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二十二章 方家的决心

第二十二章 方家的决心

    大明公务员第二十二章方家的决心第二十二章方家的决心

    大明虎贲卫镇抚方关再见到他曾经的老师的时候,感慨万千,方关年少的时候,方国珍就起兵了。作为方国珍的嫡子,未来的嗣子。方国珍对方关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视的。

    到处延请名师,比如詹鼎。

    想当初年少的时候,有多风光无限。身边的人都围绕着自己转。而今年近半百就多凄凉。

    方关并不是没有才华。

    毕竟前文也说过,大明因为元代对文化的摧残。只是饱读诗书,接受过教育的人其实并不多。方国珍对方关的教育抓的未必比朱标差。这不是说方关的才能就在朱标之上,只是说,比起寻常人家,方关在起点上就超过不值一筹。

    更不要说,最锻炼的人,并不是读书,而是世事。

    从高峰跌落,世态炎凉。当年,他结婚的时候。浙东的美人,任他挑选。而今他儿子成亲,连一家像样的亲家都找不到。不论女子好坏。父辈只要听是方国珍的孙子,立即摇头。

    让方关只能给自己的儿子找一个市井妇人。一想到这里,方关就锥心之痛。

    詹鼎入狱这一件事情,方关是知道的。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做。一来他也没有人脉,作为大明朝廷上的边缘人。他根本不可能将手伸到锦衣卫诏狱之中。另外,他还担心,他如果什么都不做,詹鼎还有一线生机。他如果做了。詹鼎反而必死无疑。

    方国珍的方,时时刻刻在他们脑门上刻着的。

    此刻方关与詹鼎相见,一言不发。无言泪先流。

    说什么?有什么好说的。

    不,这十几年有无数可说,有无数辛酸痛楚想要倾诉。但是此刻,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好一阵子,双方才收拾情绪。

    詹鼎将朱元璋的意思告诉方关,说道:“公子。这一次是方家的机会。或许是今后唯一的机会了。也算是老朽能为方家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还请公子多上心。”

    方关此刻脸色通红,青筋爆出,说道;“我知道。我知道。这一件事情,一定要做成,即便我死,也要将这一件事情做成。”

    方关说的是真话。

    说句不客气话。方关早就想死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经受起这样的落差。区区镇抚官。或许寻常百姓家觉得是个官。但是在方关看来,简直是羞辱。

    当然了,羞辱也就罢了。降人。这是理所应当的。

    只是方关不甘心方家的沉沦。

    同样是投降,吴越王钱家是何等辉煌。但是他方家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出数年,就是泯然众人也。谁还知道,他方家是什么?

    如果方关真是一个没有本事的,没有才华的人。他或许能接受这个结果。但是方关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方,数次奉命出使,见过张士诚,朝见朱元璋。甚至去过大都。在外交上,方关当年也是做过事情的。

    天下英雄豪杰。方关见过不少。眼界高了。自己也不是庸人。正因为如此,他才更痛苦,更难受。

    如果不是担心,方家的未来。方关早就醇酒美人,至死方休。

    所以,此刻让他用自己的性命,为方家找开无形的枷锁。最少,让方家能够在大明光明正大地出仕。没有隐形的天花板。方关即便死了。也死而无憾。

    这也是他能做的极限了。剩下的就要看他的儿子们了。

    詹鼎说道:“我多年没有与故人联系了。不知道而今海上的事情,公子还了解多少?”

    方关说道:“一点都不了解。自从父亲束甲归朝之后,从不过问海上之事。断绝了所有故人的来往。不怕老师笑话。我与几位兄长,十几年来,都没有聚过一次,书信来往也很少。”

    詹鼎听了,也是叹息一声。

    前文说过,方国珍任人唯亲。所以,方国珍政权的权力核心,就在方家。方关之所以不敢与方家族中兄弟来往。就是因为方家族中兄弟加起来,就是方国珍政权的班底。

    他们怎么敢乱联系。

    而今天各一方。方国珍三个儿子,方关在京师,一个在广东任千户,一个流放到了云南。只有其他兄弟们,也是天南地北任职。也都是武将,也是都是一下小官。连指挥使都没有一个。

    詹鼎说道:“那如何是好啊?而今上面用方家,就是看重在海上的人脉与能力,而今断了这些年了。我们从何收拾啊?”

    方关淡淡一笑,说道:“不用收拾。我父亲海上英雄。海上的学问从来是家学。何须旁人相助。有方家的方字,就足够了。老师,决大事,辟大疑。纵横捭阖,我不如你,但是海上风云,纵横万里之外,你不如我。我其实也是略懂而已,方家门内,此等人物,不知凡己。而且,即便是十几年没有联系了。当年的老兄弟们,也不会都凋零了。”

    “海上的事情,你要相信方家。”

    詹鼎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快些南下吧。事不宜迟。”

    ------

    何夕也万万没有想到,方家的决心如此之大。

    几乎在朱元璋的密信再次来到不久。方关就到了。

    朱元璋在密信之中,狠狠训斥了一番何夕。将安庆公主的事情告诉了何夕。要何夕好好反省。但却不舍得训斥安庆公主。随即,并没有否定何夕对于禁海政策的看法。但是朱元璋提醒他。要谨慎行事。宁可缓一缓。不可cao之过急。总之一句话,给何夕行动的自由。但是东南沿海,万万是不能乱的。

    这个不能乱,大抵是两个意思。

    第一,是不能因为何夕的作为,让本来平息的海盗再乱起来。第二,就是官场上,不能搞出大动静。毕竟,从整个大明来看,东南沿海一带,不管是倭寇,还是海盗都是次要方向。朱元璋不想为这里牵扯太多精力。

    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之中推进改革。不要搞出太多的幺蛾子,还让他来擦屁股。

    对于安庆公主的事情,何夕也只是有时间叮嘱两句。再没有说别的了。反而,自己出面,将宁波衙役们扫了一遍。可以说,何夕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勾勒最少上百条人命。

    原因无他。何夕要用自己的名声掩盖过安庆公主的名声。将来外人提起,就是何夕自己做的。而不是安庆公主做的。

    当然了,其中影响不好。或许坏了何夕在官场上的名声。

    何夕虽然在很多事情上都精于算计。不精于算计不行。与他同场竞技的哪一个不是老狐狸。他不精明一些,被人卖了,还在为人数钱。但是有些事情,何夕还是觉得真诚一些比较好。

    不过,这都是小事。

    真正的大事。何夕一点头绪都没有。那就是关于海上的。

    而今的宁波几乎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海港。何夕对宁波进行深入的调查。还接见过远洋的水手。之前说过,大明海上贸易陷入低潮。但是官方贸易一直还在。一些跑南洋的水手,还是有的。

    只是,何夕明显感受一点。那就是他与真正的远洋贸易圈,格格不入。

    好像一套无形的隔膜,将何夕与这个圈子隔离开了。即便何夕见过这个圈子的某些人。但是没有一个人与何夕说了实话。都是冠冕堂皇的搪塞。这让何夕很无奈。

    有一种,他明明知道,这些人没有说实话。但是他却拿这些人没有一点办法。

    而今想来,这不是这个圈子对何夕的做法,而是这个圈子对大明朝廷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