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五章 赣南雷火急

第二百八十五章 赣南雷火急

    第287章赣南雷火急

    九江城,总督幕府。

    洪承畴与一众幕僚正在筹划着对赣南三府的新一轮进兵方略。

    明军以万安县为中心布防,抵抗的十分坚决。

    清军已经有半个月没有进展,在持续的与明军战线拉锯。

    堂中,站着幕府的文武官员,他们正坐在堂中,等待着洪承畴的指示。

    洪承畴盯着公案上的形势图低头沉吟着,他已经知道他的对手是四省总理张国维。

    他与张国维,曾经同殿为臣,算得上相识。

    对于张国维的能力,洪承畴是十分认可的,在大明,张国维算是为数不多真正知兵的文臣。

    现在自己之所以取得优势,还是因为张国维手头兵力微弱。

    他现在必须加强攻势,不能给张国维以喘息之机。

    只是,上几日,武昌的祖大寿发来的一封亲笔信。

    祖大寿想要发武昌兵马西进,围剿叛将王辅臣部,但是遭到了都统准塔的反对。

    准塔认为,都统金砺麾下有七万兵马,有他在,王辅臣翻不起什么风浪。

    武昌的大军应当南下,进攻长沙。

    两人各执一词,一个主张***叛,一个主张南下攻明。

    都统准塔十分强势,兵马实际掌握在他手中,对于祖大寿的军令,丝毫没有放在眼里。

    祖大寿知道自己根本不受信任,坚持无果,只能妥协。

    他其实是不主张主动进攻长沙的,因为明军在长沙周围早已布置好了防线,而且经营已久。

    若是强攻,必定会损失惨重。

    而长沙城又是坚城,有何腾蛟五万大军驻守,不是轻易能够拿下的。

    祖大寿的想法是先联合金砺平叛,扫平湖北,然后两军联手,自洞庭湖以西南下,攻常德,益阳,走宁乡,直捣长沙。

    这样就可以绕过明军平江至湘阴的防线。

    但是头脑简单的准塔认为,平江虽不好攻,但是湘阴却是地处平原,难道八万大军,还拿不下一个湘阴城?

    驻扎在巴陵的祖可法部两万人,屡攻平江不克,在准塔看来,一定是出工不出力,在糊弄事情。

    祖大寿本就曾经反复,或许是在故意给明军放水。

    这回,他坚持要亲自统军出击,准备一举拿下湘阴,打开局面。

    武昌城中,有原来左良玉军遗留下的重炮三十门。

    用来攻打湘阴,那是绰绰有余。

    祖大寿无奈,只能同意准塔的计划。

    但既然决定了要南下进攻明军,那就尽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祖大寿给洪承畴写了信。

    现在赣南两军胶着,洪承畴想了想,西进湖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便遣左良玉之子,左梦庚部七万人配合武昌友军援剿湖南。

    洪承畴是招抚江南大学士,又总督江南军务,且有便宜行事之权,所以他并没有将此事上奏清廷。

    堂中,洪承畴正准备开始部署新的军务,忽然瞧见有斥候跑而来。

    “报!”

    “启禀总督,饶州急报,明军三十万,已陈列我江西东北界线,有压境之势!”

    “章巡抚已拨兵马两万,交浮梁守将詹岱统帅,暂拒敌军。”

    “饶州、广信两府危急!”

    洪承畴闻讯大惊,堂中文武皆骤然色变。

    没想到明军竟然要进攻江西了,这是什么情况?

    苏克萨哈难道......

    “明军何来三十万兵马??”

    洪承畴满脸的难以置信,据他所知,在南直隶的明军就有将近三十万。

    若这个数字是真,那杭州朝廷带甲至少六十万。

    令洪承畴感到心惊的不是军队规模,而是扩军速度。

    由此能看出,朝廷的动员能力与经济实力。

    现在竟然能抽出三十万大军压境,看来苏克萨哈凶多吉少。

    洪承畴开始不安起来,现在江西大军的主力都在进攻赣南,赣北相对空虚,定然是扛不住明军三十万大军的进攻。

    眼下,只能是调兵回防,但前线的兵马一撤,赣南的明军定然趁机反扑,到时候就要两线作战,实乃是兵家大忌。

    堂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看洪承畴。

    洪承畴此刻就像是背上背了一座大山,压力重重。

    稍有不慎,江西局面便可能会崩溃。

    江西,乃是江南棋局的元之地,万不容有失。

    丢了江西,浙江、江西、湖广就会彻底贯通,大明的半壁江山,就会连成一片。

    这对于想要平定江南的清廷来,是绝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明军占领江西,就能和清军彻底划江而治,并且在水师强势的情况下,随时都会北伐。

