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在线阅读 - 第二十三章:人心乱果有甜意4

第二十三章:人心乱果有甜意4

    在曹承嗣凄厉的声音中,慕容垂亲手了结了曹承嗣。

    他手下的士卒本来准备替他动手,但慕容垂朗声笑道:“本王听兄长讲过武王伐纣的故事,在牧誓中有‘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的字句。

    多么美好啊——‘今日我姬发,惟有恭敬的执行上天的惩罚’。

    本王举着洛神的大旗走进魏国皇宫,现在唯有亲手斩杀魏帝,才是无上荣光,可有太史在?

    当于青史上记下‘今予垂,惟恭行洛神之罚’,以昭后世。”

    亲手杀死一个臭不可闻的皇帝,这对慕容垂来说,将是能够名留青史的辉煌之事,他当然不能错过。

    太史?

    “大王,太史已经被曹承嗣杀死。”

    慕容垂一愣,欲言又止,杀太史?

    他低头望着横陈在殿中的曹承嗣,倒吸一口凉气,过了许久才说道:“那便请诸位将此事记下,日后再交给新的太史。”

    于是众人不再劝,慕容垂亲手将曹承嗣杀死,结束了曹承嗣可笑的一生。

    ……

    在曹承嗣死后,无论上位的是谁,他必然会背上一个恶谥,这已经不值得讨论,宗庙也进不去,按照惯例,他这种君主都是要曝尸荒野的。

    当然,曹氏宗庙已经倾覆,没人会将他葬入帝陵。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慕容垂的身份问题,以及关中该要如何去处置。

    现在的关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曹承嗣所造成的问题还在不断伤害着关中的政治环境,他的暴死还会导致正处于河西四郡前线的魏国大军无所适从,以及关中各地大大小小的叛乱。

    关中由谁来统治是个严肃的问题。

    慕容垂亲手杀死曹承嗣,证明了他有动刀子的决心,他不仅仅敢杀一个所谓的皇帝,还敢杀更多的人。

    在如今的关中,主要的势力有这么几方。

    其一慕容垂所率领的数千骑兵,这个数字在全面国战时,自然是不够看,但实际上,在混乱的局面中,这数千人,已经足够纵横天下。

    其二是关中大族,这些人深耕在底层,在过去的岁月中,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抱负,但在地方盘踞很深,是魏国政治的最底层,再往下那就不是朝廷所能够接触到的。

    其三是皇族,不仅仅是曹氏宗族,还包括宦官、外戚、勋贵等和皇族有姻亲故旧的人群,皇帝被慕容垂突袭杀死,但这些依附于皇帝的势力却还没有解决,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在前线的军队。

    这些势力中,关中大族普遍对魏国的统治是怀有不满的,是慕容垂可以拉拢的,但曹氏皇族,这才是最关键的,要怎么处置这些人就非常考验慕容垂的手腕。

    慕容垂略做沉思后,立刻说道:“魏国在前线还有三万大军,不容小觑,传我军令,先控制长安中的曹氏宗亲,而后前往招降,如果愿意投降的话,本王会上秉陛下,给他们加官授爵。

    若是不愿意投降,本王将亲自率军击破他们,再诛杀他们的三族。

    另外,尽快将那些出征在外的士卒家属全部找到,让他们给前线写信,早日一家团聚,才是正理。”

    嘶。

    慕容垂这办法可真是杀人诛心,军心动摇之下,还能有什么战力,但有不懂军事的人问道:“大王,恐怕那些曹氏的宗亲不会同意投降啊。”

    当然不会投降,手中握着大军,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的就投降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出,那岂不是对不起列祖列宗,曹cao的子孙还不至于那么没有骨气。

    “军人,要有骨气!”

    这是曹氏大军统帅曹建成的回应。

    ……

    河东。

    慕容垂没有想过隐瞒,他是燕国的王,当然和燕国乃是一体,他在关中做下的大事,很快就传到了河东,那些河东诸侯知晓之后,瞠目结舌。

    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中的来信,揉揉自己的眼睛确认自己没有看错。

    “这,慕容垂……”

    “怎敢直呼大王名讳?”

    “是,辽东王殿下不是镇守河东一县?”

    下半句没有说出来,怎么突然就到了关中?

    他们甚至不知道慕容垂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河东,结果突然就听到慕容垂已经控制了关中,甚至杀死了魏国的皇帝。

    这是什么战绩啊?

    河东诸侯的第一反应就是将这个消息压下来,这要是传回蓟城还得了?

    太后和皇帝要是听到慕容垂立下这样的大功,皇帝或许还会欣喜一番,但太后大概要气死,他们这些太后派来的人,一个个都吃不了兜着走。

    但又一想,这消息根本就不可能压得住!

