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工业之动力帝国在线阅读 - 第251章 十天 (下)

第251章 十天 (下)

    远嘉的企业特色,涉及研发费用少有吝啬的时候,像房屋模块化这种上边要求尽快出成绩的研发项目,更是采用多组并行大水漫灌的方式爆种。

    多组并行大水漫灌的结果就导致了项目研发成功,产品通过测试之后,库房里还堆了一大堆还没用完的混凝土标准件。

    房屋模块化相比传统建筑方式的优点之一,就是在标准的技术参数范围之内,别管几层楼别管多大面积,混凝土标准件全能搞定。

    和国内施工单位搞人海战术完全不同,出过国见过大场面的中建三局已经彻底实现施工设备德械化,其中一处更是精锐中的精锐,相比其他兄弟行局所装备民主德国装备,一处一水的联邦德国原装货,一处的施工机械化程度齐全到,连后世不算常见的全自动人行道地砖铺设机都有一辆。

    混凝土标准件都是现成的,若非考虑到挖地基这个耗时较长的因素,七层以下的宿舍楼,王刚甚至敢说一昼夜就能把楼盖起来。

    当初梁远进东大的第一天,刘涛就从梁海平那边知道,这个家族堪称奇葩的心思,海外有钱人都是选择去私校深造,这家选择了改造一所综合性大学。

    后来随着远嘉的快速膨胀,刘涛也渐渐触及远嘉的核心,终于知道自己领导着香格里拉基金会对东大进行赞助并不是梁海平奇葩,而是自家大老板的脑回路和普通人截然不同。

    敢用皮包公司支撑起大型科技研发企业,敢在企业草创时就砸钱大学搞基础科研,对比着远嘉传奇般的成就,刘涛几乎第一时间就想起了海外IT领域那句流传很广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行业格言。

    这年代的英特尔虽然还没进化到天下无敌的程度,但在IT领域也能称得上是一家明星企业,这家在八十年代初占据着全球80%内存市场的企业,面对东洋企业在内存领域的竞争时选择了一条石破惊天的道路。

    在硅谷有个关于英特尔的知名段子,大意是英特尔董事会询问当时的英特尔当家人安迪·格鲁夫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东洋企业进入内存行业,安迪格鲁夫回答董事会与其被别人逼着革命还不如我们自己革了自己的命,英特尔就地转型放弃如日中天的内存市场,进入到研发难度更高的处理器龙领域,直接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处理器时代。

    在刘涛看来,梁远领导远嘉时那种对技术领域投入的决绝,对个人看好技术的狂热,骨子里和安迪·格鲁夫几乎一脉相承。

    刘涛和东大打交道的时间长,知道东大喜欢什么,也知道自己老板对母校的心思,想了一下机智的找个一个两全其美化悲剧为喜剧的路子。

    “马主任,中建三局这个可以十天交工的技术,叫做房屋模块化建设,简单的说就是盖房子和搭积木一样,我记得东大也有土木工程专业,如果东大对这种新技术有兴趣,不妨和三局一起做个联合课外项目。”

    “这个好,这个好~”

    马天元兴奋的握了一下拳,产学研一条龙在二十世纪末的共和国一直是热门方向,东大也不例外。

    以共和国目前的水准在产学研链条一条龙中,学的环节是最简单的,翻译下海外的教材,搞定国内的校舍,通过高考招学生,哪怕水平不济事起码能搭个似模似样的架子出来。

    研这一块视经费的多少也可以量力而行,以IT产业为例,再穷也不至于到连少量芯片都买不起地步,进口一些海外的全新芯片,简单的围绕芯片做些外围工作,难一点的对芯片进行拆解搞清原理。

    如果所在单位过于穷困连样品都买不起,也可以写写综述什么的,通过放飞思想展望下未来,只要不是过于科幻,这些都可以划到研这个链条之下。

    产学研链条中位居第一位的产可就不一样了,哪怕是最基本的实验室还原复刻没个几百上千万的资金都没资格启动,若是强行启动工业化山寨,远嘉搞出来的那套5.0微米制程生产线的成本就是现实例子,产这个链条究竟需要投多少钱不言而喻。