    到那时,反倒是清军变得被动起来。

    洪承畴越想越觉得局面危急,额头上隐约都渗出了汗水。

    良久,他终于开口。

    “命驻扎在南昌的护军统领伊尔都齐率部速往饶州乐平布防。”

    “命总兵金声桓督军驻守上饶,护军统领顾纳岱扼守玉山县,阻击明军。”

    “调参将王体中部移军饶州德兴驻防。”

    “调参领代思齐令所部兵马往石门镇驻扎警戒。”

    “参领雷望江率部自星子县往都昌驻防。”

    洪承畴一道道军令,火速向各部传去。

    除了开始紧急在东北方向布防之外,洪承畴还强令负责督管南线战事的总兵柯永盛强攻赣南。

    西进湖南的左梦庚部,也得到了洪承畴速战的军令。

    现在,江西的清军三线开战,只要东北防线挡住明军的进攻,无论是西线还是南线取得进展,都能够破局。

    洪承畴布置完了军务,麾下的将官尽皆散去。

    正当他准备稍微歇息片刻之时,忽然他的心腹家丁送来了一封密信。

    洪承畴赶紧返回书房,关闭了门窗,匆匆看了起来。

    这是一封从京师发来的,落款已经是一月之前。

    上面写的是朝中的的情况,江南的连番失利,使得朝堂上的谴责声越来越大。

    就连一向很少话的礼亲王代善也发了话,摄政王用人不当,以致连战连败,实在是有损朝廷颜面。

    这让摄政王多尔衮的处境变得雪上加霜,代善的话,还是十分有重量的。

    最诡异的是,皇太后布木布泰,这次没有帮多尔衮话,罕见的选择了沉默。

    皇帝福临近来,也不再关心江南战事,而是频频问起陕西的形势。

    洪承畴从这封朝中友人发来的信件上,已经看见了朝中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多尔衮的地位,开始动摇了。

    朝中大变,为期不远!又到了考验人心的时候。

    这封来信,背后也有深意。

    洪承畴知道,这是自己的那位朋友在向他示警。

    如此关键的时候,他身为总督江西兵马的重臣,万万不能有失误。

    信中,皇帝近来将目光投向了陕西战事。

    这其实是在给陕西的英亲王阿济格施加压力。

    王辅臣叛变的事情,成为了阿济格难以抹去的污点,也成为了他被攻讦的破绽。

    皇帝将朝野目光引向阿济格,确是一招狠棋。

    但以皇帝的年纪,是不可能有此作为,这背后,都暗藏着皇太后布木布泰的影子。

    或许,还有其他饶出谋划策,比如同为辅臣的郑亲王济尔哈朗。

    又或者是肃亲王豪格!

    洪承畴将密信焚毁,觉得有些胸闷,出了书房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

    皇帝与皇太后急需他取得一场大胜,可是取胜又何谈容易?

    明军鸟集大军三十万来攻,他能保住江西全境就已经不错了。

    来自朝中的压力让原本就不堪重负的洪承畴一阵头晕目眩,身体摇晃起来。

    周围伺候的奴才们见状,赶紧搭手,将洪承畴抬到了卧房床上,又唤来了大夫为其诊治。

    “洪学士,你这是急火攻心了。”

    “唉,没想到我竟还能有这一。”

    躺在榻上,洪承畴怔怔出神,上一次令他感到心力交瘁的时候,还是在松山。

    下了江南之后,本以为自己再也不会有面临当时那种境地,可没想到,这回又重温了那种感觉。

    宿命,都是宿命!

    大夫给洪承畴扎了针,留了药方,便离开了。

    洪承畴休息了片刻,便不顾奴才们的劝,起身返回了正堂,开始谋划战局。

    明军分数路进击,他也只能分兵堵御,想来明军劳师远征,也带不了多少重型火炮,只要依托城池坚守,再以偏师游击,想来问题应当不大。

    现在,他最想知道的是这三十万明军统帅是何人。

    望着舆图,洪承畴陷入了沉思之郑

    ......

