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七章 战神出关
“这位太子倒是个妙人。” 回到方府的霍健坐在方护书房内,随手端起桌上的茶水笑道。 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军机处首席阁老,此时却如一个拘谨的孩童一般,恭敬的站在一旁。 霍健将茶杯放下,方护则赶紧拿起一旁的茶壶将杯子倒满。 “依着兄长之见,下一步该怎么做?” 方护放下茶壶,轻声问道。 霍健想了想,道:“搞权谋我是不如你的,炎朝如今的局势也不是你我一人能够左右的。” 对于此时的霍健来说,长安城内外的局势如何,他作为一直隐藏在幕后的人可以说是洞若观火。 “从太子在含元殿里的举动和今日去南城兵马司的行为来看,他也意识到想要在长安城里站稳脚跟只有一个法子。” 霍健虽然对政治不擅长,但是作为前世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军事家,战略眼光非一般人能及。 “兄长的意思是?”方护的能力则和霍健相反,军事上他虽然不在行,但搞政治却是一把好手。 “无非就是要拿北山蛮当做筹码,让长安城内各方势力在北山蛮的压力下能够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合作。” 霍健打从方护将含元殿的事情给他复述一遍,就敏锐的察觉到了梁俊的目的。 “北山蛮发生了什么事,其实对现在的炎朝来说意义都不是很大。就算太子嘴里的那个铁木真当真也来到了此间,对中原的威胁也没有太子说的那么严重。” 方护虽然当了一辈子的权臣,可终究是没有亲自到边境带兵打仗的,一线经验不足,就算满腹算计也难免没有霍健这种格局。 霍健见方护面露疑惑,微微一笑道:“太子既然要那个叫周邦彦的来作证他的话,无非是让你们关心则乱。行军打仗不是那么简单,北山蛮人想要破了长城更是难比登天。” 说到这,霍健站起身来拍了拍方护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来,淡然道:“就算北山蛮的人破了长城,有我在,他们也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这一句话,轻描淡写,却让方护打心底充满了安全感。 是啊,自己的兄长是谁?那可是面对匈奴都未有一败的霍去病,就算北山蛮当真突破长城防线,有自己的兄长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兄长所言极是,北山蛮比之匈奴又如何呢?” 方护看着眼前这位依旧年轻的兄长,脸上露出崇拜的神色。 前世里自己这位兄长英年早逝,只留下了让人难以超越的高峰。 自己终其一生都在追随着他的脚步,可无论如何的努力,在方护的心中,他始终活在这位同父异母兄长的背影下。 这让方护对霍健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畏惧和崇敬,这种敬畏和憧憬已经形成了一种本能,深深的刻在了方护的灵魂中。 不管轮回转世多少次,都无法将之磨灭。 “那依着兄长所见,咱们接下来是配合太子,或者置之不理,又或者说是...”方护抬起手来,做来个杀掉的手势。 霍健摇了摇头,双手后背,在书房之中踱步,眉头微皱:“话虽如此,可北山蛮终究是不能不防。” 说到这,霍健面露迷茫之色,坐在了方护的对面,轻声道:“子孟。” 方护一听兄长叫自己的字,浑身一紧,赶紧正襟端坐,看着霍健恭敬道:“兄长。” “愚兄这些日子以来翻遍史书,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疑惑。昨日里太子又说了上下五千年,这个疑惑反而越来越重。” 在方护的心里,自己的兄长历来是无所不能的存在,前世里自己年幼时期便被兄长带到长安, 每次兄长出征,方护每日里在府门口翘首等待,等着自己兄长得胜的消息。 每一次捷报的骑兵高昂嘶哑的声音在长安城内响起的时候,年幼的方护整个人都激动无比,浑身的血液像是要沸腾一样。 每一次的捷报都在刷新着方护和长安城内所有人的认知,方护就是在兄长一次又一次匪夷所思的胜利的洗刷下成长起来。 在他的心目中,这位兄长永远是个那个战无不胜,光彩照人的模样。 