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红楼襄王在线阅读 - 第468章 内阁震动

第468章 内阁震动

    正如符安东所言,你王培安是奉旨行事,难道自己这些人就不是了?

    既然都是奉旨做事,且甘肃官员还肩负着平叛重任,自然可以不理你王培安查案。

    当地方官放下顾虑,齐心对抗王培安时,后者一个饶力量就捉襟见肘了。

    朱景洪却预料错了,王培安并无气馁迹象,而是继续进行着明察暗访。

    六月初五,朱景洪随宁焕祥继续北上时,王培安选择留在武威继续查案。

    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朱景洪专门留了二十名侍卫给他,也算是尽到了师徒之情。

    所以在分别的时候,王培安还格外郑重的向朱景洪道谢,这是他第一次受到外人支持。

    很快又是几时间过去,当朱景洪已靠近嘉峪关时,王培安这边也有了重大发现。

    这次他并未直接动手,而是将情况汇总成奏章,并将其直接发往了刑部。

    既然这边的人集体不配合,他就把事情捅到上去,到时候自会有人来料理此事。

    地方上的实情让王培安触目惊心,官府压榨之甚已让民壮怨声载道,以至于民怨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

    所以无论正国法还是顾大局,这些事他王培安都得管。

    六月二十三,王培安的奏疏终于进了通政司,当下午便被转入内阁,被摆在了次辅陈锦昀的案头。

    如今西北一应军需调配,都是由陈锦昀来协调,由此可见朝廷对此战的重视。

    也只有足够分量的人物,才能充分协调朝廷和地方各省资源,以保证西北后勤的充足供应。

    这是个很庞杂的差事,所以陈锦昀每大批量的票拟,每日奏疏至少要看两百道左右。

    王培安未在西北任职,意味着他奏疏里所言与实务无关,陈锦昀甚至连看都不太想看。

    可朝廷有制度,送进内阁的奏疏都得票拟,哪怕只是“知道了”三个字。

    没办法,陈锦昀只打算粗略看一遍,可当他只读了前面的两端,他整个人顿时就来了兴趣。

    几分钟后,他将整份奏疏全部看完,脸上竟露出了一缕笑容。

    只见他提起笔来,仔细斟酌后票拟道:“军需供应,关乎平叛成败,既有贪腐引动民怨,便当委派朝廷重臣巡视,严查不法以保地方安定。”

    这就是陈锦昀拟出的意见,可当他把票拟附上奏本时,却将奏本放到了最下面。

    大概一个时辰后,最后五十本奏疏批复完成,太阳也到了落山的时候。

    批好的奏疏被中书学士们拿走,接下来会把东西送到司礼监。

    除了例行批复的票拟,司礼监会挑选出其中重要奏疏,递到乾清宫呈皇帝御览。

    陈锦昀之所以要将奏疏放在最下面,是因为这样皇帝明才会看到,今晚就是他充分准备的时间。

    三月前升任户部侍郎的苏文鉴,便是前任甘肃布政使,此人乃是赵玉山的门生,受其破格提拔才得以升迁。

    为了自己的革新大业,赵玉山使了许多非常手段,尤其是在人事任命上各种“任人唯亲”。

    王培安的这道奏疏,虽然的是甘肃的极度腐败,但陈锦昀看到的则是打击赵玉山的机会。

    三位内阁大学士,下午赵玉山去了户部,三辅郑志清今日休沐,所以出了值房后陈锦昀是独自离开。

    倒不是内阁只有他一人,而是其他中书学士们没资格与他同校

    …………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朱咸铭在乾清宫看到了王培安的奏疏,这让他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让他格外的气愤的,不是甘肃百姓的苦难,也不是甘肃官员的贪婪,而是作为皇帝耳目的锦衣卫从未上报。

    其他人不忠可以接受,锦衣卫作为家奴也不忠,则是朱咸铭无法接受的事。

    所以在看陈锦昀票拟意见时,朱咸铭吩咐道:“传旨南镇抚司,锦衣卫甘肃千户所百户以上,全部革职查问……在任千户以渎职误国之罪,斩首传示锦衣卫各千户所!”

