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狂战将军在线阅读 -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惆怅(二)

第一千九百零九章 惆怅(二)

    “木工房,呵呵!那两小子在这里可磨出一手的茧皮,东西也做出来不少,可惜半点用没有。后来是马钧占了这里。”

    “书房啊……”

    张仁站在房门前,眼前浮现出以前蔡琰在这里静静的校对书简的画面。当初他的心血可全都在这里,后来蔡琰也花了不少的心血,只是现在这满屋子的全是些快要烂掉的木头,气味不怎么好不说,就着月光甚至都能看到几个书架上都长出了菌类植物。

    “不错嘛!什么时候整些烂木头搞菌类植物养植去,既方便又省事,还省钱。”

    笑了两声,张仁却掩盖不住心里一阵阵莫明其妙涌出来的失落感。往前走了两步,张仁踩到了几片残简,弯腰捡起来对着月光看了一下,字迹虽有些模糊,但也依稀辨认得出是蔡琰写的诗辞。又在房中各处认真的捡起几片逐片看过去,张仁心中却划过几分异样的感觉,心道:“怪了,怎么全是蔡琰的诗辞竹简,一片与我当初写下来的文献有关的都看不到。那时蔡琰写下的诗辞简并不多,房里的书简绝大部分都是知识文献。如果说全烧了的话总该有几片残片与这些诗辞简同留下来才对。会不会是老曹在大火后清点收藏起来了?可是依老曹爱书的脾性,这些诗辞的残片也不会放过才对啊……哦,可能是没留心太多吧?”

    转着转着张仁转到了当初与貂婵初识的房间廊下,忽然凌云快步上前护住张仁并低声道:“大人小心,房里有人!”

    张仁楞了一下,随即摇头道:“不怕,这种已经烧得七凌八落的地方会有谁住?依我看多半是在这里安身的乞丐流民吧。我们过去看看,不要吓着人。”

    离开荀彧府后,张仁主侍三人趁夜在许昌的尚书仆射府废墟里“故地重游”,当行至最初与貂婵相会的房间时凌云查觉到房舍中有人,张仁却不以为意的要过去看看。也是,这样一片七凌八落的地方什么像样的东西都没有,除了无处安身的乞丐之外,谁会三更半夜的呆在这里?张仁也只不过是想在离开许都之前看一看自己曾经生活过数年的地方而已。

    三个人小心翼翼的行至房门前,张仁正想悄悄的推开房门看一看里面,里面一个女声却传了出来:“世清,是你吗?”

    “貂婵?”

    紧张兮兮了好久的二凌放下心来,张仁却笑道:“阿秀果然是你。”

    几乎都快掉落下来的房门被轻轻拉开,貂婵一身惹火的紧身劲装,手中是没有出鞘的秀锋剑,笑盈盈的站在房门前道:“好像你刚才就已经猜到是我。”

    张仁抬眼环视四周,感怀道:“这里早已经落败得不成样子,除了你我这些曾是这里主人的有心人,谁会来?”

    貂婵伸指戳了张仁腰间一下道:“那我刚才听见你说‘多半是这里的乞丐流民’,是不是故意的在骂我?”

    张仁摇头道:“那一下没反应过来嘛!我是走到门口才想起来的。这里可是你我最初相识的地方。”

    貂婵道:“不是最初相识,而是最初的重逢。我们小时候可天天在一起的。”

    “啊?”张仁抓了抓头,心说这么碰巧的事还是别说出来的好,必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心道:“算了,有些事必须得瞒着。”

    四人各自一阵沉默,许久张仁才问道:“阿秀,你怎么会想起到这里来?”

    貂婵道:“和你一样。你是来旧地重游,我是来感怀过去。一到这里我都在想,当时你我重逢都尚且不知,我本一意求死,是你把我救了下来。那时我还伤了你的手。”

    张仁道:“只是伤了手而已。有时我都在想,如果当时你真的一剑把我杀了,我是不是不会像现在这样这么累。”

    貂婵道:“怎么?你觉得很累?”

