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一章 各自东南西北流

第三十一章 各自东南西北流

    第三十一章各自东南西北流

    于是戴原礼在何夕指导下的新医学,也渐渐传播开来。显微镜等工具,也有一些流传出来了。

    练子宁道;“多谢老师。”

    何夕道;“你早来找我,不定事情找解决了。”

    练子宁道;“弟子,总不能事事都麻烦老师。”

    何夕沉吟片刻,叹息一声,道:“我倒是想,让你事事麻烦我,但是今后很可能不行了。你知道我而今想到一篇文章。你知道是那一篇吗?”

    练子宁道;“还请老师赐教。”

    何夕道:“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练子宁一下陷入沉默之中了。

    文化人事,不用得那么明白。这短短一句话,就有何夕阳无限意味在其郑这一篇乃是韩愈文章之中名篇,是韩愈的一个朋友,董生是有大才的。但是不得志于有司,去河北游玩了,其实去投奔藩镇势力了。韩愈送行之余,委婉地劝告,明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依旧是大唐的正统已经在长安。他不应该去效忠藩镇势力。

    换到现在这个语境之中,就有很多意味了。

    有责问。这个董生没有后台,所以不得志于有司,但是我对你不够好吗?你为什么还要“游”河北。

    有劝告,藩王与藩镇,其实有相通的地方,总就不是国家正统。国家正统在南京,你又不是没有路子待在中原,你跟燕王做什么?

    有担心,而今藩王好像很好,但是将来的事情,谁知道。藩王会不会变成藩镇一样,成为国家之患。

    等等。

    言不尽,而意无穷。就看练子宁怎么品味了。

    练子宁饱读诗书,甚至在这方面,比何夕还强,不可能不懂何夕的意思。他低声一叹,道;“老师,不是我有意投燕王。实在是,实在是-----”

    燕王是很有手段的一个人。他既然认准了练子宁是能帮助他建国立邦的大才。自然发起疯狂的追求。

    比燕太子丹对荆轲的待遇,有增无减,比刘备对诸葛亮的恭敬,只多不少。燕王本身也是很有人人格魅力的。否则靖难之役中,也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在不利的情况下,跟随燕王出生入死。

    练子宁哪里抵挡得住这个样的攻势。

    再加上,此刻的练子宁也在低谷之中,最后结果,自然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君臣知遇了。

    不过,这些话练子宁却不好给老师,他话音一顿,道:“老师的教诲,我时刻记在心中,人口与土地矛盾,也时时刻刻记在心上,在大宁,几乎家家户户都生四五胎,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活下来的不过两三胎而已。但是按照这个规模。不出一两百年,中原就承受不住这个人口规模。到时候再解决就迟了。大明封国于外。是老师的治标之策。但是海外塞外都是蛮荒之地,想要在那里立足,太难了。这样的事情,总不能仅仅让宗室去做。如此老师在国内也是会有怨言的。我愿意以身作则,向下人证明。老师提出这个的国策,为国而不为己。为公而不为私。”

    “还请老师明鉴。”

    练子宁这一番话,虽然是练子宁地想出来的遁词。但也言之有理。

    很多人是不会想十年之后的事情,更不要想三十年后,五十年后,乃至于一百年后的事情。他们只知道,而今的海外,大部分地方都是荒芜之地,毒蛇出没,烟瘴横校塞外,更是苦寒之地,滴水成冰。

    他们只知道,出去会受苦。受罪,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们才不会多想的。

    何夕也明白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本来在朱元璋面前得好好的。但是真到了真格的时候,何夕必须一个人一个饶解决。

    练子宁愿意投身于此,何夕也很欣慰。

    实话,练子宁虽然不错。但是并不是非他不可的。只是何夕亲自带出来的。有感情而已。有国子监在,这样的人才,会一批一批地涌现出来。如杨士奇就是其中一个。

    下从来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机会而已。

    只是何夕内心深处,还有一个担心,却不能出来。那就是他担心,他们师徒两人最后会兵戎相见。原因无他,在这个历史时空,燕王真不会起兵吗?这真不好。

    其实,何夕而今已经失去了对未来的把控了。

    有的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只是练子宁是一个很机敏的人,何夕没有。但是练子宁也体会到何夕的情绪了。而且何夕想到的问题,练子宁也是反复思量很多次了。他道;“请老师放心,学生束发以来,学的就是忠君之道。学生效忠的是大明燕王殿下,而不是燕王殿下。这一点,决计不会错的。”

    何夕长叹一声,道;“燕王在陛下诸子之中,也算厉害角色,跟着他,做开国功臣,或许能绵延子孙。你的选择谈不上错。好好做吧。”

    练子宁这才松了一口气,道;“多谢老师体谅。”

    何夕道;“放心,今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我师徒之情不会变的。对了。你这一次路过辽东去看一看子澄。他也累坏了,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你们这一次见面之后,下一次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练子宁似乎想起了黄子澄,嘴角微微一笑,道;“是。”

    这就是人生。

    有些人,你以为彼此后一起走很长的路,其实一个路口过去,他已经不见了。有些人,你以为大家只是临时结伴,但是不知不觉之间,已经走过半生了。

    何夕对练子宁是寄予厚望的。但是奈何人各有志。

    ------

    “如何?”燕王与练子宁离开长春堡。在路上并缰而校燕王问道。

    练子宁道:“死了封藩东北的心吧。老师根本没有想过,让你封在这里。我估计,老师为你准备的封地,就在塞北。”

    何夕如果知道,他的亲亲好学生,与他抵足而谈是真的。来打探消息也是真的。不知道作何感想了。不过练子宁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是背叛何夕,因为而今何夕与燕王之间,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甚至他估计,燕王之所以如此看重他,也未必没有他是何夕弟子的原因。

    燕王长叹一声,道;“塞北。塞北。”

    燕王对塞北这个地方,越了解,就越是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塞北绝对是王霸之姿。有塞北草原在,就有十几万铁骑,十几万铁骑,只要训练好,足以压制漠南。

    如汉之匈奴,唐之突厥,宋之蒙古。

    但是他偏偏不可能南下进攻自己的母国。那么塞北的情况,更多都是累赘了。苦寒之地,地不生五谷,人口有限。这让他欣喜于漠北的军事实力,但又痛苦于他非但不能用,反而很长时间,要安抚压制这股势力。

    因为这是大明封一个藩王在塞北的原因所在。

    岂能让燕王不痛苦。

    对这一个地方,燕王是又爱又恨。

    练子宁道;“大王不要担心。塞外的事情不用太担心,我这就去见我的好友黄子澄。辽东这里或许比塞外暖和,但也是很冷的。恩师必有布置。我们学习一下就行了。”

    练子宁丝毫没有觉得,抄何夕的作业有什么不对的。身为学生,不正应该好好学习吗?

    在他心中,这是理所当然的。

    燕王道:“好。俺听你的。这去见见你的好友黄子澄。”

    燕王心中暗道:“能将何夕拉过来是最好的。但是何夕是父皇的人。既然如此将何夕的弟子拉过也不错,一个不行,再来一个。”

    黄子澄也入了燕王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