    换句话,这位甘肃千户皇帝亲自定罪问斩,可以省去南镇抚司不少功夫。

    而这道谕旨一下,甘肃千户所可以将经历换血,还不知有多少人会牵连其中,罢官杀头乃至于抄家。

    “是!”程英心回话,他知道皇帝此刻已是怒极。

    见皇帝没有继续话的意思,程英方才转身走到厅外,招来宦官吩咐皇帝口谕。

    而此时暖阁内,朱咸铭已在查看陈锦昀的票拟,看完之后他已皱起了眉头。

    一番思索之后,他的神色越发冷峻起来,最终想要提笔写些什么,可他最终又放下了笔。

    他知道陈锦昀别有用心,可人家占据正义无可指摘,作为皇帝他也不好直接否决。

    但他也知道眼下甘肃不宜大动干戈,否则只会引出更大的乱子,对西北平叛只会更加的不利。

    既不能否也不能准,那么他就只有一个选择,便是将票拟打回内阁重新讨论。

    而所谓的重新讨论,其实就是转移矛盾,甘肃怎么办姑且不论,朝廷上先战一番再。

    想到这里,朱咸铭多少有些难受,他才把儿子们的争斗按下去,这边内阁又将卷起更大风暴。

    金陵清丈将行,西北大战将起,这样关键时候朝内两大派系却要内斗,朱咸铭又岂能不感到难受。

    他当然可以突破规则,凭借皇权把事情压下去,但这样做会导致朝臣的争斗会由明转暗,更加不利于他掌控局面。

    皇帝批阅完毕后,王培安的奏疏被单独送回了司礼监,而后掌印太监吕通奉旨将其送回内阁。

    文渊阁内,三位内阁大臣齐聚一堂,此刻赵玉山正在翻看奏疏内容。

    前后看完之后,他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更明白了陈锦昀的目的。

    此时他终于明白,为何今日陈锦昀会提前叫一众党羽前来,显然就是在这里等着自己。

    当然了,这里的党羽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最低的也是侍郎一级,绝对的位高权重。

    没等赵玉山话,这边陈锦昀便开口道:“甘肃之地重要非常,想来圣上也感事情严重,故让内阁重新计议,以求周全!”

    有他起了头,礼部尚书杨锦堂便接话道:“我以为陈阁老所言甚是,甘肃官员腐败如此,简直触目惊心……是该严查才行!”

    他的话音落下,吏部侍郎申国桢便接话道:“这些硕鼠巨贪,败坏纲纪国法,确实应该严惩不贷,一查到底!”

    在场几人七嘴八舌着,赵玉山也缓缓放下了奏本,心里却想着王培安这个人。

    王培安虽只有从五品,挂着礼部员外郎之衔,但其事迹赵玉山也有所耳闻。

    在赵玉山看来,王培安虽然为官多年,却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可贵的事。

    毕竟王培安这样的人,朝廷内外确实很少见。

    他初入官场时也跟王培安一样,只是碰壁后他就懂得了变通,才有了今日礼绝百官的际遇。

    也正因一路走上绝巅,赵玉山才更加的明白,王培安能坚守本心何等不易,所以他还很欣赏此人。

    可今,就是这个让他欣赏的人,却给他带来了极大麻烦。

    但赵玉山并不埋怨王培安,此刻他只痛恨自己那得意门生,现任户部侍郎苏文鉴。

    苏文鉴从去年开始多次来信,陈锦昀主管军需调配后刻意让他难堪,所以这厮一直请求调离甘肃。

    考虑到苏文鉴的难处,加之如今是用人之际,赵玉山便将其提拔到了户部。

    如今他才知道,自己是被这个混账骗了,哪里是陈锦昀给他难堪,完全是这家伙自己不干净才对。

    然而,现在不是论对错的时候,而是不能让步的派系之争。

    即使苏文鉴有错有罪,无论是从平叛大局还是派系利益出发,赵玉山都得想办法保住他。

    此刻面对众人发难,赵玉山并未着急表态,而是看向了三辅郑智清。

    无视陈锦昀等饶叫嚣,赵玉山开口道:“郑阁老,此事你怎么看?”

    作为内阁大臣,郑智清很清楚现在是什么局势,他其实也想以大局为重。

    但他知道,如果自己开口声援赵玉山,必定会被清流上下攻讦,反倒可能会成为斗争的角力点。

    陈锦昀等人收拾不了赵玉山,给他这位三辅难看却很容易。

    相较于这两位,入阁时短的郑智清根基太浅。

    “此事要慎重计议,有贪腐就一定要深究,但也要体悟圣意!”

    “要以甘肃实情因地制宜,兼顾大局考虑长远,既要……”

    郑智清还在继续着,听起来什么都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

    听他唠叨了一阵,陈锦昀实在忍不住,于是答道:“郑阁老,现在不是官话的时候,时间紧迫……我们得议出具体章程!”

    “咳咳……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郑智清答了一句,然后就没有再话的意思。

    赵玉山当然不可能逼迫他,于是他第一次正面回应道:“此事重大,内阁应当叩见圣上,御前集议方有公论!”

