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

第三百一十六章 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正文卷第三百一十六章江山转动的命运齿轮1979年,由于廖公对《少林寺》的样片很不满意,于是下令重新拍摄。

    到了1980年初,依照香江导演对影视剧主题曲的重视程度。

    新接任拍摄任务的张鑫炎导演,来燕京了。

    他这次想见的人,就是日后为电视剧《红楼梦》编写全部13首配乐的作曲家王立平。

    好巧不巧,王立平此刻正与王洁实、谢莉斯,坐在前往浦江的列车上。

    他们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参加浦江的《新星音乐会》。

    而此时,另一位香江导演正在一位朋友的陪同下,慢悠悠的走向北大医院。

    他,就是最早的清宫三部曲《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一代妖后》电影的导演李翰祥。

    早在1975年时,李翰祥导演竭尽所能,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拍摄了两部分别讲述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的电影:《倾国倾城》、《瀛台泣血》。

    巧了,文化部也是这么想的。

    一方有请、一方有意,这下就好说了。

    重新起草了“西太后”的五部曲系列。

    1978年,生于白山黑水、长于文化长城的李翰祥,在“朋友”的牵线下开启了一场秘密旅行。

    镀金回归后,李翰祥推翻了之前的《慈禧传》单本。

    位于香江的资方也撤了……

    憋了两年的李翰祥,又积累了大量史料和野料。

    两部巨制上映之后,海外华语地区一片叫好。

    若问其原因,复杂的一匹。

    首先,电影的选材就是个问题。

    接着,更要命的后面还有最要命的。

    这五部曲分别就是《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同治中兴》、《变法维新》和《八国联军》。

    最后,干脆由朱家溍来担任这部戏的历史顾问,侯宝林为民俗顾问。

    直接就将《垂帘听政》和《红烧圆明园》的剧本一块完篇了。

    可等李翰祥泡好茶、点上烟准备开编时,却发现越遍越离谱。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他们着实没想到,在香江那样的文化沙漠,竟也能有通晓历史的能人艺士。

    1980年,当李翰祥兴冲冲的拿着几个题材,交给文化部的领导时。

    而李翰祥导演也逢人就说,这两部电影没能在紫禁城拍摄,将是他一生的遗憾。

    在缠着朱家溍学习了好些时日后,不但得到了其权威的指点,还抱回了一大堆史料。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初定了《慈禧传》的拍摄计划。

    一番绞尽脑汁后,李翰祥决定重cao旧业,干脆还是拍清宫戏得了。

    期间,与北影、上影、西影等内陆著名电影厂皆有接触。

    经过文化部的牵线搭桥,李翰祥走访了多位清史专家。

    老舍的《茶馆》,给了导演谢添。

    被告知他的这些选项,早已经被人提前收了。

    但之后的一切,似乎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

    但早在1980年就写好的剧本,却一直推迟到了1982年十月才得以开机。

    一波心潮澎湃后,李翰祥决定在内地拍摄一部电影。

    直到1982年李翰祥与人成立了“新昆仑”影业,才与文化部续上了前缘。

    没办法,只能去求高层相助。

    更要命的是,长影厂由于经营不善,拍摄资金迟迟不能就位。

    原来自己的那点历史知识储备,早已经被香江的两部清宫戏消耗干净了。

    导致李导在14天内重新写出的剧本过于强壮。

    溥仪的《我的前半生》,意大利已经当《末代皇帝》买走了。

    当这两部电影进入内地的VIP放映室后,文化部的高层忍不住连声赞叹。

    之后,见惯了风云突变的李翰祥,决定趁着文化部高兴,干脆两部戏一块拍。

    自打李翰祥与内地合作的消息传出后,先是收到了香江有关部门的盘问刁难,再是邵氏公司的合约施压。

    直接让李翰祥接下来的作品,成了后世无法超越的经典。

    电影《周恩来》,肯定不会给他拍……

    这一求,便求来了文化部的一连串投喂。

    为的,就是那富贵泼天的服化道,及御赐拍摄地。

    如今的朱家溍是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和黄永钰不敢坐的龙椅,不但让旁人给坐了,他还要亲自指导旁人怎么坐。

    要说文化部给李翰祥准备的资源,真是前无来者、后也无来者。

    号称史诗级的三部曲,史诗在哪里?

