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更改战略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司马懿最后还是决定,不经请示朝廷,采用自己的后手策略。 一方面,现在的局势,让司马懿实在等不起朝廷的来回扯皮,以及子的诏命。 另一方面作为兖州之战的最高指挥官,司马懿认为自己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担当,来做出最符合前线战况的战略变更。 司马懿是老狐狸,也有野心,但实话实,他同样也会一个有担当的人至少在现在这个阶段,司马懿的野心还没有发酵的空间,他依然还是一个大魏忠臣。 所以,司马懿虽然明知道自己就算最后守住了黄河南岸的兖州地区,回朝后也会被问责,而且责任不他还是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因为这是司马懿能想到的,最大程度上保证主力军队不失,同时有最大把握能守卫住一部分兖州的策略。 下了决断后,司马懿不会再去思考其他的事情,只会围绕着这个战略来做出指挥和安排。 比如曹爽又来逼逼叨叨,直接被司马懿给怼回去了。 曹爽当然不会同意司马懿擅自改变战略,而且这次,曹爽还真的不是出于私心,他是真的觉得司马懿选择弃守陈留,退守东郡的做法,过于保守了。 是,雍丘战事是有点紧张,但并不是守不住了啊.在这种情况下弃守陈留,太过于草率了。 再这么一路退下去,大魏恐怕就要失守整个兖州了。 再一个,曹爽同样很清楚,司马懿这么做,朝廷并不知情,而且即使知情,也不会轻易同意。 所以,这个时候,曹爽这个护军要站出来反对,不仅仅是他反对这个战略,同样也是他的职责。 可司马懿告诉曹爽,这是他作为前线主帅做出的决断。 要么,曹爽上奏朝廷,然后请出诏书,剥夺自己的兵权和指挥权,要么,就听命行事。 毕竟,现在是战时,军中只能有一个声音。 曹爽最终还是没有那个底气和魄力当场剥夺司马懿的军权,他只能是选择暂时闭嘴,但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写奏折,把这个事情上报给子,请求子决断。 司马懿现在可没空再来跟曹爽扯皮,他开始围绕着自己的新战略,做出战术调整。 首先,司马懿派人去给定陶的贾逵传信,让他弃守定陶,领军北上,进攻东郡郡治濮阳。 根据郭淮送来的军报上的描述,蜀贼方面在延津到酸枣一线,集结了三万余饶兵力而比对早期的东郡战报,司马懿敏锐的发现,蜀贼基本没有在濮阳和东阿留下多少兵力防守。 这两个地方加起来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五千人。 因此,司马懿需要贾逵在弃守定陶后,率领一万五千人北上强攻濮阳,收复这个东郡重镇,并且联通东阿和泰山郡,就地建立起防线。 其次,延津和酸枣那边,司马懿命人去给延津的蒋济传令,命令他不惜一切代价出兵支援酸枣,一来防止酸枣真的失守,二来,也是要把蜀贼始终牵制在酸枣到延津一线。 司马懿当然看得出来,蜀贼在酸枣和延津一线玩的就是围点打援,而司马懿也需要让蜀贼呆在酸枣,延津一线,那就让蒋济配合蜀贼一下,就让他们围点打援好了。 外地的两个军令下完了,司马懿再派人出城去联络陈泰,让陈泰配合自己,在五后,对蜀贼的营寨,发动一次反击。 这次反击,不仅要求陈泰主动出兵反攻,司马懿本人也会从雍丘城内杀出来,一定要对蜀贼进行有效的杀伤。 只有这样,才能让蜀贼在投鼠忌器之下,不敢对雍丘城围攻的太狠,司马懿才有机会用瞒过海的方式骗过徐庶,撤军去围攻酸枣的魏延。 司马懿做好了一切的战术调整和准备.五后,在雍丘城内外的魏军,突然的对蜀贼发动了全面的反攻。 这次反攻突袭,确实打了徐庶一个措手不及。 没办法,司马懿这个老乌龟,自从退守到陈留后,在将近三个月的攻防战里,他始终都是龟缩不出,依仗城防坚守谁能想到这个一直当缩头乌龟的家伙,会突然的发动反击。 因此,这次反击,造成了汉军不的损失。 雍丘城正面的关平,关兴二人,在猝不及防之下,被司马懿直接攻破了营寨,不得不领败兵后退,联合两人后方的张嶷,三人一起,才勉强守住了司马懿的进攻。 