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国崛起1900在线阅读 - 第四百七十三节 德国社区

第四百七十三节 德国社区

    杨潮给开的方子是,公屋公司将一部分土地拿出来搞商业开发,建豪华别墅也好,搞商业地产也罢,反正什么来钱搞什么,房地产在任何时代可都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而且公屋有一个别人都没有的优势,他可以从政府手里廉价拿到成片的土地,一旦规划好了,不但能给穷人建起大量的廉价租屋,而且很容易带动一片区域的发展,就好像上海市拆迁之前,公务所在地不过是一片片护城河和窝棚,脏乱差的典型地区,可是公屋的建设,让这里整洁了,道路拓宽了,让市区扩大了。

    “开发高档住宅,等于是让富人让利出来给穷人补贴;搞商业开发,不但能繁荣经济,也能提升社区档次,收回一部分利益继续补贴穷人;就是要得到当地政府的谅解啊,毕竟你们拿到的地可是当地便宜给的,有的甚至只是借给你们搞公屋的。”

    杨潮给梁启超开了方子后还给他提醒困难。

    梁启超笑道:“此事容易,只要能繁荣经济,得利的还是当地吗。困难的是啊,这没有人才啊。你杨潮要不给老夫解决这个问题,老夫可是要抓你这个壮丁了。”

    杨潮哈哈一笑:“启超公为难在下了。在下这个大夫当的,可要把自己赔进去了。”

    杨潮当然不可能被抓了壮丁,人才倒是可以帮忙介绍。

    “这人才啊,哪里能比的了上海,中国人不行,这不还有洋人吗?据我所知,目前上海的建筑设计行业,主要还是洋人把持。中国人搞营造,洋人搞设计。上海是一个开放的地方,启超公的眼界也不要拘谨,可以把想法说出来招标吗。总有人能给出合适的方案。”

    梁启超点点头,他也不会真的抓杨潮的壮丁,但杨潮的支持却必不可少。别的不说,有杨潮这个大富豪支持的话,那种带动性可是巨大的,比报纸上的正版广告都要有力度。

    “我这房子能建,要是卖不出去了,可得找你杨先生这个大户啊。”

    “启超公这个大户吃的好,在下敢不奉命。在下至少敢→→,保证,上海的银行业可以入住启超公的商业地产,租办公大楼。开分号。在下也有意搞一些新玩意,比如这电影院,启超公可的给我留出好地段啊。”

    又跟梁启超转了转,上海现在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大量的工厂野蛮生长,从小作坊式的工厂到资本密集的大工厂应有尽有,既有家庭式的榨油作坊,又有以江南造船厂为骨干的现代大型制造业工厂。但主要还是商业,外滩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亚洲金融中心。堪比美国的华尔街,各种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上海十县已经几乎练成一片,以上海县和宝山县为中心,其他八个县形成八个卫星城,互相间以电车连通,城市在飞快的蚕食县城间的农村用地。以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十年,怕是上海就很难找到农村了,上海十县恐怕会完全练成一个巨大的大都市。

    与飞速扩展的城市同时,人口飞速增长。这里是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现在已经达到2000万人口级别,而且每年还在以70万以上的速度增加,不出十年肯定超过3000万。

    另一个特点是,上海的洋人数量极多,已经超过了100万洋人,据统计,这里的民族成分极为复杂,拥有300多个民族的人,连新西兰的毛利人都在上海出现了,非洲的黑人就更不用说了。

    显然这里是除了青岛之外,洋人比例最大的一个地区,而青岛主要是德国侨民,而上海显然比青岛要开放的多,这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

    杨潮丝毫不担心上海的洋人问题,洋人来这里是做生意的,只要资本在上海流动,洋人就必然会在这里,让杨潮担心的是青岛的问题,青岛哪里的德国人,可真的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来的。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杨潮许久,200多万德国人居住在青岛,尽管为青岛注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超过80万德国技术人员在这里工作,让青岛的工业制造甚至设计能力,在中国乃是世界都占据一定的名声。

