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历佑明在线阅读 - 第七百零七章 编《万历大典》,令天下献书

第七百零七章 编《万历大典》,令天下献书

    万历佑明正文卷第七百零七章编《万历大典》,令天下献书董其昌不是被押来的,因为锦衣卫没在徐家的藏书楼里查到他的罪证。

    董其昌只是和其他士民一起来这里看热闹而已。

    所以,董其昌现在只能算是自首。

    不过,和董其昌一起来的士绅们倒是没想到,董其昌会在这时果断站出来自首。

    朱翊钧也很愕然。

    要知道。

    董其昌的才名在整个江南的确不低,在绘画上更是一绝。

    哪怕现在还不是他个人的巅峰状态,但他也已经在江南久负盛名。

    也正因为董其昌已经颇有才名,再加上他对新政不是很支持,也就不愿意参与改革,便选择辞官回了江南。

    所以,这一世的董其昌已经归于乡里。

    不过,在看见王世贞选择受宫刑而被朱翊钧承诺会让他做司礼监秉笔后,董其昌在追求权力上的野心也被激发了,也就在这时主动站了出来。

    很明显,相比于才名与美色,董其昌也更喜欢权力。

    没办法,前两者,他都尝过了。

    可以说,以他的地位,前两者他不但尝过还都尝腻了。

    惟独权力。

    参与到帝国权力核心层的机会,才是他还没尝到的,也是他无论画多好的画都实现不了的。

    “你怎么抹黑的?”

    朱翊钧问道。

    董其昌回道:“臣画了抹黑先太师的画。”

    朱翊钧猛地站了起来。

    董其昌慌忙跪了下来:“陛下息怒,臣一时糊涂。”

    “那你就带着锦衣卫去抄你的画,然后再来找黄勋,朕将来会让你去司礼监任随堂太监,你是够资格由朕亲自监管的。”

    朱翊钧说道。

    董其昌忙喜形于色道:“陛下仁德如天,臣感激不尽!”

    朱翊钧则在这时看向徐佳,然后把手一挥:

    “行刑!”

    于是。

    徐佳嘴里的东西就被拔了出来,然后刀也在他身上割了起来。

    “啊!”

    很快,徐佳就惨叫了起来。

    “陛下饶命啊!”

    “臣知错了!不敢说自己汉人才是夷!”

    朱翊钧则在惨叫声中离开了这里,回了申宅。

    而朱翊钧一回到申宅,就对承旨官焦竑吩咐说:

    “拟旨给锦衣卫、各抚按镇臣、府州县官,凡着胡夷之服且习胡夷之风者,皆按通夷罪处置,处以极刑;”

    “当今天下当为大一统之文明,何必要于文化上面有异类相存,而使将来有文化之争,使得天下人互相残杀乎?”

    焦竑拱手称是。

    而焦竑在拟了这样的旨后,就找到了叶向高,与之饮起酒来,且一时不由得因酒意上来而愤然道:

    “王弇州、董华亭枉负盛名!尤其是董华亭,为进司礼监不惜自首,这无疑会让陛下更加鄙夷我江南文人!”

    “在这两人如此做以前,陛下也是鄙夷江南文人的。”

    “不过鄙夷归鄙夷,陛下也没有真要摧毁江南文教的意思,王、董等选择在御前接受改造也是好事。”

    叶向高笑着回答后,就又问着焦竑:“公总不会真担心他们会成为王振之流吧?”

    焦竑颔首:“正有此虑。”

    “不会的。”

    “王、董二公,哪有这样的胆子?”

    “他们错以为才华高就能在权力场上风生水起,无异于异想天开!”

    “陛下让他们入司礼监,没准只打算让他们当个笼子里的吉祥鸟,只负责叫一叫,而实现渐渐不再靠太监辅政的格局。”

    “毕竟,陛下已将我们这些军籍子弟变成了给他抬御座的人,已经不需要太监了。”

    叶向高笑着说道。

    焦竑道:“真羡慕你们这些军户出身的。”

    “以前你们可不羡慕。”

    叶向高笑着回了一句。

    焦竑无奈一笑。

    而在焦竑与叶向高饮酒时,朱翊钧要严查崇胡夷之风着胡夷之服而倒行逆施的旨意也在往各级官府传达。

    很快,苏州一带的官僚兵丁们就先行动起来。

    “你们干什么!”

    “我着和服怎么了,我留辫子怎么了!你们连这倒要管?”

    “你们放开我!”