    张仁默默的点点头。他这个累不是一般的累,他只是个很平凡的人,如今却强压了太多的担子在他的身上。既有旁人压给他的,也有他自己压给自己的。很多时候张仁都在想,自己这么做下去到底有什么意义,又合不合适。

    貂婵看见张仁无比愁怅的表情,轻轻靠到张仁的身边柔声道:“世清,如果你真的累,就不要再做下去了……”

    张仁摇摇头,伸手揽住貂婵的细腰道:“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早就不能再回头。这条路本来就是我自己选的,说什么也得继续走下去。而且现在并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事,已经牵扯了太多的人进来,我要是放弃的话会害了很多人……你放心吧,我只是偶尔感概伤怀一下,该做的事我还是照样会做下去,”

    貂婵也靠紧了张仁,头枕在了张仁的肩膀上:“你就是这样……当初在这里重会,谁也不会想到今时今日会是这样的情形。”

    又是一阵沉默,凌风实在是有些受不了这二人不是时候的温存,开口提醒道:“大人,天将四更,我们是不是早点回去?今夜月色本就甚明,再晚一点天亮起来街上就会有人,只怕大人到时会被熟悉之人给认出来。”

    张仁点点头,扶起怀里的貂婵道:“走吧,该看的都看过,该怀念的也都怀念过了。世间的事就像这被焚毁的房舍一样,总会有落败的时候。”说完张仁怔了一下,怎么自己会突然说出这颇有点哲理的话出来?

    貂婵若有所思的道:“是啊,我们走吧。”

    四人悄悄的寻路溜出废墟,张仁问道:“阿秀,你一个人出来的吧?小雨一个人留在客栈里会不会有什么意外?”

    貂婵道:“小雨心性瑾慎,不会有什么事才对。本来她是想和我一起来的,我怕你回来没看见人会乱了手脚,就留了她在那里等你们……荀彧那里的事情办好了?”

    张仁道:“嗯,都办好了。天一亮我们就出城,不过最好是换个城门。来的时候我们是进的南门,出城走东门。”

    貂婵道:“不打算去张氏镇看看?”

    张仁道:“我哪里敢啊!真要说起来张氏镇上熟悉我的人是最多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人认出来。我可不想节外生枝。”

    貂婵道:“这样也好,早点离开就少一分危险。只是今晚上是睡不成觉了,你受得了吗?白天你还得扮车夫赶车的。”

    张仁道:“没问题,离城远了再找个清静地方休息一下也一样。”

    四人趁着夜色回到客栈,赵雨正在房中等着他们。赵雨的脸上依旧那么平静,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赵雨神色中还是带着几分担心。现在都无事安然归来终于放下心来。

    五更刚过,一行人就收拾好了车马离开客栈。这时四方城门刚刚打开,张仁又搬出入城时的那一套,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许昌城。临去的那一刻,张仁回首仰望许昌城门,心中感慨道:“唉……这一去,也不知道我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来……二十二至二十八岁,可以算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几年吧,我全都留在了这里。现在回想起来,到底那几年是一事无成,还是光辉灿烂我也不知道……”

    行出十余里地,貂婵忽然在车中问道:“世清,以前我都没问过。这尚书仆射府是你为求脱身时放火烧的吗?”

    张仁道:“不是。那时我已经带着婉儿和文姬赶去了张氏镇,准备从张氏镇经水路去柴桑,如果那时就放火只会坏事。再说我本来在书房里留了一大批书简给曹cao,哪里会放火去烧?几千卷的书简,可是我与文姬数年的心血……不过张氏镇的那场火确实是我放的。”

    貂婵奇道:“不是你故意放的?总觉得有点怪。”

    张仁道:“没什么可奇怪的地方吧?那时我和婉儿、文姬都推慌乱的,可能是哪里的火苗忘了熄灭也说不到。只可惜这数年的心血毁在了这一时的疏忽上。”

    貂婵默不作声,她是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劲,却又说不上来。索性学张仁的习惯甩了甩头,问道:“现在我们去哪?”

