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大明公务员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第四十七章何夕的奏疏

    这大臣大怒,于是就给楚王说,说范蠡的儿子在楚国犯事,有人造谣说这一次大赦,是为了让范蠡的儿子逃脱,臣以为当斩杀范蠡的儿子,以昭示天下,绝无此事。

    楚王就同意了。

    范蠡评价自己的儿子,长子跟随自己起家,起早贪黑,知道钱难赚,他心疼钱。而小儿子出生的时候,范家已经起来了小儿子整天花天酒地,根本不在乎钱。

    所以,派长子去楚国的时候,他就当自己儿子已经是死人了。

    这也能说明,朱标与朱雄英的不同。不能说朱雄英比朱标强,朱雄英而今的勇气,近乎于无知的勇气。而朱标却是想太多了。

    朱元璋说道:“将这封奏疏公布天下。让天下人议论一下。”

    朱雄英说道:“是。”

    而何夕这封奏疏之中,写的什么啊?

    是关于北京三司的构想。

    而今的北京城,还没有修建成,仅仅开始选址了。未来北京派什么样的衙门,这个还没有说的。是派一个北京留守衙门,还是安置北京六部等等。

    而何夕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建立北京三司。

    这北京三司是规划司,营造司,宝钞司,或者银票司。

    规划司的作用是,规划北京城的整体框架,在什么地方建造什么。并掌管北京城的土地,将来如果北京城建成之后,何夕准备将这个规划司,变成了北京府。

    规划司不直接负责营造,但是负责接受。负责监工。

    营造司,就是专门负责营造北京城,已经北京城附属工程的机构。营造司是何夕重点的重点,未来北京城的城池,北京城的工业体系,都是由营造司来办。

    甚至何夕已经准备,将辽东的工业,大部分都给迁移过来。安置在北京附近。当然了,辽东也有自己的好处,更多是重建。

    而宝钞司,就是银行。

    银行负责两个职能,第一个职能,就是回收宝钞。

    其实,何夕很多时候都想过一件事情,那就是不管宝钞吧,另立新钞的,这样一来所需要的成本,所需要的金银,要减少太多太多了。

    但是何夕终于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

    一方面是朱元璋坚决不同意。

    朱元璋自从觉得,发宝钞就是变相剥削百姓之后,其实一直有些惭愧,废除宝钞虽然简单,但问题是,即便元朝,也就此变钞,也就是废除旧钞,另立新钞。但是那个时候,朝廷依然保持了一段时间的旧钞兑换。

    当然了。很多百姓都不可能兑换得了。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中的钱,变成了废纸。

    这一点上,朱元璋是有切肤之痛的。他不愿意让百姓,重新吃这样的苦。

    另外一方面,何夕也要保证国家信用。

    百姓不是傻子,宝钞事情不解决的话,让百姓相信新钞票,几乎不可能的。毕竟百姓也不是傻子,很多百姓一生的家产,也就那几十张宝钞。

    一下子废除了。

    对民心的损伤太大了。

    只是用银票代替宝钞也是要有时机的。

    首先。这种银票要有运行经验,银票制度好歹运行了好几年了。大部分坑,也都踩过了。该有的问题,也都发现了。

    其次,要有大量的本钱。

    这一点,何夕很清楚,那就是日本的金银。

    傅友德在日本的奋战,可不是没有结果的。最少日本的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都存在内廷府库之中,具体有多少,何夕并不知道,但是却知道这是很大一笔钱。

    足够做很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那就是足够的使用场景。

    如果没有足够的使用场景,这些银票仅仅是官府与百姓之间,相互流通,那么皇宫那些白银,是万万不能撑起这个盘子的。

    而营造北京城,用新的营造方法,不用劳役,而是用银票,允许百姓组建公司,建筑社等事情,来承办北京营造事务。

    这一些过程,都用银票。

    而且银票使用都在银行之中。

    如此一来,废宝钞而用银票,就有可能的实现了。

    还有一段需要说明的是,那就是大明宝钞大部分都在南方,北方固然也有,但更多是因为赏赐有功将士的宝钞。比不上南京的存量巨大。

    这也是何夕最担心的事情。因为何夕也不知道大明到底发行了多少宝钞,几亿贯?几十亿贯?好在这个时代的交通限制了宝钞的流通。

    从云南到北京,估计要一年的时间。等云南的宝钞到北京来兑换,时间就拉开了。

    何夕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海量的货币。

    当然了,这银票换宝钞,决计不可能用面值来换的。而是一比六十几的比例,也就是宝钞的市价来换的。

    不管怎么说,何夕这一次是有一些风险的。但是即便有风险,何夕也想放弃这个机会,错过了北京营造这一件事情,今后还有什么大工程,能容纳如此海量的货币。

    别的不说,北京新城之中地皮,稍稍一动,就能飞涨。这也是何夕效仿后世的办法,通过卖地,等办法,消耗大量的货币,不管是银票,还是宝钞。

    总之,渡过这个门槛之后。

    不管说,整个大明钞票体系就给理顺了。最少北京附近银票就会代表宝钞,货币稳定,以及货币供应量掌握在何夕手中。他所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能将大明的未来狠狠地往前推了一步。

    在北京,此刻的何夕也在思考。不知道南京方面,对这个想法,到底是存什么意见。他猜得到,这一件事情,定然会有很多人反对。

    毕竟太冒险了。简直是惊险一跳,如果跳过去,自然是千好万好。但如何跳不过去,又该怎么办啊?

    朝廷做事,未虑胜,先虑败,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何夕有绝对的信心,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朱元璋。因为宝钞与银票更替,本质上是给朱元璋擦屁股的。朱元璋其实也有非常强烈的欲望,要解决这一件事情。

    大明朝廷上,朱元璋一锤定音的存在。

    有朱元璋在,何夕不用多cao心。

    故而,此刻的何夕,正在视察北京城新址。

    香河县北边,临近北运河东边大量土地之上,何夕骑着马,带着很多人马,正在眺望此地。

    何夕问姚广孝说道:“姚兄,你觉得此地如何?”

    姚广孝说道:“北靠燕山,西临运河,东靠潮河,北面中原。的确形胜之地,只是不如大都。大人可知道,大都是谁选址?”

    何夕说道:“郭守敬。”

    姚广孝说道:“正是。属下也敢自称精通风水堪舆之术,但万万不敢与郭守敬相比,从龙脉而言,此地下于大都。只是大都为旧都,而今朝廷新立,在大都原来的地址稍稍挪移一下,就可以了。放在这里。下官只能说,各有好处。”

    何夕不懂风水,但是却也知道,北京的风水定然是极好的。毕竟,明清定都六百年,不知道多少人都勘探过北京的风水。定然是天下第一流的。

    别的不说,北京六百年间,就没有什么大地震,可见北京选址之精妙。

    只是,何夕要的是一个工业城市,而不是一个古代的帝王宅。在铁路出现之前,没有什么比船更方便的运输方式了。

    而今此城,有两条河夹流而过,足以让大船进入北京城附近。这实在是太方便了。为了这一点,牺牲一些所谓风水之道上的利处,何夕也是愿意的。

    姚广孝正是明白何夕的用意,才在最后打了一个马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