    赣州府,宁都县。

    十日之前,清军副将高进库率军五万,从乐安县出发,翻过层山,抵达梅岭驻扎,距离宁都城七十里。

    驻守在宁都城的是总兵李锦,麾下有五万原顺军老营。

    探得清军抵达梅岭,李锦急忙向张国维求援。

    他麾下五万人,大多都是老弱妇孺,能登城作战的人,勉勉强强能凑出个一万。

    面对五倍于己的精锐清军,李锦知道自己定然是守不住宁都的。

    接到宁都的求援,张国维亲自率标营与幕府星夜兼程驰援。

    清军一旦突破宁都,便会长驱直入,直击赣州府城。

    在吉安一线防御清军的兵马,后背就会暴露给从宁都突破的清军。

    届时,整个吉安的明军防线就会腹背受担

    赣州府,是支撑江西的最后根据地,绝不能让清军从宁都一线突破。

    五日前,张国维带着标营一万人与总理幕僚进入了宁都城郑

    总兵李锦见四省总理张国维亲自率军来援,感动不已,当即表了决心要与宁都共存亡。

    但算上张国维的标营一万,宁都守军不过才两万,面对清军高进库部的五万人马,还是显得有些单薄。

    最要命的是,宁都城中,可没有火炮用来御担

    从建昌府攻打赣州府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宁都方向,另一条则是石城方向。

    在宁都与石城之间,是山地丘陵,这两座城池,正好卡在通往赣州府的坦途之上。

    所以清军要么攻宁都,要么攻石城。

    昨日,负责分守石城的巡抚幕僚傅鼎铨前来宁都拜谒了总理张国维。

    两人商议了一番后,傅鼎铨便又连夜返回了石城。

    这两座城池,一座也不能放弃。

    他们必须死守才行,傅鼎铨麾下也只有一万兵马,大半还都是些新兵蛋子。

    原本以为清军只有高进库部的五万人,结果,就在今日明之时,石城守军传来了消息。

    清军广昌参将王得仁率军三万,已至白水镇驻扎。

    这白水镇,相距石城约八十里地,王得仁率军从广昌移镇到此,意图很明显,这是在为进攻石城做准备。

    张国维见清军想要双管齐下,同时对宁都和石城动手,心中焦急上火。

    以石城傅鼎铨的兵力,定然难以久守石城,可是现在宁都也面临大批敌军,实在是难以分兵援守石城。

    但石城若是丢了,他们坚守宁都也就失去了意义。

    无奈之下,张国维只能令李锦率所部一万人前往石城协助傅鼎铨。

    宁都,则由他亲自督标营把守。

    幕僚祁彪佳在城中募得壮勇三千,协助守城。

    徐孚远组织了一万民夫,负责守城物资转运。

    宁都的百姓得知是四省总理在此处亲自拒敌,也都纷纷出手相助。

    十一月初三,辰时。

    色灰蒙蒙,宁都城上,兵部主事杨廷麟披坚执锐,神情凛冽。

    忽然,城下有夜不收疾驰而来,冲着城头连声高喊道:“鞑子已过秀岭,正向我袭来!”

