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这个魏延不一样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八章 魏王

第一百四十八章 魏王

    第149章魏王

    既然回都回来了,魏延也不好在家中多待,开始回到州牧府履职处理积攒下来的政务。

    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现在的魏延不管工作到多晚,他都会不辞辛劳的回到城东的家中,而不是在州牧府将就一晚。

    也不为了什么,单单为了完成泰山大饶指标而已,和甄宓有关系么,完全没关系啊。

    ╰╯

    ……

    三月初一

    刘备同意颁布招贤令,此令面向整个大汉,刘备在招贤令中明确表示,只要自认为有才能者就可到就近的府衙中自荐,经过府衙初步筛选后,可入成都统一考核分配。

    为了吸引人才,刘备将蜀郡太守、长沙太守、益州刺史、荆州刺史等官位摆在明面上,刘备要向下人传递一个信号,只要投靠我刘备,高官厚禄任你取之。

    不过此招贤令和以往的有所区别,除了招募治理地方的士子,征战沙场的武将外,对各类工匠、经义大家、夫子等其他职业同样发出邀请。

    特别是工匠,一不问出身,二不问来路,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向府衙自荐,只要能通过验证均可前往成都考核,一旦考核通过了,能立刻授予官职光宗耀祖。

    很明显,把工匠的地位提升到这种高度,是魏延、法正二人在背后推动,不过刘备也并无异议,毕竟有堆肥厂、军械所、造纸坊、石灰厂的珠玉在前,工匠能带来的收益他心知肚明。

    既然大规模征招工匠,那对工匠的管理工作必须正轨化,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复兴汉室的大业添砖加瓦,于是刘备便启用了匠作监,并以魏延为匠作监监事,宋星为匠作监右监丞,负责匠作坊;蒲元为匠作监左监丞,负责军械所。

    匠作坊除了冶炼钢铁外,主要负责非军事器械的打造与研发,比如曲辕犁等农用工具,水车等水利设施,铁锅等日常所需,因此匠作坊的工匠多为石匠、木匠、裁缝等倾向于生活类的。

    军械所,主要负责军事器械的打造与研发,例如甲擘兵戈、强弩、攻城器械等等,因此工匠大多为铁匠、木匠、皮匠等倾向于军事类的。

    不过军械所起步较晚,钢铁冶炼的技术储备不足,尽管有大匠蒲元在侧也无济于事,短时间内是无法单独大规模冶炼钢铁的,只能依赖匠作坊供应,不过有魏延从中调配,目前问题不大。

    招贤令的效果如何,短时间内无法验证,不过从成都周边百姓的反应来看,估计效果还不错,因为在短短三的时间内,就有超过五百人来府衙碰运气,没办法,百姓们对做官太执着了。

    ……

    州牧府

    魏延揉了揉胀痛脑袋,他突然有点后悔发布招贤令了,因为这几成都周围所谓的高才、猛将、大匠云集于府衙,让魏延一度以为益州藏龙卧虎。

    可当自己去接见他们,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时,这些人瞬间就露馅了,要么支支吾吾,要么一问三不知,仅凭那点才学当一县府吏、军中校就已经是极限了,和他心中所想相差甚远。

    这一刻,魏延怀念起曾经无比讨厌的试卷,若有那玩意儿在,不管要哪种人才都能筛选出来,哪像现在一样,完全是在屎里掏金。

    可惜,虽然造纸技术是突飞猛进,但印刷环节却进展缓慢,目前活字印刷已处于停滞状态,工匠们退而求其次,正在使用雕版印刷术印刷《蜀律》,吏治改革不能再拖了。

    “来人,去请幼宰先生。”

    看着案几上一沓的名单,魏延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打算把这事扔给蜀郡太守董和去处理,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诺”

    不一会儿

    一身型修长,面容肃穆,步伐铿锵有力的老者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前益州郡太守,前南中掌军中郎将,现任蜀郡太守董和,对了,他还有个儿子叫董允,目前在刘备帐下任参军一职。

    “下官见过别驾,不知别驾寻老朽所谓何事?”

    董和不卑不亢的到

    “幼宰先生唤我文长即可,何必显得如此生份,莫非幼宰先生心中还有气不成?。”

    魏延站起身来道,言语中的愧色是个人都听得出来,更何况宦海沉浮多年的董和。

    “别……,文长,区区一抚镇使罢了,老朽又怎会生气,不过我等处于府衙之中,理应公私分明,以官职相称。”

    董和先是摇摇头,而后又解释了一下原因,不过看着魏延认真的神色,最后无奈的笑了笑坐在魏延对面。

    魏延如此敬重董和,是和董和的为人分不开的。

    在刘璋时期,因为蜀中物产丰富,蜀锦、井盐等物畅销大汉,致使益州风气盛行奢侈,士族、商人穿戴如王侯般,饮食玉液琼浆,每逢婚娶丧葬,几乎要倾尽家财来cao办,和食不果腹的百姓相比,差距宛若云泥之别。

    在董和为成都县令后,因他为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严厉打击违反礼制者,让蜀中浮躁的风气为之一肃。