他从未在兄长的脸上见过现在这种迷茫,饶是方护心理年纪远超霍健,当他见到这种迷茫出现在这位霍家战神脸上的时候。 一股无力感和绝望在方护的心里油然升起,究竟是什么样的疑惑,能让自己的兄长露出如此神色? “兄长,是何等疑惑,竟能让兄长这般困惑。”方护的声音忍不住的在颤抖。 霍健自然也察觉到了方护的变化,摇头苦笑,示意他不必紧张,故作轻松道:“当年我带兵出塞,与匈奴作战,以为灭了匈奴,天下百姓便再也不用受外族叩关之苦。以为将匈奴打疼了,打怕了,打散了,打绝了,我大汉王朝便再无和亲之辱。” “我和舅父打退了匈奴,又有了乌桓,韩励打退了乌桓,又有鲜卑,鲜卑之后有突厥,突厥之后有契丹,契丹之后,更是有了靖康之难。” 说到这霍健的眉毛微微跳动,对于方护转述的梁俊所说的宋朝之事,霍健是哀其不幸,怒其无能。 “难道就没有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可以解决我中原天朝与北方游牧之间这千年之久的恩仇么?” 霍健的眉头皱的跟紧,仿佛是在自言自语,拳头攥紧,有些咬牙切齿道:“难道就得一直这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才行么?” 方护没有说话,也不敢说话,他知道在这方面自己无法开导兄长,却又不忍心兄长这边难受。 霍健悠悠的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子孟,我中原的百姓是百姓,可谁又知道匈奴的百姓也是百姓。他们也是爹生父母养,也是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病了会死,亲人死了也会痛哭的。” 他的拳头越攥越紧,说到最后,整个人已经陷入了一种近乎偏执的迷茫。 “当年我也曾坚信,只有将他们赶尽杀绝,才是最好的办法。可史书告诉我,这是错误的,每一次我们将他们打痛了,打残了,长则五十年,短则二十年,他们总会卷土重来,带给我们更大的痛苦。难道就没有一种办法,能够让他们和我们永远放下刀兵,休生养息么?” 方护有些错愕,他实在不敢相信,这样的话居然出自自己这位手上沾满匈奴人鲜血的兄长之口。 “当年愚兄的麾下也曾有不少的匈奴士兵,在愚兄的眼中,他们虽然野蛮虽然无礼,却并非常人所认为那样不通教化。只要用心教导,他们也可以脱掉兽皮换上长衫,也可以学习我汉家礼仪,甚至在很多方面比我想象的更好。” 霍健说到这,迷茫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像是回忆起前世里美好的回忆。 方护多少也能了解兄长这种想法的由来,毕竟当年霍健能够创下那么多战争奇迹,和他个人能力分不开。 但也和自己兄长善于利用匈奴人有关。 在兄长的麾下,有很多匈奴兵心甘情愿为他所驱使。 想通这一点,方护对霍健有这种想法也释然了。 “兄长...”方护的嗓子有些干,张开嘴却不知说什么好。 霍健摆了摆手,面带苦笑:“是我想多了,子孟不必在意。” 他说着,站起身来,像是想起什么事来,脸色恢复如常,道:“这位太子还真是个妙人,日后有机会,我倒是想和他好好聊一聊。” “兄长何出此意?”方护有些好奇,不知霍健为何这样说。 “无论如何解决愚兄的这个疑惑,如何处理山蛮的问题,有一点是必须的。” 方护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霍健所指,应声道:“国力。” “没错,想要解决山蛮问题,靠嘴巴说是没有用的。想让他们妥协,或者按着我们的设想走,须得有强盛的国力。”霍健说完,沉默了一会,端起茶水来,缓缓的道:“子孟,愚兄在长安也帮不上你什么忙。如今太子既然回来了,愚兄待在长安更加没有意义。” “兄长的意思是?”方护察觉到霍健的想法,试探性问道。 “既然你已经在军机处公布了我的身份,我只有去长城边境对你才最有帮助。”霍健站起身来,看着方护郑重道:“你最近安排一下吧,明年开春便将我调往长城边境,北山蛮那里不管如何,我替你看着。太子既然能靠着北山蛮在长安站稳脚跟,有我在关外,你也能在长安更有话语权。” “至于炎朝这盘棋能不能下活,就是你们的事了。”霍健露出开怀的笑容,轻声道:“活在塞外的霍去病,才是真正的霍去病。”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