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704章暗流涌动攻哪里

第704章暗流涌动攻哪里

    从长平之战开始第704章暗流涌动攻哪里是的,主动出击楚军,再度失败了。

    甚至是失败在了一个并没有什么名气的蒙骜的手中。

    唯一的好消息是,因为秦军到底在楚地经营时间较短的缘故,对于地形并没哟楚军那么的熟悉。

    虽然在野战之中打败了楚军,却并没能打成歼灭战。也因为秦国权力交替的缘故,蒙骜并未对溃逃的楚军进行深追。

    凭借着密集的树林与水网,楚军虽溃,却并未损起根本。十余万大军,却是只被秦军留下了区区不到两万人而已。

    不过,从谋划到调兵,整整用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楚军的溃败却只用了不到三天的时间。

    这着实让还在邯郸研究着战局可能性的赵括难堪不已。

    这边还没感觉呢,那边就告诉我已经完成了,这你受得了?

    经此一战,赵括也不得不重新评估楚国这位盟友的实力来了。

    而随着楚军的偃旗息鼓,赵军也不得不收缩防线,耗费了大量粮秣调动的兵力,几乎只是在上党和颍川郡转了一圈,便被调回了邯郸。

    没办法,赵括和他的赵国都没做好与秦、魏两国同时开展的准备。

    同样,在自己内部还不算安宁的情况下,秦国实际上也是不愿意就此与赵国决战的。

    因此在两国都没有决战意图的基础上,这场发生在公元前254年秋的战斗终究以楚军损兵两万余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只有楚国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赵国虽然有些吃惊与楚国败退之快,但实际上对于这样的结果,赵括还是乐于接受。毕竟除了耗损掉一些粮草之外,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就当做是一场野外的拉练就好了。

    当然,魏国也同样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

    对于秦国再度展现出的实力,作为秦国暗地里的盟友之一魏国还是很开心的。

    这也更令赵国不敢轻易言决战,甚至就连赵括也不免感叹道:「秦将何其多也!」

    可不是吗!刚刚好不容易走了一个白起,又把司马错给整死在阏与城,眼看着秦国就只剩下王龁这一个将军了,却没想到,这才几年的功夫,就有这会儿又冒出一个蒙骜。

    等蒙骜终于杀不动了,算算日子,王翦差不多就刷好经验可以接替上将军之位了,王翦之后还有他儿子王贲......ap.

    老秦人可在骨血中的好斗精神,就注定了秦军不可能会缺少能打的将军。

    当然,赵括也明白,区区几个名将并不能阻止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不过,名将的出现,但却能大大地推进甚至是推迟历史的进程。

    君不见,真正的历史上,名将李牧为赵国拖延了多久的时间?

    而燕国的名将项燕,也给我秦始皇帝的统一大业平添了多少烦恼。

    心有余悸的赵括,甚至下令手下的暗卫在赵国境内打探一个名为「郭开」的人。

    赵括当然不是想要自己用,作为战国「第一」名将,赵括当然希望他能够前往秦国,能够给予秦国的将军们致命的一击!

    而此战之中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毫无疑问是秦国的太孙子楚。

    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足以消磨掉再多的不信任。

    尤其子楚所任命的还是蒙骜,这位年纪尚轻的将军,在战斗之初,蒙骜诱敌深入的战法,也着实让所有人都为之捏了一把汗。

    甚至,秦国朝野内外要求换将的上书,更是如雪片般发至太孙子楚的案头。

    好在的是,蒙骜可是他爷爷给他留下的辅臣,怎么可能是庸碌之人。

    于是,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子楚依旧坚

    定地使用蒙骜。

    而蒙骜最终也不负秦王子楚的信任,以最小的代价便取得对楚作战的决定性胜利。这无疑又让秦国朝野一片哗然。在称赞蒙骜将军威武的同时,也一个劲儿地夸赞这太孙子楚的独到眼光。

    不管怎么说,随着秦军的胜利,子楚太孙的位置算是坐稳了。

    当然,这远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而已。

    秦国内部一堆的事宜还等着子楚去管,而蒙骜在班师回朝后又投入了重骑兵的建设之中。

    所有人都知道,暂时的偃旗息鼓,只是为了日后进一步的厮杀而已。

    而趁着秦国终于偃旗息鼓的时间,赵括却是再度命人扫荡了自己身后已经算不上威胁的威胁——林胡之人。

    简单来说,赵国在灭燕国之时,并没有将与燕国所临近的胡人区域做彻底的清扫。

    倒不是赵括给忘了,而是当时南下太急躁,赵国自然是来不及清缴早已经被燕国打得不敢抬头的林胡之人。

    冬去秋来,公园前253年春,赵括拜李牧为主将,周骐、赵韦为副将,率军十万,自蓟北而北上,以迅雷之姿,扫荡草原诸部落,胡人皆未能与之挡也!

