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实业大亨在线阅读 - 第186章 计件工资(求订阅)

第186章 计件工资(求订阅)

    电炉厂的生产车间中,工人们正在组装空气炸锅,李卫东则带着马忠义,在车间里巡视。

    一边走,马忠义开口说道:“田宇鸣的事情闹得还挺大的,听说要丢掉乌纱帽!”

    “不至于吧?吃拿卡要这种事情,也就是给个严重警告吧,有这么严重么?”李卫东有些诧异的问。

    “要只是吃拿卡要的话,自然没有这么严重,关键还有别的事!”马忠义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上面来调查的时候,发现田宇鸣曾经挪用了两笔钱,一笔是给农民的种子补贴,一笔是给各村的灌溉费。”

    “农民的钱他都敢动!那真是活该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吃拿卡要这种事情,说清点也就是不正之风,然而敢对农民的种子补贴和灌溉费下手,那就是真的触及红线了。

    “看来这个田宇鸣算是完蛋了!不过这对于咱们厂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情,至少给镇上的其他干部敲了敲警钟,免得以后再把咱们当成是软柿子捏!”

    李卫东话音一转,接着说道:“咱们的产品是要拿来出口创汇的,所以质量上绝对不能有半点的马虎。若是质量不达标的话,不仅仅是砸咱们厂的招牌,更是给中国制造丢人!”

    “卫东,你就放心吧,只要一开工,我就蹲在车间里,绝对没有人敢偷懒耍滑!”马忠义开口说道。

    “不仅仅要保证质量,还要保证产量,早一天发货,咱们就早一天拿到货款!”李卫东接着说。

    “关于产量的事情,还真有点问题,得跟你商量商量!”马忠义接着说道:“你在广交会上接了四万多台的订单,按照现在的进度,咱们至少得生产到七月份,才能把这些订单全都生产完毕。”

    李卫东点了点头,八十年代的这种乡镇企业,肯定是没有流水线的,工人的技术熟练度也比较一般,所以生产效率低一些也能接受。

    乡镇企业的工资很低,基层乡镇企业也不用承担工人社保医保,所以用工成本极低,完全可以用数量来弥补没有流水线的效率。

    而且从经济角度上讲,雇人比建立流水线要节约的多,买一套流水线设备,同样的钱可以多雇好几百人,效率可能比流水线还要高。

    基于成本的原因,当时的乡镇企业是不愿意进行流水线升级的,能用人做的事情,绝对不用机器,所以当时很多乡镇企业,产值不算高,却动辄有大几百的工人。

    政府方面也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多雇人的话,即便给的工资低一些,但打工好歹比种地赚得多,这能解决乡镇和农村的多余劳动力。

    若是企业买一套机器设备,能代替几十上百个工人,那这几十上百个工人的就业该怎么办?

    李卫东稍微思考了两秒,随后开口说道:“马哥,要不这样吧,咱们就再招五十个人,先让他们干一些最简单的组装工作,复杂一点的还是交给老工人去做。你对这向阳镇各个村庄都很熟悉,这事情就交给你了。”

    马忠义却摇了摇头:“卫东,你会错意了,我要说的不是招人的问题,我想告诉你的是,马上就要到六月份了,到时候咱们厂恐怕得停工大半个月,完成这笔订单的时间,也要延期到八月份!”

    “六月份为什么要停工?不是国庆,也不是劳动节啊,难不成咱们厂还得过六一儿童节?”李卫东有些不解的问。

    “卫东,你是城里人,不懂得我们农村的事情,每年六月份,都是收麦子的季节,到时候厂里的这些人,可都是要回去收麦子的!”马忠义开口解释道。

    “原来如此!”李卫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华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华北地区收割小麦的时间,具体的收割时间,各地也会有所不同,基本上是越往北,收割小麦的时间越晚。

    比如苏南的一些地区,五月底就开始收割小麦了,苏北和鲁南则要六月初,冀北要到六月中旬才开始收割小麦。

    后世的中国,开上收割机在麦田里走一圈,小麦就收割完毕了,即便是那些种植量少的散户,可以用小微型收割机进行收割,很少有人再用人力收割小麦。

    而在八十年代的农村,收割机是大型国营农场才有的装备,一般的小农能有台手扶拖拉机,就算是农村中的豪门了,在那时小麦成熟了以后,全靠人力收割。

    小麦成熟以后,越快收割越好,如果小收割过晚的话,麦粒易掉落,秸秆易倒伏,增加了收获难度,易造成收获损失。

    所以民间有句话叫“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意思是小麦收割的最佳时间是九成熟的时候,而等到小麦完全成熟以后再收割,会造成一成的损失。

