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400章 三年平胡今年守

第400章 三年平胡今年守

    不得不说,赵括此为还是担了风险的,若是有人告状,或是不愿服软,势必陷入尴尬的境地。

    可是,正如吕不韦所言:时不我待也!

    若是按照吕不韦所分析的,燕国大军冒天下之大不韪进攻邯郸,赵括势必要回师救援,如此一来,这一来一去,少说也要一两个月之久,如若不能趁此时将代地彻底拿捏住,到时候远在邯郸战场的赵括,可没法抽空再来顾及代北战场。

    若是代北有失,赵括将悔之晚矣。

    当然,更重要的是,赵括有信心让赵之地的将士们都臣服于自己,底层的将士们那更不必说,赵括本身代表的就是朝廷,岂有不遵之理。

    至于高级将领们,毕竟赵括又不是真的就举起了反旗,即便他们的心中有所怀疑,也不至于当场抗命。

    之后再向朝廷、向赵王密告?赵括表示:呵呵,你去告吧。

    蔺上卿和平原君会告诉你,什么叫做投告无门;

    而赵王则会告诉你,什么叫做深深的失望与绝望。

    赵国需要赵括,却不需要一两个垂垂老矣,早被边缘化的无足轻重的代地将军。至于李牧,赵括倒是很在意他的想法,但终究他如今不过一个刚刚上任的都尉而已。

    当然,李牧的选择没有令赵括失望,这也为赵括后续的布局打好了基础。

    台下众将士缓缓起身,赵括随即宣布他此来的第二件事情。

    “本将此来,第二件事。”赵括稍稍停顿,威严的目光扫过场内的将士们。

    众将士纷纷明白,rou戏终于来了!就连李牧也一脸紧张地看着赵括,虽然大体上李牧心中已经猜到了上将军想要做什么了。

    以朝廷之名夸赞大军之行,并以金帛收军卒之心,还能为何?自然是为了代地大军上下效力而为啊,效力为何?非北胡而何?

    只是,李牧虽然才被升为都尉,但对于代地整体的防御却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李牧很清楚,以如今代地的兵力,就算是防守都嫌不足,更别说什么主动出击,什么围歼敌军了。

    可偏偏先期到来的孙崮将军放出的风声里,上将军此来就是为了“灭胡”而来,可援军不过万人,谈何灭胡啊!

    说实在的,李牧此时的心境很是纠结,既是希望上将军说出“灭胡”之事,又怕上将军简单的说出“灭胡”之举。他希望的是上将军能带来奇策,害怕的是上将军并没有什么奇策。

    而在另一方面,心底又有一个理智的声音,断地在告诉李牧:战场之上,哪有什么奇策,凡是想要以奇策而胜之人,无不以失败告终。

    李牧很明白,那是多年的学习和战场经验再对自己的告诫。

    可,那是上将军啊!一力造就了长平奇迹的上将军赵括啊!数月之前的自己不也是推演过长平之战,怎么算、怎么“正奇相加”,都逃不过一个失败的结果。

    偏偏这样的一个必败的局面,就在上将军的手中变成了胜利,不仅仅击退了秦军,甚至是将秦军给包围在了上党郡内,若非......

    如今,代地的局面虽然也很麻烦、很被动,自己依旧是束手无策,依旧是“出击必败”,可自己没有办法,不代表上将军没有办法啊!

    总之,一方面李牧对于主动出击的“灭胡”举动,没有信心,但另一方面,李牧何尝不想在赵括的带领下亲自感受一番“奇迹”的感受呢?!

    李牧如此,其他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的想法呢?但凡知道过赵括所创造的长平之胜,谁不想赵括在代地再现一番,也好让自己躬逢其盛。

    只可惜,赵括这次的打算,可并不是为了创造有一个“奇迹”而来。

    看着底下将士们一个个又是担心又是期待的眼神,赵括微微一笑,终于开口。

    “平胡!”