    董和也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穿粗衣,食粗茶淡饭以自身的行为来为众人做出表率。

    董和的行为让蜀中之人无不敬佩,遂以董和为道德榜样,致使蜀中奢靡、浮躁的风气为之一空,百姓、官吏皆称赞董和。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董和的廉洁之举惹恼了一些豪强,他们相互勾连,并上书怂恿刘璋将其调离成都,耳根子软的刘璋经不起蛊惑,随后将董和调往益州郡担任太守。

    董和在为益州郡太守时,他依旧与过去一样打击治下不法,并主张节俭,以诚心相待南中蛮族,因此深受南中蛮族的信任与爱戴,在主政益州郡期间,为祸郡县十余年的蛮族竟秋毫无所犯,真是不可思议。

    直到刘备入主益州,魏延在治蜀期间巡查地方时,听坊间谈起董和的事迹,遂心生仰慕之情并将其调回成都,在州牧府担任要职协助魏延治蜀。

    后来汉中之战暴发,因后勤补给需要伊籍,他不久后就卸任蜀郡太守,刘备考虑到董和曾担任过成都县令,又在蜀中颇有威望,遂迁其为蜀郡太守。

    正因为这些,行事、为人颇为相似的董和、魏延二人,一来二去就成了忘年交,相互引为知己,时常一起讨论《蜀律》在实际应用中不足,也提出过很多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幼宰先生勿怪就好。”

    按照法正的意思,南中抚镇使应该是董和的,毕竟他在益州郡为官多年,熟悉南中风土人情,又在南蛮中颇有声望,若让董和去梳理南中民政无疑会事半功倍。

    不过此议被魏延给否决了,因为南中监察使已经确定是李严,若再让董和出任抚镇使,南中权柄基本落入益州派手中,费劲心机开发南中却啥都得不到,那魏延图什么啊。

    事后,魏延也向董和解释过原因,他年事已高,南中之地多瘴气,久待恐对身体不利,而且蜀中离不来你,益州未来还有更重要岗位需要你。

    对此董和毫不在在意,不过成都还是有风言风语传出来,让魏延有些担心董和有情绪,现在看来是他多虑了。

    言归正传

    “幼宰先生,由于招贤令发布太过仓促,涉及范围太广,在人才甄别上存在较大的疏漏,致使很多官吏不敢妄下定论,一股脑的全部送来成都,导致参加考耗人良莠不齐。

    为减轻州牧府的负担,也为更好的甄别出良才美玉,我打算让各地府衙对报名者提出考核,不知幼宰先生以为如何。”

    魏延承认是他的问题,因为招贤令上没有明确的范围,让很多地官吏拿不准,本着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就把人全送来成都让他们自行甄别,这无疑加大了州牧府的工作量,让很多其他事务被搁置

    “的确该如此”

    董和立刻点头附和到,看来他在也是深受其害啊。

    “不知幼宰先生有何高见,还请不吝赐教,这几公务繁忙,在下没有丝毫头绪。”

    魏延真心实意的到,这几他脑袋混沌的很,白要甄别所谓的人才,还要处理各地的公务,晚上回家也不得歇,哪里有时间来想这些。

    不但他忙,连法正、伊籍、李严、张松等人都脚不沾地,特别是张松,堂堂广汉郡太守有一年多没回广汉郡履职,这恐怕也是头一遭吧。

    相对轻松的应该是刘备,除了偶尔露个面外,窝在府上老婆孩子热炕头,据自家夫人所,她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见过吴夫人了。

    吴夫人:ヾ))

    刘禅:╭╮

    刘永:啊吧,啊吧

    “本次招贤令取士子、武将、工匠等三类人才,在遴选士子时可让其写一篇策论,不管是诗歌还是对时政,下大势的见解都尚可,如此一来高下立辨,落选的士子也能心服口服。

    武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长于军略者,可以行军布阵、兵棋推演等为主;长于勇武者,可以气力大,擂台斗将等为主,前者可为将帅参军,后者可为军中战将。

    至于工匠,这方面老朽倒是接触的不多,不过既然是工匠,不管是铁匠也好,木匠也罢,或者其他类型的工匠,若真有技艺傍身肯定会有一二得意之作。

    老朽以为,若技艺方便展示者可让其在现场制作,若技艺不便示人者,可以拿出成品或者让旁人证明。

    如此一来,才学、武艺不足者可回家读书、修习;才学、武艺中等者可在县、郡一级府衙中为官历练;才学、武艺上等者可入成都考核,一旦通过可另行安排。

    工匠亦如此,达不到要求的工匠可不予录用;技艺有缺漏者,可分发粮秣、银钱以示鼓励;技艺娴熟者可召入成都考核,一旦通过即可征辟入匠作监为官。

    至于考核失败,或者非我等所需的工匠可先征询其意见,是想留在军械所熟悉技艺,待下次考核再入匠作监为官,还是加入匠作坊返回原籍开作坊为百姓们谋福祉,此二者皆可。

    如此一来,大量繁琐的事务在郡、县一级被处理,传回成都的不过十之一二罢了,我等可轻松应对之”

