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兵临天下在线阅读 - 第919章 调兵遣将

第919章 调兵遣将

    ..法正见众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他轻轻咳嗽一声,这才不慌不忙用木杆指向宛城道:“南阳郡最大难点就在于宛城,曹cao破张绣后重修了宛城,城池更加高大坚固,非常难以攻打,我想,庞将军应该很清楚这一点。”

    众人的目光都向庞德望去,庞德跟随马投降刘璟后,便一直被安排在新野,曾参与过几次对南阳郡的作战,甚至还驻防过宛城,对宛城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他点点头道:“军师说得不错,宛城确实很难攻打,宛城有种说法叫做‘以一敌三’,也就是说,宛城一万驻军,可以抵御三万军队攻城,而宛城一直是曹军进攻襄樊的后勤重地,粮草极多,城中易于打井,至少可以坚守一年。”

    众人都知道庞德是实在人,不会虚言浮夸,他既然这样说,就说明宛城确实极难攻打,如果南阳真有三万驻军,那岂不是需要九万人去攻打宛城,众人的心中都不由沉重起来。

    法正又微微一笑道:“虽说宛城难以攻打,我们还是有机会,那就是南阳郡的三万军队并非全部驻扎在宛城内。”

    众人都精神一振,确实应该是这样,庞德又接口笑道:“当年我们占领南阳郡,遭遇到曹军大举反攻,曹军就是以骑兵突击的方式,阻截我们各地军队汇集宛城,我们这次也可以用这种办法。”

    这时,坐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刘璟笑了起来,“庞将军想法很好,这次我调六千精锐骑兵为先锋,就是要效仿当年曹军的战术。”

    庞德连忙躬身道:“卑职遵令!”

    刘璟点点头,又对法正笑道:“军师请继续说!”

    法正缓缓道:“根据文将军提供的情报,南阳曹军一共驻扎四地,先便是宛县,约有一万军队,由曹洪亲自统帅,其次便是叶县。”

    法正的木杆又指向叶县,继续道:“叶县是许昌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当年曾经被廖化将军以及李孚参军攻克,从此曹军在叶县部署了加倍的兵力,叶县的兵力也有一万人,由大将李典统帅,再其次就是防御襄樊的育阳县和防御关中的南乡县,各有五千驻军,我们的要任务就是突袭南阳,阻截各地军队向宛城汇集。”

    庞德沉思片刻道:“军师是希望我的六千骑兵兵分三路?”

    “不!兵分两路便可。”

    法正用木杆一指南面的育阳县笑道:“汉王殿下已经向文聘将军下令,约好今夜三更时分,由文聘将军率襄樊军包围育阳,庞将军只要阻截南乡县和叶县的两支军队便可。”

    庞德心中默默算了一下距离,从武关到南乡县相距百里,官道并不是很平坦,要在三更之前赶到南乡县,时间确实很紧张了,他当即向刘璟抱拳施礼道:“启禀殿下,卑职想立刻率军出!”

    刘璟点了点头,“可行!”

    庞德又行一礼,转身离开了大帐,这时,刘璟对众人缓缓道:“夺取南阳只是合肥大战的一部分,目的是打通南襄隘道,虽然南阳和合肥相距甚远,但合肥战役事关全局,所以战役就不会在合肥一地爆,除了南阳郡外,还有安6郡,为防止曹军从中原南下安6郡,我们必须要加强义阳三关的防御,也就是武胜关、九里关、平靖关,守住这三关,曹军就无法从中原杀进安6郡,张翼将军何在?”

    张翼是益州南方系的重要将领,也就是以严颜为,包括张翼、王平等大将在内的巴地将领,张翼是以善于守城而著称,刘璟最早是想考虑让张翼守宛城,但这样一来会让文聘那边难办,所以权衡利弊,刘璟决定让张翼镇守安6郡方向。

    张翼上前躬身道:“卑职在!”

    刘璟沉声道:“我封你为安6郡都尉,在南阳之战后,可率一万军队赶赴安6郡,接管义阳三关,只要守住义阳三关不失,我便算你大功一件。”

    “末将遵令!”

    刘璟部署完军队,又对众人高声道:“希望各位奋勇作战,用最短的时间夺取南阳郡。”

    众人一起躬身施礼,“愿为殿下效死命!”

    自从程昱率大军夺回南阳郡后,南阳方向便一直处于停战状态,汉军再没有越过边界,随着几年的战事平静,南阳郡的民生渐渐恢复,传统的商业也开始活跃起来。

    由于南阳郡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南可下荆襄,北通洛阳许都,西可入关中和汉中,东则相邻汝豫,这样的交通枢纽的位置,使南阳郡自古就商业达,官道上随处可见来自天南地北的商队。

    中午时分,一支由数十人和几百匹满载货物的骡马组成的商队从远方官道上缓缓而来,这些商人个个身姿矫健,精神饱满,和平时风尘仆仆的商人大不相同。

    这支商队正是由鹰击军副统领任平率领的特殊斥候队,他们的目标当然是要进入宛城,不过在路上他们从别的商队那里得到消息,曹洪对宛城的防御极严,已经不准外来商队入城,他特地将宛城内的市场迁到西城外,称为草市,要求所有的商人都在城外交易。

