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逢君闻见花开在线阅读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文武之争

第一百九十八章 文武之争

    刘衡下令处决了宋氏的骨干,留下一个软弱无能的宋青再难掀起什么风浪,自己还落一个高风亮节的美名,只是苦了宋青,自己满门被诛杀,受尽屈辱苟活于世,却还要向杀人的人磕头谢恩,当真是窝囊透顶,也难怪仅仅两年后正值壮年的宋青就病死了。

    入京的第三天一早赵遵便接到了皇帝召见的消息,午后赵遵终于在朝堂上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姨夫,大周天子刘衡。因为不是朝议,很多在京官员都未参加,但在场的都是重臣。赵遵刚一入殿刘衡的眼前就是一亮,半年多未见,赵遵清瘦了一些,皮色也黑了点,但越发精神了,浑身上下充满了活力和爆发力,像只小豹子似的。

    朝政非是家务,赵遵作为第一个从前线回京复命的将领,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赵遵向皇帝和众位大臣汇报了南征一战的经过、各军的斩获和损失,以及很多百越人口户籍等等,涉及非常多。

    赵遵深知自己军职卑微,实事求是不敢夸大其词,说道北护军斩获的时候只是一带而过。这几日前线的奏报、各种书信、密保等已经陆续送到了京城,皇帝和朝臣们对征南之战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赵遵详加说明后整个脉络更加清晰了起来。

    赵遵汇报完之后退到末席,皇帝又和朝臣们商谈了一些国事,但主要内容都涉及百越,比如如何选派官员、如何尽快恢复农耕生产、如何治理边远地区和海岛、如何处理和山岳土著之间的关系等等,赵遵只有听的份,但很快他就听出了端倪,在这些问题上朝臣们的分歧不小。

    分歧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官员选派,二是驻军。大周开国几十年来从未有过一次增加三郡土地人口的创举,三郡对于大周来说是一片空白,新夺取的土地急需得力的官员去治理,三个郡需要选出三个太守。太守乃是年俸两千石的高官,选谁?选文臣还是武将继任为好?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

    陈嵩一党称三郡初定,人心浮动需派果敢知兵的人去治理三郡,言下之意从军队里挑人去接管三郡。鲍鸿一党自然不肯,他们说百越脱离中原便是因为武将拥兵自立,一定要派文官去治理,坚决不同意把三郡的官位让给武将。在场的几个将军一听鲍鸿等文官如此诋毁他们,不干了,和鲍鸿等文官发生了争执。武将们一肚子“冤屈”,陈芝麻烂谷子的诉说不公正的待遇,情绪非常激动。最后连皇帝看不下去了,只得先将此事搁置,两边还有点不服不忿,准备着接下来的较量。

    赵遵本以为官员选派上吵得够热闹了,然而好戏才刚刚开演,驻军问题就更热闹了。要说官吏选拔是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关于驻军的朝议就很古怪。陈嵩作为掌兵的太尉,他声称百越王族已不复存在,百越地方军也已大部投降,三郡之地重归王化,由地方官治理便可,捕盗抓贼不需要军队,而且百越以南荒蛮无人没有边患,驻军没有意义,只会浪费钱粮。

    然而大司农为首的一批管钱粮的文官一反常态,给钱给粮,坚决拥护朝廷在三郡驻军。到这会儿赵遵终于看明白了,这么做只是为了恶心陈嵩等有武勋的武将阶层,让他们远离朝堂到南方烟瘴之地去遭罪。赵遵没想到朝中文臣武将之间的争斗到了这个地步,他们不论是非对错,只要是对方的提议,己方一律唱反调!

    党争!内耗!

    赵遵偷眼去看龙榻上的皇帝,却见刘衡正饶有兴致的看着文官武将争吵。

    控制!

    刘衡掌控着一切,他利用文臣武将的矛盾,只要内外朝不是一条心,他们永远都是皇帝的棋子,驻军的问题上因为文官集团慷慨解囊,弄得武将集团非常难堪,有苦难言,最后文官集团渐渐占了上风。

    刘衡终于开口了,他没说支持哪一方,只是问如果驻军,改派哪支军队,何人统帅?

    这个分议题一出,文官集团瞬间安静了下来,一个个憋着笑等着看笑话。刚刚还在同一阵营里的将军们立刻分成了两派。南军将领说应该就近指派南征的大军驻扎,言外之意驻守在京畿要地的南军和南军将领不去。北军的几个卫军将领立马不干了,说北军在外征战已十分疲惫,留在南方驻守那是本末倒置,戍卫的任务就应该由南军去做!

    双方都是老粗,顾不得友谊了,吵得面红耳赤,御史大夫何瑾是个稳重的人,看不过去了,呵斥道:“这是朝堂,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何瑾掌管监察刑狱,素有威信,双方见他一脸怒容这才作罢,气哼哼的归班去了。丞相鲍鸿出班道:“今天朝议的两个议题都有分歧,臣闻双方都有道理,还请陛下定夺!”

