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铁血帝国在线阅读 - 第一百八十五章 热雨仰光(一)

第一百八十五章 热雨仰光(一)

    即便是雨季最盛时的瓢泼大雨,也无法遮掩那座巨塔的金碧辉煌……

    “这瑞光大佛塔,真的有一百公尺高?”

    福惠寺藏经阁,一位方脸阔额、眉宇轩昂、却不乏睿静气质的将军手指雨帘中那座慑人心魄的巨大金色佛塔,向身边那位似僧非僧的男子问道。

    那男子外披土红色麻布袈裟,里面却极不协调地套着一身藏青色的中华帝国陆军将官制服,腰间皮带上挂着黑漆皮的手枪套,手里却捻着一把佛珠,没戴帽子,露出剃得青光的脑袋。

    只见那光头男子微闭双眼,双手数着念珠,诵经般地喃喃应语:“此塔乃两千五百年前,缅人获佛祖所赐八根佛发,为存此圣宝而建。初建时不过比普通佛塔稍大,经二千余年历朝历代修缮,到二百多年前辛漂信王时方成此宏伟模样。据洋人查测,其高为一一二公尺,塔顶镶有钻石五千粒,宝石二千粒,塔周挂缀金铃一千、银铃四百,塔体贴有金箔七千公斤……以英人之贪婪无耻,此塔居然完好至今,可见我佛慈悲之力。”

    这里是仰光,原英属印度缅甸省首府。

    佛教圣地瑞光大金塔正位于仰光制高点,在仰光市区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这座高耸华丽的神圣之塔。

    中国式样的福惠寺位于瑞光大金塔左方,乃前清光绪年间在缅华侨捐建,本是诸多海外游子许愿祈福之地,此时寺院内外却布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不见一名僧徒信众。归其缘由,全系藏经阁上那方脸将军与光头男子——前者不是别人。正是统率东亚联盟缅甸方面军十数万人马杀入缅境的中华帝国陆军大将、武平侯肖如海,今年不过四十七岁;后者则是缅甸王室仅存的自由之身——末代缅王锡袍之侄疆阔,现年四十八岁,却已就任“缅甸复国军总司令”二十年之久。

    听完疆阔的介绍,肖如海双手合十,向巨塔躬腰致敬。

    “但愿今后这佛灵圣地不会再遭洋夷荼毒。”

    疆阔平静地遥望圣塔,轻声诵道:“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如百千种乐。。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待疆阔诵闭,肖如海问:“是《阿弥陀佛经》么?”

    疆阔点头:“正是,想必肖司令对佛法也颇有造诣?”

    肖如海略略摇头:“不敢当,只是内人素爱吃斋念佛。我也就捎带接触一二……”

    疆阔微微一笑:“想必肖司令与夫人感情甚好。”

    肖如海又再双手合十:“全赖佛祖保佑。”

    疆阔含笑点头,捻着佛珠走近阁窗,突然一手放开佛珠伸向窗外,任由仰光地六月热雨冲刷他黑瘦却有力的手臂。

    “三十年了,整整三十年了,终于能回到故土,再度瞻仰这巍然圣塔,夫复何求……夫复何求啊……”

    即便是说出这激动话语的同时,疆阔的表情依旧平和如空,仿佛那积存酝酿了三十年的亡国之痛已经麻木了他的面部神经……

    肖如海看在眼中。感慨不已。

    缅甸的末代王朝,从开创到灭亡。虽不至于昙花一瞬,却是“其兴也盛,其亡也衰”。

    1752年诞生的贡榜王朝,在尚未完.<.民者咄咄逼人的侵略压迫,然而毕竟也繁荣了好一阵子,到第二次英缅战争前后,仅国都瓦城(今曼德勒)就修建了几千座精美华丽的佛塔。

    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英:;:.村。敏东王被迫签订《杨达波条约》,放弃了对缅甸西部阿萨姆、克车和曼尼坡(现属印度)的宗主权,并且将若开及附近岛屿划归英国,支付战争赔款1000万缅元——在付清赔款屿为质。

    1852年,第二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勃固、若开、德林达依合并为缅甸省,归属印度联合省管辖。

    这之后,敏东王驾崩,锡袍王继位,新王登基后的首要大事就是灭杀自己的一百多位兄弟,只有敏东王长子梅克雅颇具人望,锡袍王不敢随意下手,只将其流放外地,梅克雅不堪羞辱,自杀身亡,只留下独子疆阔寄放到寺院为僧。

    1885年爆发的第三次英缅战争结束.史。由于长期内耗导致军心散民心丧尽,英军没遇到多大抵抗,很快兵临瓦城。锡袍王开城投降,随后全家被流放到印度。次年元旦,英印总督达弗林和阿瓦侯爵布莱克伍德宣布整个缅甸为英国殖民地。

    瓦城陷落后,年仅十八岁的疆阔脱下袈裟,号召缅人跟随他继续战斗,誓将英人赶出缅甸,缅人群起响应。奈何实力不济,疆阔的义军在缅北坚持斗争五年后,终于不敌装备精良的英军,余部退入云南宏德,得到清帝国的同情和保护。

    1895年,疆阔在刚刚赢得甲午战争: .复国军”,以退入云南的旧部为基干,不断吸收有志于复国大业地缅甸青年加入,并组织人员返回缅境建立复国军的地下组织,进行搜集情报、惩治缅jian、张贴传单、破坏设施等特务活动,并多次成功暗杀英印政府驻缅要员,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

    亚俄战争前,出于巩固对英外交的需要,中华帝国政府强令缅甸复国军停止一切反英活动,并一度软禁疆阔以及复国军其他重要领导人。直至承宪元年(1911年)中华帝国高层>:.第一总战略后,不但立即解除了对复国军的“捆锁”,还以空前的热情在资金、装备、训练、情报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援助,到欧战爆发前,疆阔的复国军组织已从寥寥几百人发展到数千之众,编成3步兵营和若干特务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