    可是200多万德国人在青岛形成了复杂成熟的德国社会,德国人居住在青岛,将半个青岛都建成了纯粹的德国社区,德国人在哪里说德语,看德文报纸,丝毫看不出这是中国,这是典型的殖民地,尽管已经没有了法律上的保证,却是事实上的德国殖民地。

    杨潮离开上海后,第二站到达的正好就是青岛,亲眼看到围绕胶州湾,形成了清晰的界限,以港口为中心的老青岛基本上都是德国人居住,而往西绕着胶州湾则是中国人和德国人混居的工业区。

    可以说青岛最好,最繁华的区域,都是德国人在居住。

    从好的方面说,德国人在这里建立了邮政、学校等比较先进的制度,青岛不但在中国第一个普及了义务教育,而且教育质量至今居中国之首,现在很多上海有钱人都将孩子送到青岛上学,不但上小学、中学,更是接受大学教育。

    但从坏的看,德国人大规模密集的居住在德国社区之中,会让他们区别于中国文化之外,如果他们一直跟中国人混居,别说200万德国人了,就是500万德国人洒在中国这么庞大的人口之中,也只能被同化,可是他们居住在一起,就很难同化了,就好像中国人之所以在外国很难被同化,跟他们喜欢聚居在一起建立唐人街也有很大的关系。

    文化上的格格不入会引起各种社会问题,比如民族冲突。

    “我听说德国学生,跟中国学生在学校中经常打架?”

    杨潮当着接待自己的青岛市长的面就问起了这些社会问题。

    青岛市长如实答道:“确实有这些问题,都是些小孩子在胡闹。”

    杨潮笑道:“那是谁打赢了啊?是中国孩子打赢了,还是德国孩子打赢了。”

    青岛最早的普及教育是德国人搞的,由于山东当局始终跟德国关系密切。因此德国人也很欢迎中国学生在德国学校上学,德国人也未免没有用教育同化中国人的想法在里面,所以他们坚持的是德语教学,早年一大批中国学生都精通德语就是这个问题。

    可是后来一战爆发,杨潮收回了青岛,以德国的教育制度为模板。重塑了青岛教育,下达严厉的教育法令,要求所有的学校都以汉语教学,其他语言只能作为专门的语言课。但是德国人秉性中的执拗,加上战败后的民族自尊心受伤,让他们对此采取了消极抵制措施,德国民间力量自己筹资组建了大量的私立学校,从小学覆盖到了大学,坚持用德语教学。

    “一开始是德国孩子厉害。欧战结束后,德国人就不行了,被中国孩子打的抬不起头。”

    市长笑着对杨潮解释,这个现象正好反应了中德之间的国力对比。

    杨潮叹道:“战前,德国人自认是青岛的主人,德国学生都以主人自居,将中国学生在德国学校上学,看做是对土著的一种恩赐。后来他们战败了。我们收回了青岛,德语学校变成了华语学校。中国孩子扬眉吐气了。德国人心中就有了一种客居他乡的心理,有些抬不起头了。没那么趾高气扬,所以自然打不过中国孩子。”

    市长道:“杨先生高见,高见。”

    杨潮道:“算不上什么高见,只是关心则明罢了,我可是一直很关心青岛的。”

    “青岛有杨先生青睐。实乃青岛500万人民的福祉。”

    市长拍着马屁。

    这个市长是当地富商,过去是德国洋行的买办,后来翻身做了主人,反倒收购了洋行,现在依然在做进出口生意。八面玲珑,德华两届都很支持,所以当了青岛市长。

    “你别忙着拍马屁,200多万德国人住在青岛,住在中国的地面上,这总不是个事儿。其中真正对我们有利益的,不过是30万左右的高级技术人才和大学教授之类的高级人才,剩下接近200万的普通工人和家属对国家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这些德国人离开?”