    也正是产这个链条共和国实在是没实力玩,于是九十年代中期,从产学研变种的技工贸开始在共和国科技界大行其道,以贸带工以工养技也算是适合共和国目前国情的一个好办法。

    当然,某瞎***寻思公司把技工贸玩坏变成了贸贸贸贸贸贸贸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通过香格里拉基金会牵线搭桥,已经和港基集电背靠背的东大绝对是共和国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真正体会产学研全链条的大学。

    共和国的父母向来是嗅觉最灵敏的一波人,国家暂时还没对东大这种情况有个说法,但东大微电子学院今年的录取分数已经上了天。

    除去高考竞争力不算强的省份,共和国理工状元每年大致二十人左右,今年报考东大微电子学院的高考状元多达九人,论起录取平均分东大微电子学院吊打全国所有大学,微电子学院随便扔出去个吊车尾,共和国其他大学随便进。

    东大微电子学院的本科生,大二就有少部分专业课程直接在港基集电的无尘车间里授课,哪怕教学道具是当初港基集电买回来自组成套的废旧线多余备份,但相比共和国其他电子院系教学全靠嘴实物全靠画的情况,已经高级到天顶星去了。

    东大领导又不是傻子,对东大微电子学院爆炸式的成长根源自然心知肚明,因此马天元一听中建三局也打算拿出新技术搞个小规模的产学研,顿时一叠声的答应了下来。

    马天元深知这种情况一旦常态化,东大土木工程系吊打共和国其他大学的日子肯定也为之不远。

    “马主任,王蒙蒙,宋飞,于文杰都去了南湖科技园安慰同学,估计也得一两天才能回校~。”

    为了避免少年意气的节外生枝,宋飞和于文杰哪里是远嘉高管这类老油条的对手,直接被刘涛忽悠去了南湖科技园同王蒙蒙作伴。

    “没事没事,只要确认三人安全,目前还没开学不用和学校请假~~。”

    “马主任,我刚刚过来时看到有省市的大领导在现场,没关系吧~~”

    刘涛隐晦的问了一句,大意就是你们东大能不能搞定,把事情悄无声息的压下来。

    “我们可不归地方管,直属上级离这边远着呢,别说是地方就是直属上级知道了,我们打个线路老化~重建的报告上去也没事了。”

    地方上和东大是两个平行体系,东大若是心情不好完全不用搭理,教育部倒是东大的直属上级,没认识梁土豪之前,东大一直指望上边拨款养活一大堆教职员工。

    等东大结识了远嘉这个土豪之后,教育部早就被东大丢到后脑勺去了,一边是亿一边是几百万,而且这几百万教育部还没胆子扣成零,只要不傻肯定不会抱错大腿。

    “刘会长,东大土木系这边人可不少,常去一处那边方便么~~”

    有来有往,马天元先给出了一个承诺,然后顺着杆子往上爬,看看能否把土木工程系也变成产学研一体化。

    “没问题~,只要马主任不怕同学们毕业之后抱怨,来多少人都可以。”刘涛笑着说道。

    “刘会长的意思~。”

    “一处的施工设备和施工技术放在全世界都是一流的,上学时见识得太多,毕业后去了单位怕是会觉得落差过大的。”

    王刚解释了一句。

    “感受到落差是好事,起码知道努力的方向,全国大学加起来开设土木工程系的没有一千也有几百,东大总得培养些和其他院校不一样的人才。”

    马天元除了少年班主任这个兼职,还挂着东大副院长的职务,虽然不是常务副但也足够列入东大高层的预备役,对学院未来的发展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王处能否简单说说一处的大概,让我们心里有个底,和同学们介绍时也有个主题。”

    马天元好奇的问道。

    王刚点了点头。

    一般来说,九十年代初,共和国典型的建筑施工队伍由八部分构成:混凝土工、模板工、砌筑工、钢筋工、架子工、水暖工、电工、力工。

    除了一线cao作人员之外,还包括从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预算员、总工、电气暖通等技术工程师。

    目前共和国主流施工队伍和未来或是海外一流建筑施工队伍相比,技术人员的数量差别不大,差别巨大的是一线cao作人员。

    在国内,子系统的一线cao作人员工长是必设的职位,八个子系统就有八个工长每个工长都领导着平均30人的手下,负责工地施工的正常运转。

    一个标准工程队的人员编制,技术和一线合并差不多都要260-270人左右,稍微冗员一点就300出头了。

    而中建三局一处旗下,一个标准的施工队伍技术一线合并统计,满打满算还不到60人,连共和国主流施工队伍的零头都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