    刘衡一笑:“你是百官之首,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鲍鸿施礼道:“臣不知兵不敢妄言,百越孤悬海外数十年,朝臣对其国内的情况均不甚了解,蔡大人出使百越刚刚回来,他应该更有发言权!”

    蔡攸心说好一个鲍鸿,当真是老jian巨猾,拿我当挡箭牌,我可不得罪人!

    “陛下,臣到百越的当夜就发生了叛乱,臣平叛完立刻回京复命,连番禺城都没仔细看上两眼,所以……”

    这时刘衡突然看向了末席的赵遵:“泗水侯,你在百越打了半年仗,你最有发言权,你说说看!”

    众大臣齐齐看向了赵遵,赵遵十分为难,蔡攸在一旁低声道:“孩子,你没什么职位,大臣们不会和你计较,你有什么说什么!”

    “陛下,臣是春祭后开拔到百越参战的,前后经历了半年多,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些了解。百越三郡人口百万,可以说地广人稀,其中越人部落人口占了半数以上,这些人不通人伦不晓王法,如果让北方的官员依照大周法典管理百越,十有七八会激起民变。除此之外百越的重要官员都来自当地的世家大族,突然调去中央官员代替他们,必然引发士族的不满。百越新平根基不稳,一定要用当地人来管理!”

    何瑾道:“你是说在宋氏的旧臣中选拔太守?不妥!这些旧官员受宋氏恩惠日深,你能保证他们忠于本朝!”

    “不能保证!”

    “你……”何瑾刚要训斥赵遵,刘衡却道,“不要打断他,让他说下去!”

    “太守只不过是收买当地士族的空头衔,咱们可以从太学生中选拔忠君爱主的儒生到三郡出任长使、司马等要职,从青年将领中选拔郡尉,这些职务被朝廷控制,太守就没有实权了。双方互相制约,可保万无一失!”

    此言一出在场的大臣无不动容,鲍鸿赞赏道:“赵将军这个主意妙啊!朝廷明年拿出六千石俸禄和三个太守虚衔就可以换取百越士族的拥护,这个买卖做得值啊!司马、长使、郡尉这些六百石的官员可以从太学生里选,也可以从各郡县的在职官员中选,德才兼备者从优录取!这些人到了百越,用不了几年,诗书礼乐便会在百越盛行,三郡就永远不会分离了!”

    “太好了,我赞成!”“臣也赞同!”

    大臣们纷纷赞同,刘衡面露喜色:“长使、司马和各曹官员由丞相草拟个名单报给朕,郡尉和地方军职的候选人,太尉,你拿主意吧!”

    “喏!”“遵命!”

    刘衡又道:“三郡的太守嘛,泗水侯有合适的人选吗?”

    赵遵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三个名字。

    “陛下,陶谦、诸葛军和熊欣这三个人都是忠义之士,臣打下仓兰城,他们为守城自尽的虞将军居丧,臣力劝他们投降。暗度圣婴山、巧取山阳关、攻克番禺城,三人居功甚伟,可担大任!”

    “熊欣?”奉常袁青道,“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挺耳熟啊!”

    蔡攸道:“攻破番禺后我便派遣此人前来京城报信!”

    “哦,是他!不错,是个头脑清晰能言善辩的人!”袁青乃是九卿之首,他的话很有分量。刘衡点点头:“书记官记下这三个名字,太守是要职还要和大将军商议后再做定夺!”

    陈嵩不由得对赵遵刮目相看:“可以啊,年轻人!那你再说说在百越驻军这个议题!”

    赵遵道:“陈太尉,小将刚才提了一句,百越地广人稀,出产的粮食根本不够维持长期驻军的消耗,从外地运粮花费巨大得不偿失!三郡自古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百姓们对中原是眷恋的,他们不愿意分裂,除了一些死硬分子谁都不想打仗,如今这些死硬分子已悉数被诛,只有施政得当没有民变,就不需要军队!如果还是不放心,可以在长沙布置一些军队,以备不测!”

    “有道理!”“不错不错!”

    赵遵的话赢得了不少将军的赞同,他们本就不想去那么偏僻的地方戍边,都支持赵遵的观点,文官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鲍鸿赞许的说道:“泗水侯见识广博,分析的入情入理!前几天陛下还说要免去百越三年的赋税,驻扎军队增加地方的负担有违皇帝的圣意。要不就再麻烦大将军一阵,等肃清了全部反叛后,就让南征大军回来!多召些乡勇、捕快什么的,维持地方安宁便是了!”

    “就依丞相所奏,不必复议了!”刘衡当即拍板,两件朝议的议题就算定准了。武将们不想到荒蛮的岭南驻扎,这一点得到了满足,虽然没捞到三郡的要职,但只是太守的官位也没落到文官集团手里,这种结局他们能够接受,文官集团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表面上这一切都归功于赵遵的出谋划策,其实连赵遵本人也心里清楚,这结果早就设计好了,皇帝只不过借赵遵之口说出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