    不仅如此,三人以上的结队异乡人也不准进城,这是当年程昱定下的规矩,一直被曹洪严格的执行,像他们这种数十人的商队,根本就没有机会入城。

    虽然宛城盘查严格,但也不是没有办法,比如可以分散各自入城,不过这样太耗费时间,也比较危险,任平决定采用另一种办法。

    和任平一起来宛城的,除了四十三名手下外,还有长安县县令邓宏也在其中,邓宏属于南阳三大望族之一的邓氏家族,是邓义之子,当年他和崔实、荀志一起考中襄阳举士,先被派去南郡华阳县出任主薄,一步步升为县丞和县令,他做事踏实,为官清廉,在民风中口碑极佳。

    在去年夏天,他被调到关中出任长安县县令,由于长安是都城,他实际上已相当于郡丞的官阶,成为年轻一代的佼佼者。

    他的好友崔实和荀志也做得非常不错,崔实去年秋天出任零陵太守,而荀志则在前年出任侍御史,主管荆州的官府巡查,长安已有消息传出,荀志在这一任结束后,很可能会升为御史中丞。

    这一次,邓宏被刘璟特地调入军中,作为攻打南阳的一个重要人物,南阳郡三大士族除了邓家外,还有老将黄忠的黄氏家族,以及张仲景所在的张氏家族。

    虽然邓宏是在汉国为官,但他毕竟是邓氏家族的嫡长子,在家族中地位极高,很多族人都认为,等他父亲邓义去世后,就应由邓宏接手家主之位。

    一行人离南阳已不足十里,远远可以看见雄伟的城墙,像一条长龙般横亘在他们眼前,官道两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不远处还有片片茂盛的树林,矗立在农田之中,南阳一带的冰雪已经融化,田地里长出了绿油油的麦苗,冬小麦度过了严寒的冬天,开始复苏了。

    时至中午,官道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大多是住在附近的农民,也有去宛城探亲的富人,坐着宽大的马车,有家仆骑马护卫,还有不少像他们一样的商队,或数百匹骡马的大商队,或十几匹骡马的小商人,他们都是前往西城外的草市。

    “邓公子,这都是你们家的土地吧!”任平用马鞭指着两边的农田笑道。

    “南边是,北面不是,北面是黄家的土地,比邓家略少几顷。”

    “据说邓家在南阳郡有五处庄园,这里只是其中一座吧!“

    “也没办法,邓家人口比较多。”

    邓宏淡淡一笑,岔开了话题,他指着前面一条岔道道:“任东主,到前面那条岔道,我们再转道向南,大约再走五六里就到了。”

    任平点点头,回头吩咐道:“大家跟上了,别走丢了。”

    众人加快度,很快来到岔道前,又转道向南而去,大约走了五六里,一座古老的庄园出现在他们眼前,庄园占地数百亩,除了十几座大仓库外,还有几座两层楼的木房,再就是上百户佃户的房子。

    这里便是邓家五座庄园之一的宛城庄园,周围近三十顷土地都属于邓家所有,有一名执事负责,邓宏催马奔进庄园,大喊道:“隆叔在吗?”

    “公子,是你吗?”

    一名五十岁左右的老者从木房子跑出来,激动万分地望着邓宏,这时,很多家丁都出来向邓宏施礼,有几名家丁飞奔向木屋里跑去。

    不远处的任平却觉得有点不妥,知道邓宏回来的人太多了,这里面会有风险,毕竟邓宏是汉国的官员,一旦被曹洪知道,他会不会派人来审查。

    但现在现不妥已经有点晚了,任平只得决定采用备用之策,一旦进了城,就立刻脱离邓家,这时邓宏回来笑道:“任东主请进吧!我父亲正好就在庄园里。”

    任平点点头,带着手下走进了邓氏农庄,他们在一座木屋里休息并吃了午饭,大约半个时辰后,邓宏匆匆走进房间,对任平道:“任东主,请随我来!”

    任平吩咐众人几句,这才跟随邓宏向另一座大木宅走去,一直走进最里面的屋子,只见屋子里坐着一名双腿残疾的老人,头花白,面容削瘦,正是邓氏家主邓义,也是邓宏的父亲,当年的荆州治中,在荆州和南阳都享有崇高的威望。

    尽管曹洪也知道邓义偏向荆州,不过他很多事有求于邓义,对他十分客气,在很多方面,邓义也十分配合曹洪,两人也结下了交情。

    任平躬身施礼道:“汉军校尉任平参见邓公!”

    邓义从儿子口中已经得到了汉军要攻打南阳郡的消息,也知道是汉王刘璟亲自率军西来,这让他心中非常吃惊,这一次非同寻常,恐怕汉军要彻底占领南阳了。

    邓义凭着他几十年的政治智慧,便知道自己该怎么处理此事,他对任平笑道:“我可以帮助将军和部属进城,不过邓府内有曹军驻扎,名义上是保护,实际上是监视,我不能把你们领去邓府,希望任将军能理解。”

    任平立刻道:“感谢邓公支持,我们不需要去邓府,只要能进宛城,我们就能自己安排。”

    邓义微微一笑,“现在的宛城可不比从前,曹洪有悬赏令,过五人以上的外地人集结,只要民众举报,就能获得重赏,所以你们进城也不能擅自去寻找旅舍之类,我会安排你们住处,另外,你们需要的兵器,邓家也能提供,好在你们人数不多,过五十人,我就无能为力了。”

    “多谢邓公,不知我们如何进城?”

    “说起来也是巧,这几天曹洪向我借一万石粮食,所以我今天来庄园清点粮食,如果你们不嫌委屈,可以扮作邓家的庄丁,送粮进城!”

    任平沉思片刻,虽然他觉得这并不是最佳的方案,但除此之外,他也别无选择,任平只得点点头,躬身感谢道:“多谢邓公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