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被惊到了
(上章重新修改。) 第二日,朱标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朱。说自己想在东宫里设几处院子。 詹事府和左右春坊,司经局那些,并不能完全适应自己为改革需要培养人才。 朱元璋笑着处理折子,扔过一本折子对朱标道:“标儿你也来帮咱看。” 朱标看老朱心情不错,认真道:“父皇,儿臣想把这个给父皇看看。” “这大明科技院是啥?这神机堂是什么……咱怎么看不懂你写的。”朱元璋看着这些奇怪的名字疑惑起来。 朱标接过纸道:“大明科技院是专门研究一些……比如让父皇的马车跑的更快些,甚至更神奇。靠水和蒸汽做事,可以减少人力。 召集大明的各类工匠来研究厉害的东西,到时可以培养工业老师去各地开学讲课。 天文地理,农业有关的,药物……还可以找到矿,盐,茶叶和丝绸,因地制宜发展。而且那王祯留下的便是珍贵资料都是辅助。” “那这神机堂是什么?” 朱标神秘一笑,说到:“当年鄱阳湖大战时,我们就使用了不少火铳,儿臣想研制更厉害的火器,研究作战方略,帮大明更好的拱卫疆土,北伐。” 差点把自己想要练军的想法给说出来,不过完成了前面的这些,后面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朱元璋哪里听到过这些新奇的想法。 这种事需要找文臣商量,他思索片刻就让李善长和刘伯温他们进宫议事。 …… 李善长站在一边,望了眼朱元璋道:“陛下,臣以为如今北伐大军尚未归来。 前朝的户口、土地簿籍所存无几。有些保留下来的,也因人口的死亡迁徙、土地的荒芜和产权的转移,如今的情况和登记的户籍也不相符合,如今应先解决此问题。” 李善长心中得意,他这么说也是真实情况,既然他刘伯温做了太子少师,太子今日说的事情定然是刘伯温这个老匹夫暗中指挥的。 朱元璋低头沉思,一时间并没有说自己的意思。 朱标体贴道:“父皇这几日琐事操劳,儿臣不才,有一法子解决李丞相所烦心的问题。” 只要自己解决了这管理户口土地的问题,那自己想要招收工匠研究粮食产量,火器研究,改制军队的事还有什么阻碍。 老朱听到自己儿子这么关心自己,真是没白疼这家伙,知道自己辛苦,便点头道: “标儿,什么法子,跟咱说说。” “回父皇,编制针对户籍的黄册和针对土地的鱼鳞册,可有效管理户口,掌握劳动力。” 朱元璋为这事愁了很久也没想到好法子,听到朱标说黄册和鱼鳞册,有些迟疑。 他认为很多事情和政策实行前都要进行反复推演和证实才能在全国推行。 哪怕自己儿子说的。 作为太子的少师,刘伯温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上前对老朱恭敬道:“陛下,臣以为太子说的这方法可以一试。” 李善长看了眼刘伯温,心中道:这事情成不成,还得陛下拍板。太子毕竟少经验,怎么可能他的法子就能用。刘伯温啊刘伯温,当个太子少师还能耐了。 一时间,以胡惟庸和李善长为首的表示质疑,而刘伯温和宋濂还有吕昶认为朱标说的法子可以试试。 老朱对李善长说的也是理解的,自己从开国前就开始在想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头绪,只当朱标是想替自己分忧。 便示意朱标说下去。 “父皇,可让全国各府县编制黄册,110户为里…………一里中的110户,按丁粮多少为序编为一册,册中注明各户姓名、籍贯、丁口、年龄、田地产业。 ……黄册一式两份……布政司呈报给户部的册必须用黄纸做封面。” 朱元璋听的愣住了,就连刘伯温和宋濂他们也没回过神。 这下,李善长也听的来了兴趣,这法子确实不错,解决了这些日子他们冥思苦想的难题。 如果这黄册方法绝对不是刘伯温出的主意,看来这位太子殿下不仅仅温文敦厚,确实有些手腕。 “陛下,太子殿下所说确实是好法子,只不过微臣认为这黄册若真定制好,数量庞大,该如何储存。” 李善长瞪了眼胡惟庸,觉得他太自作聪明,说出这话。 胡惟庸的提醒,朱元璋回过神问道:“标儿,你怎么看。” “回父皇,儿臣认为可以在南*京后湖中心的几个小岛上建有几个专门的档案室,用来储藏黄册和鱼鳞册。” “皇城不好?为何选在后湖那里。”朱元璋思索。 “后湖四面环水,可避免火灾,况且这些湖心小岛与外界联系少,黄册和鱼鳞册的保管不易受外面的干扰,是个收藏重要文册的好地方。” 朱元璋点头,掌握了土地的占有情况,凭借黄册,便可向黄册名册中的老百姓征劳役、摊派赋税。 “为防止由于人口、地权的变化所引起变动,我们可以每十年就调查一次户口,并重新更制一次黄册,叫做“大造。” 老朱觉得,自己倒是想过类似于这一类的,却没有自家儿子想的这么周到。 看来这几位老师选对了。 宫道上,李善长看了几眼四周对胡惟庸道:“太子可是大明日后的储君,你今日提出的问题实在愚蠢。” “丞相,我是看不惯那刘伯温得意,他虽然是诚意伯,可他如今成了太子少师,我实在是难咽下这口气。” 胡惟庸甩了袖子。 “惟庸啊,你我是同乡,对付刘伯温需从长计议,皇后娘娘十分信任他,又是太子少师。不可乱了方寸,陛下欣赏你,就行了。” “丞相,太子刚才说的鱼鳞图册你怎么看。” 两人同行远去,消失在宫道尽头。 …… …… “这鱼鳞图册与刚才的黄册制度有直接关系的册籍。掌握土地占有状况。全国各地去丈量土地,交赋粮一万石的区域可为一区,把这一区里的所有耕地编为一册。 并将这鱼鳞册中各田地的方圆形状编上号码,写明四至、面积和田主姓名,另外注明土地的性质、等级,臣认为可行。” 刘伯温边说,边把朱标刚才的方法写在纸上,准备在研究研究。 “微臣也认为,这黄册以我大明朝的户口为主,这鱼鳞图册以土地为纲,两册互相印证,互为补充。将人口和土地全部网罗其中,妙。” 宋濂摇晃着头道,十分骄傲这是自己学生做的,和吕昶在那里研究。 朱元璋放下折子,看了眼刘伯温他们几个,只见他们站在那里有些惊讶。 好在刘伯温懂得多些,没有太惊奇。不过,这个真有太子说的这么厉害? 关于黄册和鱼鳞册,朱元璋命人推演,说第二日早朝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