    在人力收割小麦的年代,每当麦子收割的季节,那些在城市或者乡镇务工的农民,全都会回到家乡,抢收小麦。甚至很多从农村考出来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和国企职工,也会请假回家收麦子。

    一般到了这个时候,城镇当中都会出现短暂的用工荒,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建筑工地,还有乡镇企业,干脆就停工了,等收完麦子再开工。

    以现在的眼光看,企业停工让工人回家干农活,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完全不符合经济学常识。然而在当时,企业若是敢不让工人回家收麦子,工人都敢直接旷工走人。

    在当时人的观念里,回村收麦子绝对比企业正常生产重要的。

    电炉厂就要面对这样的情况,一旦到了六月份收麦子的季节,电炉厂的工人们都会回乡收麦子,到时候电炉厂势必会停工一段时间,那么产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农村收割麦子,并不是把麦子割下来就完事了,第一轮收割,第二轮拾穗,还需要及时的将收割下来的麦子运到卖场里,趁着没有下雨赶紧堆垛,然后还得摊场和碾场,之后才是扬场、晒麦和归仓,有的地方还要将馏麦上垛,做一年的牲口饲料。

    等工人们做完这一切,然后返回厂里,再重新开工,少说也得耽误两个星期的时间,若是天公不作美下几场雨,收割受到影响的话,浪费一个月的时间也是有可能的。

    “这算是不可抗力因素了吧!”李卫东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卫东要提升产量,又不能阻拦工人回家割麦子,所以他只能另寻他法。

    “引进一条流水线?”李卫东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

    先不说引进流水线需要一些时间,就是引进流水线的花费,可要比雇上百八十人贵得多。

    至于雇人的话,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电炉厂这种乡镇企业,所能够雇佣到的,都是一些农村多余劳动力,要经过培训以后才能正式胜任电炉厂的工作。

    这些农村多余的劳动力,文化水平比较低,很多人连小学都没上完,大字识不了几个,给他们丛培训本来就是个复杂的事情。

    更何况李卫东现在要解决的是,工人回乡割麦子的问题,即便是雇来了农民工,到时候也得回去割麦子。

    “只能通过管理的手段,来提高产能了。”李卫东心中暗道。

    想到这里,李卫东开口说道;“马哥,你觉得咱们实行计件工资怎么样?”

    “那就是按照生产的件数算工资?”马忠义开口问道。

    “对!出勤一天,给一块钱的基本工资。”李卫东伸出一根手指,接着说道:“除此之外,只要组装出一台空气炸锅,我就发一块钱的工资,不过前提得是质量合格!”

    “一台一块钱,这要是一天组装五台的话,一个月岂不是能赚一百五十块钱?再加上三十块钱基本工资,那就一百八十块了。不行,太高了!”马忠义一脸吃惊的说道。

    1988年的时候,大型国企职工的月薪也就是一百五十块钱左右,比前两年涨了许多,这主要得益于工资上涨和国家补贴。

    因为在那一年,国家实行了价格闯关,价格开放导致各种商品价格上涨,比如猪肉价格上涨了60%,蔬菜价格上涨了31%,18寸彩电由1300块上涨到1900块。

    由于物价上涨,所以国家决定给予职工一部分的补贴。而这种补贴在国企和事业单位的落实还是比较到位的,而乡镇企业大多不会执行这种补贴。

    因此在1988年,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有大幅度的增长,乡镇企业的工资却是原地踏步。

    李卫东给出的一台一块钱的计件工资,已经达到当时国企职工的工资水平了,比起其他乡镇企业,更是高了三四倍。

    然而马忠义却不同意,他觉得这个工资太高了。

    李卫东只好请教道:“马哥,那你觉得组装一台空气炸锅,该有多少计件工资?”

    “给个两三毛钱意思意思,就行了!”马忠义开口说道。

    “不行,太少了,这样没法调动工人积极性。”李卫东开口说道。

    “那就加一毛,四毛钱!”马忠义说道。

    李卫东摇了摇头:“我看就给八毛钱吧。”

    “八毛钱?一天要是能组装五台,也能挣四块钱啊,一个月就是一百二。不行,咱们这种乡镇企业,哪能给开这么高的工资。”马忠义再次否决道。

    “那就七毛钱,不能再低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七毛也太高,顶多给四毛!”马忠义还是咬紧了四毛钱不松口。

    李卫东微微一笑,开口问道:“马哥,按照七毛钱算的话,技术好的工人,一个月应该能赚到一百块钱吧?“

    “肯定能!咱们厂的工人,技术好一些的,一天能组装五台空气炸锅,就算技术一般的,一天也能组装四台,算上基本工资,那一个月也能赚一百二十块钱了。”马忠义开口说道。

    李卫东立刻问道:“那一个月要是能赚一百二十块钱的话,你说工人们还会舍得回乡割麦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