    慕容垂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将领,他是燕国皇室大王之一,他的兄长是慕容恪啊,谁也不可能瞒得住。

    “上报太后和陛下吧。”

    几人无可奈何的说道,只能将这条消息交由信使送往蓟城,几人都有些惴惴不安,各怀心思,有人望着蓟城,有人却望向了关中。

    ……

    在慕容垂攻克长安的时候,他就已经向慕容恪快马加鞭的送去了信件,所以在河东信使出发时,慕容恪已经先收到了慕容垂的来信。

    在将慕容垂的信件读罢后,即便是慕容恪也有些震撼于慕容垂敏锐的眼光和军事才能。

    慕容垂攻破长安说来简单,但在进入关中这种人生地不熟的陌生之地之后,能抓住那一闪而逝的长安防御空窗期,果断发动奇袭这不是一般将领有勇气的。

    而且能在燕国骑兵狂奔之后,不作停歇的进攻长安并且击败长安守军,这种兵贵神速的打法,极其优秀,要知道慕容垂还没有二十岁!

    慕容恪读罢这封信就知道这是他们兄弟二人的好机会,或者说这是慕容垂的好机会,在河东的时候,他给慕容垂请封,就是为了关中,现在慕容垂直接将前置条件。

    那接下来就是他在蓟城看能为慕容垂争取到什么了。

    他沉思良久后,写了一封信交给慕容垂。

    ……

    慕容垂在攻破长安后,所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关中的问题,他带来的都是武将和士卒,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出主意,一个叫杨成,一个叫王猛。

    杨成出身算是关中望族,弘农杨氏,在后汉末年的时候开始崛起,在魏国中一直都不温不火,不过正因为不太兴盛,所以没太遭到曹氏的打压。

    在慕容垂进入关中的过程中,他是主谋者之一,他和大多数只想找一个保镖的士族不一样,他的目标是辅佐慕容垂,最终成就大业。

    王猛就更简单,他本来是青州人,但燕汉间常有战争,燕国骑兵虽然攻不下城池,但却能纵横驰骋,南方往徐州同样是战乱,于是王猛就跟着家人颠沛流离,往比较安定的并州走。

    王猛出身贫寒,所以经常接一下有工钱的活计,没想到慕容恪给慕容垂安排人时,将王猛安排到了慕容垂手下。

    在慕容垂冲进长安后,一时陷入政治迷茫中时,王猛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王猛和杨成出身不同,但却怀着同样的目的,在慕容垂控制了长安后,就向慕容垂进言道:“关中乃是周秦汉三朝兴盛之基,是王者之地,大王英姿盛容,何不以此为根基,笼络四方豪杰,成不世之功呢?”

    慕容垂虽然是燕国臣子,但他知道自己被皇帝和太后所排斥,燕国中没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同样想要占据关中,形成事实上的割据地位。

    但他又不可能直接造燕国的反,而且现在他就连关中都没有拿下来,他对政治又没有什么主意,于是便问杨成和王猛道:“我军悍勇,但人数少,关中纷乱,需要监管,但军队分散那么力量就会变小,军队不分散则不能照应广大的关中,本王该要如何做呢?”

    见到慕容垂在获得了这么大功劳后还是很清醒,二人先是同时松口气,而后对视一眼,颇有些争锋的味道,杨成说道:“大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认为什么叫做民心?”

    慕容垂直接跳过自己猜测的那一步问道:“先生请直言。”

    杨成斩钉截铁的说道:“所谓民心就是钱货、粮食、人口,能得到这些的就能够得到天下,失去这些的就会失去天下。

    百姓喜欢仁慈的君王,仁慈的君王就能够得到这些,百姓喜欢英武的君王,英武的君王就能够得到这些。

    大王想要拥有关中,就要得到关中的民心,就要让关中的百姓甘愿奉上钱粮和兵卒。”

    谁是百姓?

    当然是杨成他们这些人,王猛面无表情,虽然他秉持着打压豪强的策略,但他知道现在的关中没有这个条件,所以他赞同了杨成的观点。

    慕容垂闻言有些犹豫,因为杨成说的和他的兄长慕容恪说的有些不一样,他犹豫了一番后说道:“先生,待本王思索一番。”

    ……

    在慕容垂有些犹豫的时候,他收到了慕容恪的回信,厚厚的一沓纸张,他立刻就知道兄长有许多话要和自己说,连忙拆开读了起来。

    慕容恪在信中对慕容垂谆谆教导道:“七弟,你能在关中造下大业,为兄甚是欣慰,你果然是我慕容氏中的麒麟儿,数遍宗族也找不到你这样的大才。

    为兄在思考,这世上有多少人的大业如同流星般转瞬即逝,又有多少人能够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成就一番不朽的功业呢?

