皇通信,告诉沙皇要保持克制,希望沙皇能够理解一个失去皇储的国家的怒火。

    法国总统则赶到俄国,参加法俄脑峰会,就巴尔干半岛生的战争情况,跟俄国沙皇交换意见。

    法国总统直接表示:法国是俄国坚定的盟友,两国有一致的利益,都是在德国的威胁下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法俄同盟可以保证和维护欧洲的和平,无论俄国如何决定,法国都会坚定的支持俄国。

    法国人的保证给俄国吃了定心丸,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但他们先要解决的是东方问题,俄国外交使者立刻找到杨潮,希望杨潮可以保证他们东部边境的安全。

    而杨潮还真的没有能力给他们这个保证,因为就当杨潮为欧洲战争的走向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他自己也遇到了麻烦,他的招兵行动,被袁世凯强烈的阻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