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公务员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

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

    大明公务员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第一百四十九章叶沈的决策

    朱允炆说道:「冯胜在京师没有子嗣。」

    此话一出,下面的人谁也说不出来其他话了。

    归根结底,而今的朱允炆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了。

    即便是眼前几个人,按理说乃是他的心腹,但是他也不相信。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非常之人,来力挽狂澜。这样的人必须有非常之事权。毕竟如果能以往昔之成法挽回局面,事情也不会发展到了这个地步。

    但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朱允炆对任何人都没有多少信任了。

    宋晟也好,李景隆也好。朱允炆觉得他对这些人不可谓不信任,但是最后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但是不能因为不相信这些人就不用人了。

    各方面急如星火,不管好也罢,坏也罢,都是要安置的。

    朱允炆思来想去,也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就是安排绝对忠于自己的人。这种如果有能力也就罢,没有能力也行。无非是自己多cao点心。丁显就是其中的典型。

    第二种选择,就是能拿捏住的人。

    虽然说,很多人做大事的时候,是不顾忌家小的。但是有家小牵制,总是比没有家小牵制要好一点吧。而且冯胜的女婿不是一般人。

    是周王。

    一旦冯胜在前线生出什么心思来?

    朱允炆是毫无办法的。

    朱允炆这里理由简直无懈可击。

    只是派谁过去啊?

    朱允炆想来想去,说道:「就韩国公吧。」

    韩国公李祺在朝中一支有很大分量,有一群老将支持,作为军中的反对派,是朱允炆用来制衡傅友德的棋子。只是这个棋子一度没有用。但依然不能否定李祺的地位。

    之所以用李祺,一方面是因为汉中总兵官,乃是李景隆与韩国公一脉争夺,然后拿下来了。李景隆做下如此好大事。自然证明了当初韩国公一脉是正确的。

    要加以安抚。

    另外,就是韩国公一脉的崛起,是在朱允炆登基之后的。他并不是洪武朝原本的政治结构之中的。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得了朱允炆的恩惠。

    而北京如果赢了,对南京的势力一定会进行清洗的。

    很多人都要离开权力中心,甚至要进行清算。但是清算到那一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冯胜,即便北京打下来之后,冯胜依然会是大明国公。或许实权会被削掉很多。但是冯家的地位,一定会保留的。

    毕竟,冯胜这么多年,几乎不参与朝政,将家中子弟早早打发到云南去。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立场。

    这也是朱允炆不想用冯胜的原因。

    而李祺就不一样了。

    李祺与背后的将领,已经过时了。

    很可怜。

    这些将领不能说不能打仗,如果不能打仗,也不会是开国功臣。奈何大明立国之后,朝廷对于军队与将领要求不一样了。之前那种乱知道打打杀杀,不知道朝廷法度是不行了。

    所以这些人被从权力中枢赶走了。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以防后患,将这些人都杀了。

    但是而今,他们的下场,并不比让朱元璋杀了好。

    在他们最自傲的军事上,他们也过时了。之前好几个大将在前线折戟沉沙,见辱于无名之辈。将他们开国武勋踩在泥地里摩擦。

    估计,这也是朱元璋最后放过他们的原因,有些人还活着,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已经死了。

    否则打到了现在,这些将领依旧在京师。一开始是

    被排挤。后来是很多人发现,这些人只剩下当初的虚名了。

    但区区虚名能有什么用处啊?

    不过,四川多山,更不要说牵扯到从云南将云南军给撤出来,或许这些将领还能有一点用处。

    而且,一旦北京一统天下,可以预见的是,已经进行的军事改革,还会进行。甚至更加深入。他们这些人是没有丝毫地位可言的。韩国公一脉所谓的影响力,对北京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也就是说,这些人在南京政权倒下之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未来可言的。

    这也是朱允炆信任他们的原因。

    -------

    就在南京为西北惊变做出调整的时候。黄河之战,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了。

    从孟津到广武山这数百里河面,叶沈已经摸清楚了。

    甚至可以说是火力侦查,可以渡河的地方,都派人进攻过了。

    最后选择的地方,不是别的地方。乃是广武山一线。

    这是叶沈最后的决定。

    之所以选择这里。

    原因有很多,第一,这里乃是沁水汇入黄河的地方。叶沈在沁水之中造了大量船只,当然了,都是小船。但是大小是相对的。这些船只如果在海上,连小舢板都算不上。但是黄河之中本来就容纳不了大船。

    不管怎么说,进攻这里,后方的物资就能源源不断的通过水运进入前线,有利于前线鏖战。

    第二,就是制水权的争夺。

    黄河其实到了广武山以东,就变成了地上悬河。而且黄河在广武山以西,河道并不是太宽的。特别是在孟津等地,在枯水期,河道也不过一两里宽,其中还有大量的滩涂与沙洲。

    也就说,只要拿下广武山,就能将广武山以西黄河河道纳入掌控之中。而北军的物资,可以从沁水转运黄河一线。

    也就是黄河洛阳段水道,就为北军所有了,这在战略上有太大的优势了。

    第三,也是黄河的地理因素。

    从广武山以东,作为地上悬河,叶沈是不敢在这里用兵的。毕竟,黄河一扒开,多少胜利果实都没有了。

    这一是后世修铁路的时候想法差不多,后世京广铁路修建的第一座铁路桥,就在广武山附近。就是这样考虑的。而且叶沈虽然攻洛阳的。但是叶沈用心其实并不在洛阳。

    攻洛阳是为了什么?

    为了两军会师,绝山西之心。

    但是在叶沈看来,属于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胜负之数,根本不在一城一地,而在南军的主力,只要拿下南军主力,天下传檄可定。好吧,就算不能传檄可定,剩下的边边角角也好打多了。

    所以,用兵洛阳,是北京的决策。

    毕竟好看吗?

    两军会师,钳形攻势。兵力优势,这都是糊弄上面的人。但是叶沈的心思很简单,一子双征。你如果不来救援,那么我老老实实的打洛阳,反正洛阳一下,潼关不守,山西孤悬。形势有利于我。

    但是他这些年一支在琢磨傅友德。他不觉得傅友德能承受这样的局面。

    傅友德一定会想到力挽狂澜的。

    傅友德有几个选择,第一围魏救赵。北上攻北京,一路破军杀将,打到北京城下,想法是很好的。但是不大可能实现。毕竟,之前南军全盛的时候都不行。而今就行了吗?

    第二,就是参与洛阳之战。

    救援洛阳,稳定住他们的黄河防线。

    但是怎么来救援啊?

    不可能走黄河水运。

    毕竟,黄河太不稳定了。是相当的隐患。别的不说,叶沈狠

    下心来,在傅友德大军在黄河之中的时候,决河放水,让傅友德大军连人带船搁浅到黄河里,那就是难看多了。

    至于,其他方向来救援洛阳,根本不用多说了。

    毕竟洛阳在历史上打过太多的战事了,从东边救援洛阳的路线,或者说进攻洛阳的路线,根本不用说。无非是虎牢关而已。

    这里有太多的名场面了。

    而广武山与虎牢关相距不远。只要广武山在手,叶沈能让傅友德过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