    张仁道:“当然是寿春,再经由庐江赶回柴桑去。早回去一天,张信他们也就能少担心一天。反正中原这里的事现在全部都办妥,我也想早点去夷州看看。”

    建安九年十月初,张仁赶回了柴桑。而张信他们见张仁平安归来,自然是欢喜了一场,不过,他告诉了张仁一个意外的消息——高顺与赵雷派了人赶来柴桑报信。

    “你说他们已经在右北平安下身来了?”

    信使道:“是的大人。我们一行人在八月底就到了右北平,高管家命我由旱路快马赶回来报个平安。”

    张仁道:“那真是辛苦你了,这一路都是日夜兼程的吧?北平一带情况如何?高顺他们可有打听过?”

    信使道:“据两位头领打探数日得来的消息,乌丸王蹋顿自蓟城帮袁尚解围之后就退了回去,但时不时的就会在北平、蓟城一带大肆劫掠一番。这几处的百姓苦不堪言,背井离乡者极多。二位头领选的地方邻近海岸,本身又带去不少粮米,加上有船有网能在海中捕鱼果腹,已经借此在收拢流民。只是,二位头领担心这样下去会粮米不继,所以,差我赶回来请大人能尽快的再调一批粮米过去。”

    “还真是千里运粮啊!不过以水路的话会好一点,而且现在甘宁的船队回来了。”

    思索了一阵张仁向甘宁道:“兴霸,我们在去夷州之前先去一趟右北平如何?一则送粮过去,二则我想看看能不能在那里收拢一批人丁带去夷州,解我夷州劳力不足之难。”

    甘宁也想了一会儿摇头道:“恐怕现在不太合适。现在就快到隆冬之际,江、海皆以西北风居多,逆风行船着实不易,到不如挨到春后东南风起,改由夷州直上右北平更好一些。另外高顺处事慎重,那赵雷我虽没见过面,从张信的口中亦可知是一谨慎之人,几个月的时间我想他们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去的。”

    “说得也是!”

    张仁点了点头,向那信使道:“你好好休息几天再辛苦一下,赶回去告诉两位头领,粮米先省着点用,多撑一段时间。我可能在明年三月左右就大发船队,如果顺利的话七月前就会赶到。”

    信使道:“是!另外这是头领要我交给大人的图本,上面还有高头领标注的经纬度。”

    张仁道:“很好!有这两样东西就能尽快寻到你们的安身之处。你先下去吧。”

    信使退下去,张仁向甘宁问道:“兴霸,我们到了夷州的话总共能调动多少只船?如果按往返一趟四月来算,我们一次能从北平带回来多少人?”

    接下来就是乱七八糟的一番计算了,甘宁提供的是航行数据,张仁、张信、糜贞则在那里埋头计算。最后的计算结果是以三十只大、中型船只组队,全部装上粮米补给从夷州出发,到北平之后卸粮再运人,大概可以额外的多运三千人左右。

    这个计算结果张仁还是很满意的,一年两趟就是六千人,再加上可以从其他途径补充夷州的人口,夷州人口的问题应该能够在五至十年内完全解决。张仁给夷州现在订下的标准是城镇人口二十万,乡村人口十万以上。别说太少,那时一个城池有五十万人就是大城的规模了。曹cao攻下邺城计点户藉是三十来万还直呼大州那,不过让某人泼了一头的冷水。

    又将息了数日船队的准备均已妥当,张仁便辞别张信,与甘宁一道带上该带的人与物启程前往夷州。顺风顺水的漂荡了两个月,夷州终于出现在了张仁的眼中。

    “总算是到了……今后这里就是我的根据地,能不能把天下搅成一滩浑水,可就得看我在这里的作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