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太子和海船
要在海上航行更远,顺利完成使命,船舶建造质量必须经过每一道严格检验。 元廷当时所开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一段的会通河,因黄河溃决后淤泥堵塞。 永乐元年(1403年),陈碹总督海运。 永乐十年(1412年),在长江口那地方堆土成台,作为海运漕船的导航标志,方圆百丈,高三十丈,朱棣赐名宝山。 三宝表示自己可以完成朱标的任务,朱标却摇头道:“三宝你有这份心,孤很感动。可是有些你并不知道。 这个船舶用料可以说十分的讲究,你明白吗。” 三宝这些日子对船也研究了很多,朝廷要求各船厂都要按规定购买造船的材料和用料。 船厂必须根据船舶的载重量大小分配给一定数量的用量。 根据建造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 众人商议后,朱标让你锦儿带那几个官员下去歇息,留下三宝在殿中。 “殿下,我打算明日返回。” “不急,在这儿待几天,孤有事情要吩咐你。” 三宝站直,笑道:“殿下请吩咐。” 朱标想留下三宝几天,虽然大明朝有造船厂,但大多数都是承袭元朝的技术。 他想挑几个得力人手去督促建造新船厂,也就是以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来进行基础,研究专门的造船技术。 下西洋船队的船舶建造,长宽都有严格规定,朱标对旁边的三宝说道:“这不同用途的船舶有不同的船型,孤今日就给你讲讲辅助船。” “辅助船就是……它不仅能够破浪,不怕横风,斗风行驶便易,这种适合恶劣的海上突发情况。” “殿下考虑的周全,这出了海就远离河岸,这个时候船就是命。” 听到他一番话,朱标满意的点头,只要他能意识到船的重要性,自己就很高兴了。 “宝船的规格要求更是要十分严格,多少丈……桅帆的数量还有锚铊重量都是有一定的规定,它是海上航行主要船只。” 看三宝还没有对宝船完全的概念时,朱标道:“笔墨伺候。” “是,殿下。”三宝熟练的取来笔墨,朱标写道:“体式十分巍然,巨大无与敌,属于超大型的远洋海船。”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船舶建造按照工序进行工种分类,分工也是特别的细。 当时的船厂分工就有三十二种,船木梭橹,船木铁缆,念匠与棕蓬匠四类,各类里又分为船木作,艌作,铁作,篷作,索作各油作等。 船厂还设立了船舶设计,原材料提供,造船核算,材料与船舶验收等。 根据各种船舶大小和难易程度分情况确定制造时间,制造用的材料,固定的工时,数量银两等制度。 正是因为当时有这些细致繁琐的制度和管理,才让造船的过程中井然有序。 建造的宝船也极好,才能保证下西洋途中符合长时间航行的要求。 如今,对于造船这块,老朱忙的还没有确立完善,专用的船舶建造,需要进行技术监管。 历史上,大明朝廷专门设立造船提举司,由吏部选派本司主事一员,居住在船厂专门去处理宝船等船舶的建造事情。 船厂最高的行政管理机构为提举,下设分司,管理全厂各种工匠。 在造船第一线,设立督管造船的帮工,指挥千户,百户各一人。 这些职务由兵部考选廉勤者充任,正是因为这种管理,有效组织起三十二个工种,共两千多个工匠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管理。 朱标决定参考这些为框架模式,然后做出新的来。 现在开国不久,也只是命令沿元制进行一些普通漕船。 “三宝,如果孤打算再建船厂,让你监督造船,如何?” “愿听殿下吩咐。” 对于他来说,殿下就是自己的靠山,况且只要能为大明朝廷建功立业,他愿意。 朱标把自己关于造船的模式说完后,三宝十分惊讶的看着朱标。 太子殿下还是人吗。 “殿下,如果出海,定然是众船同行,可海上的情况难以预料…… 三宝说完,看朱标久久的不说话,便立即跪下磕头道:“殿下别生气,只是想问问殿下这该如何处理。” 朱标道:“这个问题是该好好想想,孤要海船。自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船队出海,船帆舞动,昼夜星驰在海上,这么多人在海上保持一致,同步协调,确实是不容易的。 朱标缓缓说道:“这些三宝你不用担心,等扬帆启程之日到来时,孤会告诉你如何做。” “是,殿下。” 三宝见朱标有把握,也就放下心来大胆去干。 《筹海图编》中对于郑和船队如何协调有详细记载。 郑和船队中的是,白天用旗帜,昼者麾旗为号,主船以红布为船幔,五色旗帜,大小凡夺十条。 夜间用灯笼,每条船以灯为号,中军船放起火三枝,悬灯一盏…………后营悬灯二盏。 夜里遇到紧急情况,则看中军旗五方,高竖灯五盏,每船后尾上立等灯,左右各一盏,前桅上加灯二盏。 起报警作用,阴雨天用锣鼓来联系,遇到天气变化视线不良时,用声音信号进行联系。 喇叭和锣鼓会指挥前进后退还有集合升机,抛泊等活动。 朱标陷入沉思,三宝低着头不敢打扰。 当年郑和船队保证船舶安全航行是首要条件,基本是沿着事先设计的路线进行行驶。 采用测深定位,对景定位和天文定位来测定船位,他们不断观天象,测量星宿高度,利用星辰定向,用这种方法保证船队的安全航行。 这些都是郑和船队,可是朱标没有郑和海图,也根本记不起来海图啥样子。 目前朝廷处于百废待兴,支撑不起航海,老朱和北伐大军都还没归。 朱标觉得,自己现在先开始造船培养才是第一位。其他的到时研究,突然出声说道: “孤打算建造船厂,你先留在东宫,等明日孤和李丞相宋先生他们商议,在详细打算。” 三宝点头道:“都听殿下的吩咐。” 殿下让往东,他绝不往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