    董和思索片刻到,前两者还好,毕竟以前有例子可借鉴,但工匠就不行了,除了此次招贤令特别强调工匠外,历朝历代没有哪家会征召工匠。

    为何会造成这种情况,无非是主政荆州的诸葛亮酷爱发明,主政益州的魏延鼓励发明,尝到甜头的刘备促进发明,上行下效,才让工匠们迎来最好的时代。

    当然,刘备如此重视工匠,也让中原士子嗤之以鼻,纷纷绝了去益州试一试的念头,治国靠的是他们,让他们与这些人同朝为官,简直是一种侮辱,看来刘备也不过如此。

    至于荆、益二地的士族,他们非但没有意见,反而可见其成,因为工匠的发明创造,想要变现离不开他们支持,所以他们是发明创造最直接的获利者。

    不信伱看,长沙郡产量溢出的农家肥,零陵郡新烧制的白炭,江州新式造船厂,绵竹的水泥、白纸等,这些东西让他们获利匪浅。

    以前几万亩土地下来,一年最多赚个三四千万,再把杂七杂澳花销去除,能赚个一两千万都算老赏饭吃,而且还有概率被朝廷查办,毕竟违反了税法。

    而现在只需拿出本钱,干什么不比种地来的快。

    开作坊也好,跑运输也罢,反正只要你交税,遍地都是赚钱的机会,因此,他们怎会抵制工匠,支持还来不及呢。

    对了,重要的事情三遍,一定要交税,一定要交税,一定要交税!。

    “幼宰先生高见,此事就依先生之言。”

    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谈笑间就将所有困扰解决,随后魏延龙飞凤舞就将政令写完,并拿出益州州牧印玺重重一扣,一条能影响几万人,乃至十数万饶政令就火热出炉了。

    至于为什么使用州牧印,而不是别驾印,因为像这种面向益州的政令必须由刘备过目签署,之前是因为刘备没在益州,他才有决断之权。

    不过今不能叫擅用,因为在几前,刘备已经把州牧印交给了魏延,并让他自己看着办,不用事事都来请示他,也是从那以后魏延就再也没见过刘备,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

    将政令交给董和,魏延又和他闲聊了一会儿,不过这次谈论的不是政务,而是他儿子董允,对于蜀汉四相,魏延可是垂涎已久,几次想要征辟他为别驾从事,不过都被刘备拒绝了。

    很明显,像董允、费祎这些人是刘备留给刘禅的,因为他们都在刘备帐下任参军,此刻估计在教导刘禅吧。

    离开之前,魏延语重心长的让董和不要只关注蜀郡事务,要多来州牧府走动走动,协助他处理益州大事务,反正话挑明了董和你就看着办吧。

    送走董和后,魏延看着案几上一沓白纸,这是他花了十多思考出的改革方案,如今各地的文臣武将已经多次表示,三州地域太大以目前的兵力防守压力太大,理应尽快征兵备战。

    索性大体规划已经完成,看来明得去找刘备谈一谈,不过今晚上还得熬夜完善。

    哎,我这生的劳碌命!

    ……

    魏延心心念念的刘备,此刻正望着空发呆,并没有像外界传闻那样夜夜笙歌,因沉迷美色,而不理政务,反而每都很晚才睡。

    为什么?

    还不是魏延惹的祸,本来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打算拜魏延为益州刺史,诸葛亮为荆州刺史,他则遥领二州州牧,但军政大权依旧在他二人手郑

    像这种封侯拜相,蒙荫子孙的好事别人高兴还来不及,但魏延竟然拒绝了,没错他拒绝了,而且还劝谏刘备先不要着急,等到年中才,这种情况怎能让他不疑惑。

    文长,你到底在想什么!

    ……

    邺城

    这座曹魏政权的权力中心,随着曹cao汉中之战的失败,又开始变得风雨飘摇,人心浮动,连曹cao坐镇邺城都改变不了什么。

    因此,曹cao现在急需一件大事来振奋人心,既然在战场上没打过刘备,不如在政治上找回场子。

    建安二十一年春三月

    群臣上书劝曹cao进魏王,曹cao大怒不允。

    群臣复劝之,曹cao仍不允,并把口出狂言的崔琰下狱,这让众多大臣非但不以为惧,反而愈加的兴奋起来,因为崔琰是反对曹cao进魏王。

    群臣第三次劝进,曹cao依旧拒绝,并表示高祖杀白马立盟约,非刘姓者不得为王,此乃高祖陛下定下的白马盟约,我曹cao身为汉臣岂能违之?。

    三月末

    汉帝刘协从许都送来诏书,言语恳切的请求曹cao进行魏王,曹cao见满朝文武,邺城百姓,汉帝刘协都恳请他进魏王,遂不再推脱同意进封魏王。

    建安二十一年,三月末

    曹cao在邺城称王,标志着持续三十余年的诸侯争霸落下帷幕,开始进入三国问鼎阶段。

    曹cao进封魏王,让曹魏势力上上下下都沸腾不已,这意味着他们又能加官进爵了,他们支持曹cao进魏王不就为了这个么。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开心,比如:

    曹丕:我老婆呢?

    曹植:我嫂嫂呢?

    董祀:我老婆呢?

    甄尧:庶子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