    市长为难道:“要是驱赶他们的话,怕会引来麻烦。”

    杨潮道:“当然不能驱赶了。这种事情本来就很麻烦。德国人把他们自己的国家搞成那个球样,我们如果现在赶这些来谋生的德国人离开,对国家形象影响太大。你认为如果德国经济变好,德国人会走吗,会有多少人走?”

    市长道:“走是肯定会走,走多少人不好说,不过差不多一半人走是没有问题的。”

    “那又有多少人肯定会留下来?”

    “大概20万人是绝对不会走的,因为有20万德国人和中国人的组合家庭出现。”

    杨潮点点头,这么庞大的德国人和中国人居住在一个城市,哪怕双方泾渭分明,都有各自的社区,但跨国婚姻是不可避免的,爱情的力量可是超越一切的啊,所以青岛就有了将近20万这样的家庭,这就有20万以上的混血后代出现。

    “德国人在德语社区中日子过得可是滋润,他们也涌现了大量的人才。对于那些不可能留在中国的德国人,你们就不用客气了,该收重税收重税,只要不赶他们走,找一个合适的理由,相信也不会引起太大的负面报道。但是对于那些有可能融入中国的德国高级人才,尤其是那些混血二代,他们经过完善的系统教育,又有中德双语的优势,凡是上过大学的,就默认他们是中国人,给他们办理户籍。”

    “是是是!”

    市长忙答应道,怎么给德国侨民加税,这还不容易,就以他们没有给青岛市政建设做出过贡献,而又要享受青岛的各种基础设施为例,推出一款特别建设费,议会都不会拒绝。

    但是让高端人才加入中国国籍这可不容易,那些混血儿还好一些,现在德国国力衰微,中国国力强大,他们的感情更多的在中国一边,可是对那些生长德国,在德国接受教育的高级人才就很难了,这些人的民族认同不可能是中国人。

    “还有犹太人,最近青岛的德国人对犹太人观感可不好,报纸上天天骂犹太人。”

    市长又提出了一个难题。

    杨潮笑道:“德国人的毛病感染到了青岛。这是病,得治。犹太人在哪里都不受欢迎,因为他们确实很贪婪,而且很少从事实业,都是从事商业,商业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但是要做好却很难,犹太人的商业知识更丰富,所以总能挤占当地人的市场,自然遭人恨。但是我们可不能跟德国人学习一味的排斥他们。而且可以用这张牌压制一下德国人,毕竟犹太人的数量跟德国人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如果他们只是在报纸上骂骂,也就算了。如果一旦动手了,就可以以治安原因,驱逐一大批无所事事,却喜欢闹事的德国年轻人了。”

    凡是反犹最厉害的,往往不是成功人士,往往正是那些生活不如意的家伙,这些人都是底层,对青岛的贡献寥寥,驱逐这些人正是杨潮的目的,一旦青岛的德国人跟德国的纳粹站在了一起,杨潮相信还是能够驱赶不少人的。

    “对了杨先生,最近有一个德国芭蕾舞团到了青岛,打着您的旗号,说是您邀请她们来的。”

    正事说的差不多了,市长赶紧转移话题,他觉得杨潮关注在德国人问题上,会让他很难做,因为这件事实在难办。

    杨潮笑道:“我不正是为这事来的吗,你瞧瞧,我这连老婆都不敢带,不正是要看看这些德国美女怎么跳舞吗。市长大人要是有时间,何不陪在下去看一看?”

    市长连忙道:“荣幸之至,求之不得,求之不得!”

    里芬施塔尔真的来青岛了,是应杨潮邀请而来的,但是她们还是费了不少事的,因为杨潮没有正式的官方身份,他们通过外交部确认,外交部却根本不知道,到最后是她们自己自费来的。

    这件事是杨潮疏忽了,当时向里芬施塔尔发出邀请的时候,忘记走正常程序了,张念也不在场没有记下来,导致后来忘记了,所以这次杨潮是来补救的,尽管要排挤德国人,但是里芬施塔尔这样的人才,不在其中。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