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八百长短亭在线阅读 - 对不起了文丞相

对不起了文丞相

    与落雁花魁分开已经是远天拂晓的时候,王庸拿着酒壶缓缓向口中倾倒。看着天边一抹鱼肚白浮现,王庸收起酒壶,准备去街边的早市吃个饭。

    清晨刚刚鸡鸣的时候,南宋的百姓们已经忙碌起来,各类饭食点心琳琅满目,小贩的吆喝声,妇人的叫骂声,食客的说话声杂在一起,给平淡的生活染上些烟火。

    王庸在一个年纪不大的夫妻摊上要了一份馄饨,听着周围嘈杂的声音,心中也有些唏嘘。

    自己孤身一人来到这里,已经八天了,说不怀念以前的生活,肯定是假的。

    他怀念那个蒸蒸日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怀念自己的父母双亲,怀念宅在空调房里打游戏的日子,怀念各种各样的吃食,怀念发达的科技,更怀念顺滑的厕纸……

    一边怀念,王庸一边吃完了一碗馄饨,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回家里。

    又百无聊赖地背了一上午《尚书》,吃了午饭,王庸倒头就睡,一觉睡到了第二天。

    用膳,背书,用膳,睡觉,听曲,夜会落雁,回家睡觉。

    王庸在南宋的日子就这样悠闲且平淡地度过,眼看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的日子就要到了。

    “王庸,你准备得怎么样了?”王七随口问道。

    “一般般吧,明天就要赴考了,尽力而为呗。”王庸也随口答道。

    王庸对建康府的一家人没有什么归属感,一个位高权重的爷爷,一个皇族出身的母亲,一个卧病在床他连见都没见过的父亲,以及一大群亲戚。

    王庸很想考取功名,主要是因为他想要离开建康府,不再受原身家庭的束缚。***怎么说来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王庸深以为然。

    转眼间便到了考试的日子,送王庸赴考的只有他名义上的妻子赵春分,他的母亲和发小王七。

    王庸过了搜身,一个人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考场,与旁边两位仁兄互相致意,便钻进了自己的小屋子考场。

    发卷,王庸提笔,他本以为第一科会考大经,诗书礼易,结果是唐朝时候的考试形式——帖经。所谓帖经,就是填空,填儒经和道经的空缺,还净是些“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耳熟能详的语段。

    王庸有些想笑,但转念一想,古代人一辈子充其量看两本长篇小说,也就释然了,反正对自己有利。

    填完了帖经的十题,王庸等了许久不见有人收卷,就倚靠着小屋的墙睡了起来。有韵律的呼噜声随之响起,这下监考官来了,一巴掌给王庸拍得眼冒金星。

    “考,考完了吗?”王庸含糊地说。

    监考官见状有些恼怒,但认出是大名鼎鼎的王庸王子晏,建康府的混世魔王,也没有太发作,只是冷冷地告诫了几句,便匆匆离开了。

    王庸只能无所事事地挨到收卷。

    收了帖经的卷子,发下来了两大张密密麻麻的题——这一场考墨义。

    王庸没有多想为什么南宋朝廷用唐朝的制度一点不变,王安石不是变法也变了科举制度吗,一模一样真的好吗,只是给南宋政府扣上个无脑的帽子就开始答自己的题。

    五十道经义试题,这一场对于大宋诸多考生来说应该是最简单的一场,但对于王庸来说却是一场噩梦。

    中国古典文献学挂科的王庸,对简简单单的试题却无能为力。终于熬过了这一科,王庸长出口气,等待下一科的试卷。

    “忠君爱国之词,不限词牌。”

    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让王庸狂喜不已——考辞赋!就算不算南宋往前的诗词大家,此后也是有近千年的时光,何愁找不到好的诗句!

    不一会,王庸就不再狂喜,垂头丧气地想不起来后世的词赋,元曲,明剧,清小说,词在后世的发展可谓是不忍直视。王庸只好回望南宋,辛弃疾!文天祥!忠君爱国何能不提这二位。

    辛稼轩在世,但是文丞相又没有出生,王庸大手一挥,心中暗道,“对不起了,文丞相!”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cao,百炼之钢。”

    “人生翕炊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jian雄过此,仔细思量。”

    洋洋洒洒写下文天祥文丞相的《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王庸心中还是有些愧疚,他把题目改成了《沁园春·题张许二公以明志》,这千古之词,就此与文丞没有半点关系。

    兴许五六十年后的文丞,会注视着张许公庙,默念着《沁园春·题张许二公以明志》。

    王庸走出考场,脸上带着无比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