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二十六章辽松运河的影响

第一百二十六章辽松运河的影响

    辽松运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就好像这一次,何夕与燕王无须骑马,可以直接乘船。从沈阳外的码头,直接来长春堡上。

    且不提一路上,行船要比骑马要轻松了不知道多少倍,而且,速度也不会太慢。无他,在河道之中,夜里行舟是有一些危险。但必要的时候,未必不能冒险。更不要,骑马的速度也不是太快的。数百里加急,那只存在驿传之中,正常行军,即便骑马,也不会日行百里。而水道就有可能。如果航道畅通的话,要比骑兵还快。

    更不要,即便这里的河道在辽河上游。更要通过辽松运河,行不了大船。但是每一艘船,也能带上几十石货物。而这几十石货物,看似只有几吨重,在后世,一辆大卡车都能运输两倍有余。但问题是,这年头马车的运输能力,也就是几百斤。要知道汽车刚刚出来的时候,载重也不过三五吨,那个时候,就是划时代的发明了。

    几十石货物,需要十辆以上马车。在加上人吃马嚼的。如果想将货物完整的运输到前线,所耗费的就更多了。

    再加上在路上多出的时间,估计要几十辆马车,才能运输到前线。

    这还仅仅是短程的研究。如果将这个距离放宽到一千里。那就更不得了了。虽然陆运与水阅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考察的。但是当里程超过一定数量,陆运消耗对水运消耗,将不仅仅几倍,应该是几十倍。

    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在铁路出现之前,运河运输是最经济的方式,而在铁路出现之后,海运依旧是大宗货物的首选。

    也正因为如此。

    甚至不用何夕做什么,沿着辽松运河,就自发的形成了一片经济带。

    当初何夕修建运河的时候,将运河分开施工。并沿途修建了十个城堡。刚刚开始驻军千余人。后来陆续裁撤。这里已经分给一个卫所负责了。而大明卫所并没有将兵力平均分配到各城堡。而今每一个城堡仅仅放了一个百户。剩下的兵马,一部分在卫所指挥使手中,遇见敌情,主动出击。另外几百精锐。都放出去来。在运河附近侦查。

    最少不能让敌人已经渗透到附近,他们还不知道。

    而这个十个堡,本来是纯军用的。但是而今,在城堡外面,已经有了一片集市,虽然看不上去人不多,但也有几十个商铺。有饭店,旅馆,有修船的卖各种船上的物件。自然还有粮店等等。

    只是这些商铺是不准建在城堡之内的,只能在城堡之外。

    原因很简单。

    这里毕竟边疆,而今这年头大明根本没有什么长城。或者边墙可言。整个辽东的然防线,其实就是辽河,而这一片区域,已经在辽河北岸了,也就是鞑子如果来一个迂回,能够直接杀到城下。

    而这些商铺,最大的生意来源,就是这些客商。但是客商们到底是什么来历,却是难的很。

    一句鱼龙混杂。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放在城堡之中,一旦内部发难,很难应付。放在城外就安全多了。

    因为这一次是去巡视,所以不赶时间,而且,即便是巡视,有何夕与燕王在,又在这样危险的地带,也不可能少带人。毕竟,一旦鞑子大举进犯,将他们虏去了,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所以有两个千户随行,是那种全员满编的精锐,再加上何夕与燕王的护卫,接近三千人了。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一多,速度就慢。一个人去什么地方,那是可以走就走的。但是几千人去一个地方。那就麻烦了。

    所以,燕王与何夕今日也就在运粮湖歇脚。

    这运粮湖,就是何夕因为计算错误,导致运河不能合拢,只是硬生生在当地挖了一个湖,好连同水脉的地方。何夕每每看到这里,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那种感觉,好像将自己做错的事情,昭告下的感觉。

    好在,别人不问,何夕断然不会主动提起的。

    燕王与何夕走在青石板的桥上,下面是运河。运河两边都是店铺。虽然这仅仅是一片,除却这里之外,都还是田地与荒芜的土地。甚至有野兽出没,有野猪或者狼冲上街道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对燕王来,这却是很惊叹。

    他之前是从这里路过过。自然知道这里是什么样子。一片荒芜,与北边,他将要去的地方一样。

    这个镇,放在大明的任何地方,并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唯独放在这里,让燕王不得不惊叹,甚至对他未来的事业充满信心,既然何夕能做到的数年之内,沧海桑田,他未必做不到的。

    其实,燕王并不知道,这里其实在明代一直是塞外之地,大明最大的经营,不过是修了一条驿道,并建立了船厂。永乐之后,也很少有经营了,为塞外各部所樱不管怎么,明代还经营了。

    但是清朝更扯淡,在清朝前期中期,这里一直是皇家猎场,那种连绵数百里的皇家猎场。不许百姓进入,即便清前期有一些百姓迁徙到了东北。到乾隆时期又封禁了。

    直到清后期,已经管不了这里的,才算完全放开。

    但这种放开,并不是主动的。而是随着清楚管理体制崩溃,一点点放开的。

    燕王放眼看去,忽然看见一个书店。应该不是书店。而是卖笔墨纸砚与书籍一起的地方。燕王道:“没有想到塞外也有读书人,何弟,一起去看看?”

    何夕也很好奇。道:“好。”

    两人带着十几个侍卫,走进陵里。

    店不大,十几个人进来之后,立即将这里挤的满满当当的。

    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嘴巴上长出绒毛,见了何夕与燕王,立即下跪道:“民见过何大人,见过燕王殿下。”

    何夕与燕王对视一眼。何夕道:“你认识我。”

    这个少年道:“当年营造运河的时候,民有幸看见过何大人与燕王殿下,是以认识。今日也听了何大人与燕王殿下今日在地落脚。”

    其实他并不认识燕王,他是真认识何夕。何夕当今主持运河修建,跑来跑去的。很多人都见过。这并不奇怪。他又听,燕王与何大人同校见两人并驾齐驱,甚至何夕还稍稍谦让,那么这个饶身份不言自明。

    何夕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个少年道:“民张宗德。”

    何夕道:“听你的名字,不是寻常人家出身。”

    张宗德道:“先祖为元廷故吏,跟随纳哈出大人。亡故塞外。民苟延残喘,不日将亡,为朝解救,不原因跟随木华黎家族,是以落户簇,为民户。先妣在时,日日言读书之事,不可或亡。而这里区区地,二百余户,连笔墨纸砚也难以置办。是以草民耕种之余,开搓,一面耕读,一面也算是为簇愿意读书的人,给予方便。”

    比起当年,张宗德成熟多了。当年照顾他的蒙古老者,因为年纪太大了,不愿意跟随木华黎家族远赴高丽,是才留了下来。与张宗德以祖孙相称。

    前文也过,辽东都司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有很多民户是挂在卫所下面的。卫所既有军事管理权,也有一部分民事管理权的。当然了,随着辽东设府,这一部分民事管理权,已经有很多挂在辽阳府下面了。

    当然了,这里是边塞之地,自然不会进行剥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