    ……

    一时,好些个追求另类的子弟被抓。

    不少更是因为反抗而当场被处死。

    然而,如今朱翊钧乃君威甚重,广得民心,这些子弟的父母长辈也不敢多言,只垂泪请罪。

    也正因为,朱翊钧下了严旨,这股歪风邪气才被彻底消灭。

    无人敢倒行逆施。

    朱翊钧对此很满意。

    他志在文明统一,自然不会允许有异类文化存在。

    尽管他可以接受在思想上与自然科学理论上乃至社会科学理论上有不同于他的见解,但他也不能容忍,谁破坏他文化上的大一统理想。

    其实。

    不少士大夫也是很传统保守的,也很支持朱翊钧这样做。

    所以倒也没有谁抗议。

    而这个时代,也没有哪个国敢责备朱翊钧这样做的不对。

    “朕无意摧毁江南多姿多彩的文教,只要是在中华文明的大框架下,不指鹿为马,随你们怎么展现自己的价值。”

    “复古也好,编新也罢,陆王程朱,皆可共存!”

    “为何可以共存,申师傅已在昔日他主张朱王并存的奏疏里写的明白,你们可以去看看。”

    朱翊钧这天在王世贞正式换上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官服,戴上三山帽后,就对王世贞说起了自己对江南文教的看法。

    朱翊钧清除了一些不合自己意的糟粕,也表现了自己帝王的威权,接下来,他自然就要示一下恩,以鼓励更多人参与文化事业了。

    毕竟眼下蒸汽工业革命已经开启,文化产业和服务产业将是吸收大量过剩人口就业的主要渠道。

    朱翊钧自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真的要打压文化产业。

    所以,朱翊钧也就对王世贞这么说了起来,且问道:“朕听闻有个叫范钦的致仕官员在其浙江老家建了一藏书楼,名为天一阁,藏书颇丰,可有这回事?”

    这时,大学士沈一贯在一旁言道:“回陛下,范老正是臣同乡,他的确有一藏书楼名为天一阁,藏书的确颇丰。”

    “朕是鼓励天下人多集图书的,使图书事业更加发达的。”

    “毕竟这是利于民智开启的。”

    “民要启智,图书很重要,传朕旨意,为旌表范氏藏书之功,封范家家主为翰林院侍书官。”

    朱翊钧因为范家藏书颇丰,授予官职,算是示恩,也是让范家可以因为获得一官身,而更好地保护自家藏书,以及搜集藏书。

    毕竟在官本位的大明,没有官身,很多事其实都没那么好做的。

    当然,朱翊钧这样做更多的原因还是要兴盛文教的意思。

    正因为此,朱翊钧可不满足于只给天一阁的主人一个正九品翰林院闲官,他还打算做更多的事。

    “朕还听说,这天一阁的藏书,不准人进入翻阅,可是有这回事?”

    因沈一贯说范钦是他同乡,朱翊钧接着便就又问起沈一贯来。

    沈一贯回道:“回陛下,正有此事,天一阁管理严格,连其族中人都不能随便进入。”

    朱翊钧听后道:“虽说是他的家规如此,但图书不示于人,开启民智的价值就没有了,那样藏书的意义何在?”

    “再给范家去旨,让他们进献外面所没有的珍本于朝廷,由朝廷组织人编写抄录,以增这类图书存量,为避免珍本转移途中出现差错,可以进献抄本,留原本在阁。”

    朱翊钧说着又道:“另外,晓谕天下,为鼓励天下士民进献图书,不拘内容,即便有不当之处,不会处置献书者,凡献书丰厚者,亦如天一阁例,可授官职,使其戴冠藏书。”

    “遵旨!”

    沈一贯见此,知道天子是真心要兴盛文教,非是打压文教产业的发展,便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既然谕令天下藏书之家献书于国,不如就此机会,再编大典!盖因《永乐大典》和陛下昔日下旨筹备的续编《永乐大典》,并不便于通查,不如再编一类书,当名为《万历大典》,何况值此国大民骄之盛世,正是修书以彰文治之世。”

    “有理!”

    “那便下旨筹备此项工程,广募才华卓越者之人,参与纂修。”

    “也省得天下文人们太闲,除了伤春悲秋,竟不能社稷苍生做些事。”

    朱翊钧答应了沈一贯的请求。

    现在的大明的确不差钱,更不缺文人,还不缺各类新出的书籍,故而正适合做这样的工程。

    大搞基建、促进就业、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仅仅是指交通、水利这些工程才算基建。

    文化上,组织大量文人对中华文明继续大的辑录与整理,以达到保存与发扬相关文明基因的目的,也算得上是基建工程的。

    但朱翊钧不满足于此。

    他大兴文教还有要开启民智的意思。

    所以,朱翊钧这时就继续说道:

    “在令天下人广献图书后,用来编《万历大典》还不够,还要在各省各府州县增设公共图书馆,以及两京也要设国家图书馆,将天下各类书籍抄录刻印出多套来,存放在各大公共图书馆,供天下士民查阅;凡本族纳税良户皆可凭户帖进入这样的图书馆,以利民众看到更多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