而司马懿也非常的狡猾,在攻破了两座营寨后,并没有强攻张嶷的营寨,发现进攻受阻后,赶在徐庶的率领中军主力来援之前,退回了雍丘城内。 可这次突袭,对汉军也造成了约四千余饶伤亡。 而在陈泰那边,他的突袭虽然也算是有效果,但战果可没有司马懿那么大。 毕竟,对手不一样。 司马懿欺负一下关平和关兴是没啥难度的,可陈泰要想碾压邓艾,那纯粹就是想多了。 当然,陈泰的突袭,也确实打了艾一个措手不及,但邓艾的应变速度非常的快,他在发现陈泰主动出击后,立刻去联络了寇封,毋丘俭,三人互相配合,迅速形成合力.虽然也付出了两千多饶伤亡,但并没与被陈泰攻破营寨,而陈泰方面,也同样有一千多饶伤亡。 不过总体来,魏军的这一波突袭,还是很有效的,直接导致了徐庶下令各营暂停进攻,加强戒备,以应对曹魏接下来可能再次到来的突袭。 毕竟,司马懿如果是想要通过反攻的方式来以攻代守,打乱汉军的进攻节奏的话,就不会只进攻这么一次。 接下来的两三时间内,司马懿必然还会再进攻一次的。 而司马懿这边,要的就是徐庶的这个反应虽然时间不多,但两到三的时间差,对司马懿来,已经是足够利用的了。 隔的司马懿,开始故伎重演,多设旌旗,命令士卒加强在城墙上的来回巡逻频率,同时在城内闹出不的动静出来,让城外的徐庶以为司马懿在准备下一次进攻.但实际上,司马懿已经开始下令退兵了。
可以,司马懿这一套做法,虽然未必新鲜,但确实挺管用的至少徐庶确实是上当了。 而汉军营寨内,唯一瞧出破绽的人,是邓艾。 倒不是邓艾比徐庶更聪明,纯粹是邓艾的对手陈泰不如司马懿会演戏而已。 司马懿在雍丘城的撤军,哪怕是放到邓艾面前,邓艾也一样会上当但陈泰在城外营寨的撤军,就多少显得有些不够严密了。 陈泰也是按照司马懿传授的套路,派出军使装作加强各营寨之间的联系,之后集中兵力,做出一副要准备二次进攻的样子.但实际上,就是在收拢士卒,收拾东西,准备跑路。 本来邓艾也没看出有什么破绽,也在跟寇封等人商议下次怎么防守可陈泰却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炊烟。 司马懿是在城内安排撤军的,有城墙的阻挡,汉军无法窥视到城内的虚实,只能通过城头军旗变化和城墙上的巡逻兵数量来判断敌军数量。 这很难判断准确的。 可陈泰是在野外扎营的,有太多方法来判断这些营寨的兵力数量有多少。 炊烟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在野外扎营的士卒,只能是通过野炊来获取熟食,而炊烟的数量,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营中的军力数量。 邓艾很快就发现了,随着陈泰集结兵力,可陈泰主营附近的几个营寨内的炊烟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魏军总不能都不吃饭吧?! 行军作战途中,士卒吃冷食还能有个理解这马上就要反攻决战了,不给士卒吃点热食和rou食,你陈泰是真的不怕几后作战时,士卒给你出工不出力,或者索性直接兵变么?! 反正邓艾觉得吧,陈泰应该不至于蠢成这个德行.所以,营寨内的士卒,恐怕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多。 换句话,魏军很有可能在撤军!! 意识到这个可能后,邓艾一边派人去跟主营的徐庶联络,一边找来了寇封和毋丘俭,商量一下,是不是对魏军的营地,发动一次试探性的攻击?! 而这一点,显然是很对寇封和毋丘俭的胃口这俩可都是不怕事儿的主。 而这一打,顿时也让陈泰进一步的漏了陷。 倒不是陈泰的主营很容易打.相反,寇封率领的突袭部队遭遇到了魏军猛烈的还击,导致寇封不敢强攻,试探一波后,就领兵撤退了。 但是魏军居然没有出营追击。 作为一支打算在一两内发动反攻的军队,突然遭遇到敌军的试探性进攻,这都不肯追出来一下,就不怕伤了军心士气么?! 这里面肯定有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