    另与胡人之地新置城池七座,并入蓟北郡内!

    至此,赵国一统北方,再无后顾之忧,可谓是据北陆而南窥,则天下大势,成矣!

    方此时,天下之势也,赵国雄踞于北,秦国虎啸于西,而齐、楚龟缩于东南,独魏仰秦、赵之鼻息于中原。

    赵有北方广袤之地利,秦有巴蜀、关中千里之沃土;赵有廉颇、李牧之智将,秦有带甲之卒计数十万;究竟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

    然,赵括「万世之基」之言语,已然遍传诸国!

    也是时候考虑下一步的行动了。

    很快,赵国的几大巨头也在风雨交加中被唤入了宫中。

    一场关乎数个国家生死命运的讨论就此诞生。

    「齐国已三面在我包围之中,当乘机取齐国之地!再与秦魏灶站战不迟也!」廉颇一脸坚毅地说着:「魏之地,虽有表里河山,膏腴之称,然齐国靠海,但是盐业一项,便足以抵之。齐人不暇用之,正好为我所用也!」

    「上将军!齐国虽好,却有带甲之士十数万也!更有临淄、即墨等坚城可守,得之不易也!」李牧闻言,却是摇着头说道:「而若我攻韩魏,只需先攻破周邑之信陵君所部,则即可便可兵至魏国大梁,魏军兵力,至今不过十万的大军,灭国如探囊取物也!」

    「然也,若我军攻之临淄,则恐秦国必发动魏国,对我羸弱之颍川郡发起的进攻!若果真如此,则我军必陷与两线作战之困境也。!」李牧继续说道。

    「两线作战又如何,以我军的兵力,火油不可哉?」廉颇继续反问道。

    不待李牧再度回应,一旁的吕不韦随即插话道:「颍川之境,联络上党,更为秦国东出之锁钥,绝不容有失。!」

    「非也非也!」平原君随即也加入了「战团」,中气十足的声音随即响起:「颍川郡虽较为重要,但若能得到齐国,即便是失去了它,也是值得的!」

    「两强相争,必有所伤也!......」

    「三晋之地,当先保之......」

    眼前的几名文臣武将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没错,在公元前253年之后,整个战局几乎记录了诡异的平和之中。

    当然波诡云谲的局势下,秦军实际上也是在默默地开始做着集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暗通款曲,这才有了这场颇为激烈的朝堂论辩。

    显然,赵括手下的四人内阁如今分成了两派。

    平原君和廉颇为一派,认为应该效仿当日灭燕之故事,用颍川郡给秦军与魏国纠缠,率大军果断拿下齐国,获其海盐之利,从而形成对秦国国力的全面碾压!进而占据最终决战的主动权!

    而李牧和吕不韦则为另一派,颍川之地根本无法坚持到赵军攻破齐国!

    而齐国与燕国不同,不仅城池众多,人口也多,更有食盐之利。即便秦军战罢颍川郡之后有所损失,也必定不会放任赵国继续攻击齐国,如此一来,则赵国必将陷入首尾难顾的境地。

    应该说,两方的想法都有缺点,也都有优点。

    值得肯定的是,两派都是为了赵国好!这是肯定的。

    当然,两派之所以提出了完全想法的意见,也是有原因。

    之所以平原君和廉颇想要急攻齐国,以获得对秦的绝对优势,不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风险,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老了,即便蒸蒸日上的赵国给平原君和廉颇注入了不少青春的活力,但终究敌不过岁月的侵袭。

    他们老了,从岌岌可危的赵国一路走来,他们太想要在有生之年看到赵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了!

    他们也相信在赵王的带领下,有着完备防御的颍川两郡,足以抵御可能的危险,这点小小的风险根本算不得什么!

    而李牧和吕不韦作为青壮派的领头人物,该冒的险,赵括和廉颇已经帮他们冒过了。他们有足够的时间陪着赵国继续强大,万事以稳为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一句话:稳住不浪,胜利就是我们的。

    当然,如此行为并不算错,但放弃危险的同时也就意味放弃机会!而如果一次次地将机会拱手让给了对手,恐怕稳也就变得不稳了!

    赵括听着他们的争论,心中也逐渐有了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