    除了全国60多家单位组成的庞大摄制组,

    整个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全体为剧组开放。

    凡是在镜头里见到的,全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

    但仅仅只是这样,还称不上空前绝后。

    作为殿堂级的服化道供应商,故博为这两部电影撑足了腰杆儿。

    根据影片不同的出场人物和事发地点,故博打开了不同的宝箱。

    女一号刘晓庆上场时,故博抱出了慈禧生前的首饰匣子,从戴的戒指项链……到坐的凤椅、净手的玉碗……

    男一号梁家辉出场时,咸丰曾经用过的坠饰、折扇……坐的肩舆、龙椅、驾崩时躺得龙床……

    同治登基时的玉玺、九龙曲柄盖、铺的文物地毯……

    咸丰是在承德山庄的“烟波致爽殿”闭得眼,这场戏就去“烟波致爽殿”拍。

    小同治是在太和殿登基的,这场戏就上太和殿。

    反正是在哪里发生的事,就必须在哪拍。

    除了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还有天坛、清东陵……

    圆明园没了怎么办,花60多万仿一个。

    在内地文化部硬给的支持下,不但令李翰祥走上了高端局,还顺道让跟在李翰祥身后的马未都开了眼。

    也正是因为这场御赐的文物盛宴,才令马未都踏上了求见王世襄的征途。

    不过这一会,他们依然是各过各的、没有交集。

    但再仔细一瞧,好像又有点不一样了。

    由于第一梯队的专家团里,出现了一位打辅助的江山。

    所以这一会的李翰祥导演,正不偏不倚的站在一堆小护士的身后。

    因为最后一位抵达病房的徐邦达,忘了关门。

    这会儿的一等5床病房内,根本没注意到自己正处于直播的状态。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听了几句话,专程来慰问文化部领导的李翰祥,立刻就加入了门口的天使堆里。

    可惜他来晚了一步,没听见朱家溍智取髹金雕龙椅的那一段。

    病房里的几位老专家,张口国宝、闭口典故。

    听得胡院和马院,只觉得眼前是一片传奇人物。

    尤其是这位刚进门的老同志,哪怕是穿了身灰色的粗布棉袄,也遮不住一身的道骨仙风。

    马院长好奇的问道:“你们为什么都把徐教授,叫作徐半尺?”

    “马院长你有所不知,”朱家溍笑呵呵的说道:“老徐对文物字画的鉴定功底,可不是我们能比的。”

    徐邦达谦虚的摆了摆手:“启功还是能比的。”

    启功笑着切回了话题:“半尺兄之所以有半尺的雅号,完全是因为他的眼力太过了得,通常来讲一副字画只要打开半尺,他就能断明真假。”

    “是嘛,”马院长听着真挺佩服的:“在我的印象里,鉴画的好像都得拿個放大镜一点一点的看。”

    “这也分情况,”徐邦达也有这样的时候:“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或与其他专家有分歧时,就得下力气了。”

    朱家溍表示同意:“不过老徐最叫人放心的地方是实事求是、不随波逐流。”

    其实启功也是一样:“这也是我们合得来的原因。”

    这一会,王世襄笑了:“老徐的眼力我是真佩服呀,别说半尺了,

    有一回我和他一块去伯驹兄家串门,桌上的一卷画我刚展开一寸,

    才瞧清是一片竹叶,他张口就说是李方膺,结果我展开一看,还真是李方膺的画。”

    其实,徐邦达也有打眼的时候。

    那年他年方二八,冒昧的一塌。

    在未请教任何人的情况下,就斥资20两黄金购得一当。

    兴冲冲的跑去向老师炫耀时,才知道自己这一当,上得有多值当。

    自此,一位偏瘦的少年,便开始不分春夏的四处求学拜师。

    他和他的两位世孙同事不同,出生于祖传的商贾之家。

    由于太有钱,索性真画假画一块买。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直观的感受到,伪作的玄妙之处。

    主打的就是一极端的高端局。

    如此这般之后,徐半尺终于评上了宗师级的鉴定职称。

    在业内,也就浦江博物馆的馆长谢稚柳可以与之论剑。

    ……

    北方雪花飘飘,南方寒风啸啸。

    此时此刻,站在浦江万体馆售票窗口旁的江山,正低头看着一份文稿。

    刚瞧了一半,便惊讶的抬起了头:“大哥,这稿子你是从哪得来的?”

    江海远眺着长长久久的买票队形:“怎么,只许你燕京有朋友,还不许我燕京有熟人?”

    江山呵呵:“你这位熟人,怕是遇上难题了吧?”

    江海一惊,原还以为老三要向自己打听几句,没曾想:“怎么,你难道知道这个徐邦达是何许人也?”

    “还何许人也,”

    江山嫌弃的瞧了眼老大:“如今您是越来越有那味了!”

    “哪味呀?”

    “不跟你说了,”江山低头看了眼时间:“我得赶紧上火车站接人了。”

    再过一会,王立平、王洁实和谢莉斯乘坐的列车,就要抵达浦江了。

    江海:“那这篇稿子怎么说?”

    “出,”江山头也不回的挥了挥手:“必须得出稿!”

    别说他已经知道后事,就是冲着黄永钰和徐邦达的交情,他也得把这篇稿子给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