    秀岭,地如其名,乃是宁都县以北一处钟灵毓秀之地。

    草木葱茏,青黄叠翠,此时更是火枫映日,白霜铺染。

    这里距离宁都县约五十里,高进库将大军营寨安在了这里,开始为攻城做起了准备。

    他们此行翻山越岭,无法携带重型火炮,所以他在梅岭打造了投石车、云梯、攻城锤等器械,现在正在从梅岭转运至秀岭的路上。

    巳时中,攻城器械越,清军出兵三万,向着宁都开进。

    宁都已经得到了夜不收探报,做好了守城准备。

    未时初,清军抵达宁都城下,高进库不是个墨迹之人,短暂的休整之后,当即便下来开始攻城。

    他此前已经知道宁都城上没有火炮,所以十分大胆。

    在己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他对拿下宁都充满了信心。

    与此同时,位于白水镇的清军王得仁部也兵临石城之下,发起了对石城的进攻。

    两处同时开战,清军的进攻力度,远远超出了明军的预计,导致一开战,便损失惨重。

    宁都指挥作战的杨廷麟完全低估了眼前清军的战斗力。

    他本以为高进库部是降军,战斗力并不强,但没想到一交手,对方的凶狠就让他吃了个闷亏。

    清军的投石车狠狠压制了城头,使守军苦不堪言。

    好在杨廷麟部是张国维的标营,训练有素,军心稳定,尚且能抗住如此强烈的攻击。

    但石城的情况,就十分不妙。

    开战半个时辰后,石城就向张国维快马求援。

    进攻石城的清军参将王得仁,是清军江西总兵金声桓麾下的一员猛将。

    其人作战勇武,督军极严,所部与寻常的汉军旗兵马完全不一样。

    王得仁的兵,与正儿八经的鞑子精锐有的一拼。

    石城羸弱的守军面对这样的精兵,阵脚大乱。

    清军的第一波进攻若不是总兵李锦身先士卒,亲自率军堵杀,恐怕石城已经被清军一鼓而下了。

    巡抚幕僚傅鼎铨部的兵马,可谓是不堪一击。

    清军杀上城头时,竟然被吓得丢盔弃甲,四处窜逃。

    傅鼎铨气的七窍生烟,但也无济于事,这些兵都是他临时招募来的市井之徒,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又能强求些什么呢?

    李锦血战力竭,坐在城头喘着大气。

    他的胳膊刚刚让清兵划了一刀,亲兵正在帮他包扎。

    城下,清军鼓号大作,正在重新集结,准备下一轮进攻。

    李锦神情略显悲怆,傅鼎铨部已经溃散,只剩下他麾下的一万兵马。

    清军出奇的强悍,这一轮进攻,恐怕他是难以挡住了。

    空中,开始飘起了毛毛雨,就像是老爷为他留下的眼泪一般。

    现在城墙上的守军都是李锦的麾下,是原来的顺军老营的能战之士。

    “弟兄们,今日要为大明死了,怕不怕?”

    李锦大声问道。

    “不怕!”

    众兵士齐齐应道。

    李锦自嘲一笑,过去他们造大明的反,现在他们为大明而战。

    真是造化弄人,世事无常。

    呜呜呜~

    清军的号角响起,这是进攻的信号。

    这股清军甚至连投石车都没有,就是主打蚁附攻城。

    可见清军主将王得仁对自己的兵马是多么的有信心。

    石城的守军,他压根就没有放在眼里。

    李锦从地上起身,轻轻动了动胳膊,疼的咬紧了牙关。

    这时,傅鼎铨一脸愧疚的走了过来。

    “李总兵,对不住!”

    “傅先生,罪不在你,你一介书生,能站在这里,已然是令人敬佩。”

    “宁都自身难保,定然救不了咱们,这一回,怕是守不住了。”

    “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吧。”

    李锦扭头,看向了城下密密麻麻无边无际的清兵,叹息道。

    傅鼎铨眼神一闪,犹豫了一下,还是张口道:“李总兵,要不你带着弟兄们退去宁都吧。”

    “这样宁都还有守住的希望。”

    “实在不行,你也能护卫张总理节节退守,拖延敌军。”

    李锦一愣,没想到傅鼎铨竟然让他撤退。

    “那你呢?”

    “我留下来坚守,为你拖延时间。”

    傅鼎铨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他知道,李锦会带兵打仗,比自己作用更大。

    李锦摇了摇头,表示不同意,他怎么能抛弃友军独自撤退呢?

    “我们都死在这里,没有意义,石城守不住,宁都也守不住,且不张总理有个三长两短,一旦鞑子长驱直入,吉安府的旷巡抚和数万大军怎么办?”

    傅鼎铨焦急万分,李锦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清军已经开始架设云梯。

    李锦被傅鼎铨的话给打动了,他心中犹豫一瞬,便一咬牙,决定按傅鼎铨的办。

    “傅先生,保重!”

    “打赢鞑子的那,记得来我坟头告知我。”

    “我李锦发誓,一定!”

    “别了!”

    傅鼎铨将李锦推走,从地上捡起一把剑,开始指挥城头的守军奋力反击。

    李锦急忙下城,带走了城中待命的八千兵马,自南城门出,向着宁都撤退。

    他回望了一眼石城,心中一股莫名的情绪蔓延开来。

    傅鼎铨与他,也只是今日刚刚相识。

    他甚至连傅鼎铨的表字叫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他是一个书生。

    一个有骨气的,真正的大明读书人!

    北城上,傅鼎铨不断激励士卒奋战,双方在城头一番绞rou后,明军勉强击退了清军。

    这时,再一清点人数,只有一千余人存活。

    他们,是石城最后的守军。

    傅鼎铨双手颤抖,雨水顺着脸颊流淌。

    望着满目荤腥,心中悲戚不已。

    不久,清军重整旗鼓,不给明军喘息之机,准备再攻。

    傅鼎铨怅然,抹了抹眼角,知道自己将要死了,心中反而一片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