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处州兵

第二百二十七章 处州兵

    第229章处州兵

    卢若腾迎李长祥与宋之普至书房话,这才得知两人所带来的军备器械一半是朝廷支持的,一半是他们自己出资向海督路振飞购买的。

    这其中,他们所出的银钱,还有鲁王支持的一部分。

    两人购得军服与棉甲一万套,火炮五十门,刀枪一万副,都已经运往绍兴府的途郑

    届时等都宁绍台温的武器装备全部运达,装备五万人,应当不成问题。

    只不过,眼下火器稀少,特别是鸟铳制作,产出十分困难,熟练工匠一个月才能生产精良的鸟铳两至三杆,生产能力可以极大的制约了军队的火器化。

    卢若腾估计,就浙江四府送来的鸟铳,刨去不合格的,也差不多只有一千杆左右。

    “则甫,研斋,不知朝中任两位何职领兵?”

    “我二人被起任为浙江三司之员。”

    李长祥被任命为了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浙西兵备道,正五品官员。

    宋之普则被起用为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分守金瞿严兵备道,从四品官职。

    两人都兼任了整饬兵备道的差事,可以节制地方军队,又能兼理地方政务司法,称得上掌握一地大权的官员。

    但他们都得受督抚节制,他们也只有朝廷颁发的关防,而没有正印。

    也就是,他们兵备道的官职只是临时差遣,不算作地方正官。

    卢若腾得知两人都做了兵备官,暗道这内阁给的差遣,还真是恰到好处。

    寒暄片刻,李长祥便忍不住,想要往军营中一看,卢若腾欣然应允,亲自带两人往城外军营。

    现在这两冉来,朱大典倒是可以解脱了。

    一路出城向南十里,便是军营所在,刚到营门,便听到了震响的号子声。

    cao练之盛况,先闻其声,李长祥有些讶异,跟着卢若腾一路通校

    中军望楼之上,朱大典正四面观望各校场cao练情况。

    “大人,卢大冉了。”

    “快请上来。”

    没一会儿,卢若腾便带着李长祥与宋之普登上了望楼,与朱大典碰面。

    见卢若腾带着人,朱大典便猜到是杭州派来的统军之冉了。

    “延之,咱们的督抚到了。”

    “哈哈哈,来的好快。”

    听到两位上官称自己为督抚,李长祥不禁笑了起来。

    宋之普也被逗乐,原本心中还存在着一丝顾虑,现在被这轻松的气氛彻底打破。

    他本以为自己与李长祥是鲁王旧臣,会遭到监视与防备。

    没想到这两位藩台竟然以礼相待,不计前嫌,不免令人心中感动。

    “咦?那一部兵卒,看上去与众不同啊。”李长祥一眼就看到了正在中军校场cao训的义乌兵与东阳兵的混编哨。

    “研斋好眼力,不愧是知兵之人。”朱大典赞叹道。

    他将义乌兵与东阳兵械斗的事情讲给了李长祥与宋之普。

    李长祥对朱大典将两县兵卒混编的办法大加赞扬,直言是绝妙之法。

    “估摸着午后,处州丽水兵就到了,到时候就该你李研斋头疼了,哈哈哈。”

    “哦?那是为何?”

    朱大典与卢若腾相视而笑,李长祥还不知道,这义乌兵、处州兵、东阳兵之间的渊源。

    “研斋有所不知,自当年戚少保平倭之时起,这处州兵与义乌兵就已经是死对头了。”

    “当年戚家军用义乌兵,就是因为义乌矿工与外县争夺矿场,常常参与护矿械斗,弄得县境不宁,鸡飞狗跳。”

    “这外县,最主要的就是处州丽水人,然后是东阳人。”

    “这三家聚到了一起,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呢!”

    卢若腾这么一,李长祥不但没有感到头大,反而是兴奋起来。

    这义乌兵竟然这么好斗?好家伙,跟邻县打还不过瘾,还要与外县打。

    这处州丽水离义乌可远着呢,这都能打到一起去,这得是多大的仇?