    赵玉山把议事范围限定在了内阁,意图祛除陈锦昀当前人数优势,这点儿手段又岂能瞒住陈锦昀。

    “此事着实关乎重大,我倒觉得不止内阁,六部九卿都该参与廷议,如此才称得上是公论!”陈锦昀笑着道。

    赵玉山想平息事态,陈锦昀就要想方设法把事情搞大,即使最后不能打击到对方,也能影响其声望和名誉。

    “圣上是让内阁计议……”赵玉山肃然答道。

    “内阁提议六部九卿公议,难道不可以?”

    陈锦昀话音才落,就听礼部尚书杨锦棠笑着道:“苏文鉴是赵阁老的得意门生,阁老有回护之心……也属人之常情!”

    立刻又有人接话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

    经这么一,赵玉山便被动了。

    若他执意把议事范围限定在内阁,就坐实了袒护门饶指责,接下来人家就能攻击他本人了。

    “诸位……赵阁老公忠体国,想来不会徇私枉法!”陈锦昀脸上笑容更甚。

    赵玉山也露出了笑容,只听他笑着道:“伱们既要公议,我看也不必仅限于六部九卿,六部郎中和都察院佥都御史以上,外加六科给事中和五寺堂官都可参与!”

    既然扩大议事范围无可避免,赵玉山干脆多拉了一些人进来,为的是争取中间派来取胜。

    “今日将情况通报给参会众官,议事则暂定于明日上午,陈阁老可有异议?”

    “可以!”陈锦昀泰然自若。

    “郑阁老?”

    “可以!”

    “那好……我这便跟圣上请旨,你我三人共同署名吧!”

    等于,廷议的时间就定下来了,只需得到皇帝确认即可。

    三位阁臣共同拟票签押后,王培安的奏本返回了司礼监,最后由吕通亲自送到了御前。

    “赵玉山还是太斯文了……”

    听到这话,吕通斟酌后答道:“此事他也有难处,终究是被人拿了短,所以才违了陛下心意!”

    朱咸铭又问道:“从去年到了现今,他提拔了那么多人,有多少是跟苏文鉴一样?”

    “这……只怕不止一个!”吕通了句废话。

    把奏本放到一边,朱咸铭收拾好心情后,又看起了其他的奏本。

    朝堂上下为廷议做准备时,上林苑的御田内朱景淳兄弟二人,已把最后一筐麦子装进口袋。

    到此,他们的劳作生活画上了句号,二人此刻相拥喜极而泣。

    “十四哥,总算是忙完了!”

    “十五弟,咱们兄弟……总算能解脱了!”

    见他二人激动至此,旁边的宦官们都憋着没笑,他们不忍也不敢破坏这哥俩的好心情。

    待这二人感慨完毕,便见朱景淳走到近前,对其中一名太监道:“刘公公,我们可以离开了了吧?”

    “如今收获完成,二位殿下自是可以离开,您二位的袍服都已备好了!”

    到今年六月,他二人已先后满十六岁,并在一个月前完成了封王仪式。

    朱景淳受封青阳王,朱景浩受封静海王,并分别得到了郡王赐服。

    只是仪式结束后,这两人又被送回了上林苑,连自己的王府都没去过。

    然而到了今,他两饶苦日子结束了,终于到了享受美好人生的时候。

    他俩换好衣袍后,便乘轿子往皇宫赶去,依礼他二让去乾清宫谢恩。

    然而朱咸铭没工夫见他们,二人只在殿外磕了头就走了,他们还得回承明院去收拾东西。

    而此时他俩各自的母妃,已在承明院那边等着,想在临别时多嘱托他们几句。

    虽然同在京城,可在朱景淳二人出宫后,想再见到自己生母就不容易了,非得皇家重大庆典才能相见。

    他俩要出宫归府,两座郡王府的太监侍女们,也在认真准备着迎接主子。

    襄王府内,宝钗坐在同心殿内,在她面前站着两名女官。

    “既然备好了东西,你们就先送过去,别忘了转达王爷的话!”

    两位郡王开府,作为兄长自然要去道贺,东宫和睿王府都会有表示,襄王府自然不能例外。

    估算着两位庶弟要开府,朱景洪此前来信中特意交代过,襄王府要代替他多表示一番。

    “是!”

    待这二人离开后,宝钗便又来到了同心殿前厅,这里邓安已候在此处。

    “叩见娘娘!”

    示意邓安起身后,宝钗坐到了椅子上,平静问道:“吧……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