    两个简单的字句缓缓出口,众人却是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不少的青壮都狠狠握拳,恨不能立即就跟随着赵括杀将而去,当然也有少部分的持重的老将眉头微微皱起,双眼紧紧盯着台上的赵括,似乎在等候着赵括的下文。

    一旁的李牧也是一样,听得赵括的决定,心中的大石却依旧没能落下。

    “平胡”之事,李牧早有预料,关键的问题,却是要如何平?仅仅如今代地七万大军,可平不了胡,自守都有些不足。

    其实激动的众人,却是忽略了赵括的用语,不再是“灭胡”而是“平胡”。

    灭者,绝其苗裔、亡其种族也;

    平者,平定,莫使之乱也;

    只这一句之差,实际上已经悄然间暴露赵括的战略、战法。但显然,兴奋的众人并没有感受到这二字之间的差别。

    伸出左手稍稍压制住底下将士们的激动之情,赵括随即继续开口稍作解释。

    “诸君皆知,我大军在长平之战中胜之秦也,并取上党、河内之二郡也。

    然,诸君却不知,长平一战,耗时三年,我大赵百年积蓄为之一空也,邯郸府库之中如今已然空空如也。”

    赵括的话风一转,倒是令在场的将士们有些措手不及。赵括的“哭穷”却没有就此打住。

    “据本将所知,大战之初,从代地调遣大军不下数万之人也,不少当为二三子之同袍也,如今大战既已告捷,却不见其人归来,何也?”赵括突然问道。

    如果说刚刚府库的问题,还远在邯郸,众人还有些不太关注,可说到自己的同袍们,众将士便无法淡定了。

    的确,战事已尽,怎么还不归来?若是南调的大军能够回转,胡人又岂是问题?

    总不能是数万大军全军尽没了吧?也不该啊......

    就在众将士议论纷纷之时,赵括的话音再度响起。

    “非其不愿,不能尔。”赵括果断地给出了最终的答案。

    “我代军精锐,每每所战,皆披坚持锐,甘冒锋矢,冲杀在前。长平战中,壁垒攻防、北路决战,皆多亏代地军之死战也。代地勇武之军,堪为众军之典范也。非代军之强,无有长平之胜也。”赵括继续夸赞着代军来。

    随即话锋再度一转,声音略微低沉。

    “然,长平虽胜,我军损兵却也更胜也。长平之军近五十万,大战之后只存十余万;每每冲锋在前的代地大军,损兵更是严重,几乎十不存一也。”

    闻言的众将士,心情皆是一沉。

    都知道长平之战打得苦,可到底出了上层的军官,底层的军卒哪里知道损失会是这么的大。十不存一啊!那战场之上,该有多么的凶险?!

    不待众人消化掉刚刚的噩耗,赵括的声音再度响起。

    “如今长平已胜,按理来说应该令生者归乡,也好给父老乡亲报个平安。”赵括继续说道:“可是,新附之地,上党、河内二郡,皆比邻秦国。秦国虽败,又岂能干休?不满诸君,本将北上之路,即有秦国锐士,足足六百人,在阏与城埋伏本将,意图将本将置于死地也。”

    “啊?!”

    听闻赵括的话语,众将士皆是一惊。众人显然对于秦国的胆大缺少着基本的认识。当然,赵括能好好的待着这里,秦国的jian计自然是破灭了。至于是怎么破灭的,赵括却并不打算详述,毕竟这一惊才是赵括想要的结果。

    “秦国者,虎狼也。在我赵国腹地尚且如此胆大妄为也,若是令上党、河内之诸君归家,秦人岂有不进兵之理焉?”赵括顺着众人的惊讶便继续说道:“我大赵数十万男儿浴血奋战而来之土地,又岂能轻易放纵之?”

    “故此,不仅代地之军、邯郸之军皆仍驻留上党、河内郡,以防秦军之反扑也。”赵括继续铺垫着他的话语。

    “原来如此。”闻言的众将士,也算是明白了些许——不是朝廷不想派援军,实在是朝廷也没有更多的援军了。

    达成了这个共识,后续的说辞就简单了。

    赵括微微点头,随即继续说道:“故此,长平虽胜,我大赵看似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实际上外有秦国、北胡之威胁,内有粮食短缺、兵力不足之危险,可谓是危急存亡之秋也,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境地。”

    “此番前来代地,本将虽为平胡而来,面对如此赵国困境,却也不得不从长计议而小心行事也。”赵括终于图穷匕见。

    “今年之战,还需二三子以守战为主。

    只要守住了今年,明年,我大赵粮秣情况便能有大的改善,有了粮秣,就能吸纳流民,就能扩充军备;

    守住今年,明年上党、河内二郡就能进行征兵,补充兵力之后,便能腾出三两万大军,回转代地,与二三子共战胡人;

    守住今年,明年我们的兵力,便可以与胡人旗鼓相当,后年我们便能彻底平胡。”

    “二三子,其,能守乎?”赵括向着底下数千将士发出了最后的邀请。

    “能守!”

    “能!”

    铺垫了一整场,终于收获了它应有的效果——震天的怒吼告诉赵括,他的计划可以执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