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哈哈,快来人,那有一个罗刹鬼,快,快……” 举着火把的女真士兵沿着河岸寻找着,一旦看到河面上有人在扑腾,就立即叫来弓箭手或者火枪兵。 因为这些在水中挣扎的不是别人,正是无路可逃,惊恐的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逃命的罗刹人。 听到喊声的弓箭手和火枪兵争先恐后的涌过来,一下子跑来十几人。 实在是僧多粥少,岸上的罗刹人已经被全部消灭了,只剩下水里的一些了。 “别浪费箭矢和弹药,按顺序一个一个来,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一个牛录章京连忙大喝道,这个主意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最先赶来的火枪兵获得了第一个出手的机会,他迅速冲到河边就举枪瞄准,旁边举着火把的女真士兵分立两侧为他照明,可以看到那个正在拼命游动的黑影。 弹药在之前就已经装填好,所以他只需要扳起击锤,就可以进行射击了。 他距离目标只有不到十丈的距离,他迅速通过枪管上的机械瞄准具锁定目标露出水面的部分,然后毫不犹豫的扣动了扳机。 随着砰的一声,一团火光从枪口喷出,众人便眼见着那个黑影突然停止了动作,然后缓缓的消失在了水面上。 等了一会儿后,没有再看到那个黑影在周围河面上显露出来,那应该不是装的,是真的被打中了。 “嘿,阿卜萨,你小子的枪法不错啊,一枪就命中了。” “你这小子,一点机会都不给我们留啊。” 周围的女真士兵一边赞叹,一边调侃起来。 因为在这个距离上,而且是在晚上,哪怕很多老练的弓箭手都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射中目标。 毕竟目标是在水里,大概只露出一个脑袋出来,而且还一直在游动,这难度又增强了不少,所以众人才对阿卜萨一枪命中发出由衷的赞赏。 阿卜萨憨厚的挠了挠头,其实他心里明白,除了自己的枪法不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中这支来自明国的燧发枪的功劳。 远的不说,在十五丈的距离内射击人形目标,这款枪的精度准还是非常高的,只要枪法过硬,不说百发百中,十枪中九枪是完全有可能的。 之所以如此,自然归功于大明已经逐渐形成的规模化产业、流水线式作业,每款工业产品都做到了制式,让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小。 再加上工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弹药的制备也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这就将原来的一些误差降到了最低。 不像以前,打造一支枪,完全是凭借各个工匠的手艺。 别说不同工匠生产出来的两支枪,就算是同一个工匠生产出来的两支枪,都基本上不可能将误差控制在这些燧发枪的水准。 所以在十丈开外,根本没有什么精度可言,只能几十支火枪,甚至是更多的火枪一起射击,通过数量来弥补这种缺陷。 正因如此,多尔衮现在也有意识的开始培养刚成长起来的女真士兵成为火枪手。 因为培养一个火枪手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比培养一个弓箭手不知道容易了多少倍。 这阿卜萨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今年也才刚满十五岁,正常情况下在他这个年龄,顶多只能成为一名还算合格的弓箭手,基本不可能成为一名精锐弓箭手。 因为培养一个精锐弓箭手出来,平均至少要三年以上的时间,而那时的阿卜萨才十二岁不到,弓都拉不开。 而他去年才成为一名真正的女真士兵,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已经成为了一名枪法不错的火枪兵。 如果仅仅只要合格,不少士兵用三个月时间就能够熟练的掌握燧发枪的使用技巧,然后就能上战场杀敌。 一粒弹丸就能够解决掉一个精心培养出来的弓箭手,可见这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多尔衮知道,如果想要拉近与明军,特别是勇卫营之前的差距,就需要培养出更多的火枪兵。 但是,他心中又有一个深深的隐忧,自己的火枪,包括弹药,都非常依赖周遇吉。 若是哪天双方再交恶,周遇吉直接中断了双方之间的贸易,没有弹药可用的火枪兵便迅速的被打回了原形。 所以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能自己掌握火枪和弹药的制造,女真人恐怕永远都追不上与勇卫营之间的差距。 可是,对于缺少工匠的女真人来说,能够制造出火枪和弹药已是不易,但是产量与质量,真的完全没办法与明国这些燧发枪相比。 更可怕的是,这些让女真火枪兵爱不释手的燧发枪,还是勇卫营淘汰掉的火枪。 听说他们现在用的火枪,是从后面装弹的,不再从枪口。 也不需要将火药分别在药锅中和枪膛中各倒入一部分,直接将整发定装子弹塞进去,关上打开的枪膛,就可以瞄准射击了,所以连通条都不需要了。 这样的话,就节省了大量重新装填的时间,在战场上,光是这一点就占据着巨大的优势。 除了这个,还有一个东西很影响火枪的威力,那就是膛线。 膛线就是在枪管里面刻上几条分布均匀的内线,有了这几条不起眼的线,不但能够增加弹丸的射击距离,还能够大幅提高精准度。 明军所有的火枪都刻有膛线,火炮也是如此,所以他们的火枪和火炮的射击距离都明显要远一大截,准头也非常精准。 可是,周遇吉卖给女真的燧发枪,里面却没有膛线,这明显是故意的。 多尔衮也不是没想过让为数不多的工匠去尝试刻出膛线,但是发现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连直的膛线都不好刻,更别说明国这种螺旋形的了,更是难上加难。 而且,不是刻好膛线就行,弹丸也要做出不小的改变。 这种带膛线的火枪,需要使用尖尖的弹丸,这种尖弹丸又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这对工匠来说,又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最终,多番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多尔衮不得不暂时的打消了自己捣鼓这玩意儿的打算。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多尔衮的信心又受到了一次不小的打击,连别人淘汰的玩意儿,照着做都做不出来,真是太悲哀了。 这灭国之仇,何时能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