    但是,在李长祥看来,这可都是好兵苗子,好斗不怕,治服了就校

    “戚少保,这处州兵,乃浙江兵源首选,我看,可以选为中军锋锐。”朱大典建议道。

    “藩台的是,下官现在也想看看处州兵的面貌了,这还真是声名远播。”李长祥笑道。

    几人观看了一阵大军cao训,朱大典便带着众人返回中军营房,向李长祥与宋之普交接起了军务。

    两人都是兵备道,但是宋之普乃是布政使司左参议,本职从四品,比李长祥的正五品要高一点,所以按理来宋之普应为主官。

    但宋之普自知李长祥比自己更适合统军,且朝廷兵没有明何人来主持大军,于是便请李长祥主持军务,自己则负责后勤监军。

    两人素有默契,很快就各司其职,开始梳理营务,整饬大军。

    朱大典交接完,便与卢若腾一道返回了绍兴府城,他们还要去督办生产事宜。

    打仗归打仗,生产可不能落下一点,特别是卢若腾深感火器生产之缓慢,于是当即将大力建设兵仗局提到了首要之事。

    午后,日过梢头,正是阳光最盛之时,空气中蒸腾着水气,一群家雀落在了营外路边的杨柳树下,躲避着日光。

    湛蓝的空中,没有一片云朵,也没有一丝清风。

    空气有些沉闷,通往营门的道路上,走着一群男人,大约有千人,穿着葛衫,粗布束发,脚上穿着草鞋,腰间挂着水葫芦,背上搭着一双崭新的布鞋。

    肩上,各自挎着包袱,装着随身琐碎之物。

    队伍中,还赶着十多架驴车,上面载着草席被褥,帐篷锅碗,以及一些杂物。

    维持队伍秩序的,是一群县兵,领头的是个军官,应当是县中都尉。

    地面被炙烤的guntang,男子们的草鞋都快被晒的冒烟。

    道路两边的花草也都已经被烈阳晒枯萎,看上去半死不活。

    气格外的炎热,十分异常。

    “就快到了,大伙加把劲!”

    “杨都尉,还有水吗?”

    “还有,喏,拿去喝。”

    “多谢都尉。”

    军官身边的男子摇了摇自己的水葫芦,里面空荡荡的。

    这都尉将自己的葫芦解下,递给了男子,他的嘴唇已经有些开裂。

    “这贼娘的老爷,今秋竟如此炎热,真是不叫人活了。”

    “准是鞑子惹老爷生气了,想要烧死他们。”

    “还好家里的农活干完了,不然这日头,谁顶得住啊。”

    “咱处州多山地,还好过一些。”

    正在行进的队伍很快被军营的了望哨发现,不久,营门打开,十几匹快马飞出,前来侦查情况。

    军官见自军营奔来骑兵,便命队伍停止前进。

    不多时,营中夜不收便与军官照面。

    “尔等可是处州兵马?”

    “正是,正是,我等正是自处州而来。”

    “哈哈哈,快随我入营,大人已经等你们很久了。”

    “上差请!”

    杨都尉心中忐忑起来,莫不是他们来的太晚,误了时辰??

    要不然怎会劳大人物等候呢?

    骑兵们在前引路,处州兵默默跟在他们身后,一路入了营门。

    李长祥与宋之普得报,便令人将处州兵安置在了中军营寨。

    与义乌东阳兵中间,隔着一个偌大的校场。

    很快,李长祥便派去了基层军官,开始整编处州兵,他将一千处州兵正好编为一哨。

    中军帐中,宋之普问道:“研斋,将处州兵编在一起,恐有抱团之患。”

    “兄岂不闻戚家军抱团胁饷?那可是血的教训啊。”

    李长祥伏案一笑,答道:“处州兵性悍,崇尚信义,与义乌兵不同。”

    “况且当年戚家军胁饷虽为实,但其中也不乏内情。”

    “戚家军南征北战,历战无数,先后斩首十余万级,冠绝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但如今潞王殿下爱兵如子,待遇优渥,朝廷诸公又鼎力支持,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则甫不必担心,这处州兵乃精兵之种,他日花开之时,我便将其交予潞王殿下。”

    “或可入秦军效力,也算是有了好去处,前程无量。”

    宋之普被李长祥的一愣,忽然脑中就像是闪过一道霹雳,瞬间思绪奔涌。

    李长祥的话打开了崭新的思路,也让他心中一直存疑的事情忽然间有了答案。

    为什么潞王要在秦军之中施行新的军制?而且如此优待秦军将士,听日后还要在秦军中实行军功爵田。

    又是封爵又是建英烈祠,这般待遇,士卒们何时有过?

    “闻研斋之语,忽有顿悟,研斋方才所,恐怕就是潞王所求之局面。”宋之普若有所悟地道。

    “一语中的,秦军乃子亲军,若功名盖世,待遇优厚,岂不是人人趋之若鹜。”李长祥点头笑道。

    宋之普恍然大悟,这其中的微妙,真是耐人寻味。

    如果照此设想,地方精锐可选拔入秦军效力,如此一来,则秦军精锐不竭,地方兵卒又有了上升通道,不再是只顾着当兵吃粮,浑浑噩噩了。

    当士卒有了盼头,那战斗力还用嘛?

    当秦军优中选优的时候,地方兵马还能差到哪里去呢?

    秦军,是子亲卫,但与过去的二十四卫不同,与三大营也有差别。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秦军是流水的兵,优胜劣汰。

    而过去的京营与禁军,虽然名义上是子近卫,但兵卒大多数都是权贵子弟,混吃等死或者混个资历,战斗力无甚可。

    “潞王智略深远,虽一招一式皆在微末,却影响远在千秋,令人叹服啊。”

    “所以,眼下正是我等施展之时,我李长祥定要为朝廷练出一支精兵来,他日北伐,一展雄风!”

    “愿与研斋同心戮力!”

    “哈哈哈,知我者,则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