    思来想去,有一些话想要和伱说。

    你进入关中时,兵微力寡,现在定然艰难。

    但不要懈怠,当年汉光武帝孤身走五州,袁本初入河北,汉宣烈帝刘备走青州,乃至于刘表单骑定荆州,还有那豫章郡公洛子楚坐断东南,大多还不如你。

    所以你不要有什么犹豫之心。

    若是有绝强的武力,那自然是有宽松的余地可以转圜。

    但没有绝强的武力,并不是一定不能辗转腾挪,为兄曾经和你说过,士族是开刃的利剑,是侵害国家之人。

    但那只是对我大燕而言,因为我大燕是以军功勋贵起家,百姓头上已经有了一层不事生产的人,所以不能再负担士族。

    但在没有这么多军功勋贵的地方,得到士族支持的人,就能够夺取天下,这是放置四海皆准的道理。

    在你此番进入关中后,应当已经领教过士族的强大,他们襄助你很快掌握了局势。

    接纳他们,这是你掌握关中的关键。

    但你要记住,这世上没有人天然就会效忠你,士族当然更是如此。

    士族很强又很弱,朝廷没有多余的钱财去直接雇佣那些胥吏管理百姓,于是就要委托这些大族,那么这些大族就得到了基层的一切。

    但仅仅是基层。

    他们联合起来强大无比,但单独的个人却弱小无比,除非在梁国。

    魏武帝当年能够轻而易举的逼死荀彧,曹爽那种废物能够逼的司马懿几乎命丧黄泉,这就是士族强大下的孱弱。

    这是你不需要畏惧的原因。

    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简单,联合关中的士族击败魏国残余的军队,将那些兵马吞并。

    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解除除你之外的所有军队,让你自己成为整个关中,毫无争议的保护者。

    就如同牧羊人保卫自己的羊圈一样,若是有哪只羊不听话,你可以直接杀掉它。

    为兄相信你能够在战争方面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作为一个主君,要有足够的耐心。

    钱粮暂时你插不了手,但军队要掌握在手中,和士族合作,等到确定了正统的地位,就能渐渐收拢权力。

    虽然现在你受到排斥,但毕竟背后是大燕,关中士族对你的忍耐会更高。

    为兄会给你争取一个权力足够的实权之位,保住你在关中的所有利益。

    阿垂,望有朝一日,我们兄弟再相见时,能让母亲为我们骄傲,就这样。”

    慕容垂合上信件后,轻轻舒了一口气,揉了揉眼睛,暗自道:“兄长放心。”

    慕容垂先是按照慕容恪的想法将曹承嗣的同党彻底翦除干净。

    而后开始对曹氏宗族采取怀柔的方法,至于让谁去做这件怀柔之事,那自然是汉室之后陇西郡公。

    这是一种暗示,告诉曹氏,只要乖乖听话,那就不会把你们赶尽杀绝,陇西郡公的待遇就是你们曹氏的待遇。

    对曹氏的怀柔自然不是因为慕容垂要白白养这么多人吃干饭,他这样侧面安抚和震慑关中士族。

    我们是文明人,就连曹氏都不杀,一切都会按照规矩来,你们谁和曹氏有仇,自己去报仇。

    曹氏在各方面都是最好用的旗子。

    而后他便将杨成唤来,沉声道:“本王思索一番,当招揽关中四方豪杰,先生在关中素有名声,当多多推举,本王知道曹氏的逆党不愿意臣服,既然如何,那便唯有击破一途。

    若有关中豪勇者愿意追随本王,立下功劳,本王将不吝赏赐。

    本王听闻那南朝梁国和汉国中,有所谓贵姓,国中士人常多夸耀,本王也想要抬举一些家族,先生可要抓住这个机会。”

    杨成眼中大发光亮,慕容垂话中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他这是要抬举关中士族,所谓高姓,究其根本还是皇族抬举,那曾经的五姓七望,都是得幸于汉高皇帝,甚至洛氏也是因为周室后裔而尊贵。

    杨成直接躬身下拜道:“大王,臣必将禅精竭虑,为大王奔走,关中儿郎,想必都愿意为大王奉献。”

    慕容垂只有六千人,经过大战,只剩下五千人,这么点军队,如果不做好士族的统战工作,正如慕容恪所说的,那是做梦也不可能控制的住整个关中。

    更明确的说,慕容垂现在只不过是个长安王而已,他只能控制长安和周围的镇村,至于其他的各个郡县,完全就是一片抹黑,没有士族的支持,他寸步难行。

    在和杨成达成一致后,慕容垂很快就开始自行封赏,关中士族欢声雷动,自受到司马懿连累之后,时隔多少年啊,他们终于再次回到了关中的中心。

    ……

    在金城郡辽阔的土地上,慕容垂率领着六千步骑停驻在一座小山的临水之所在,山上有连绵的苍翠树林,他遥遥望着那绵延的山川,仿佛能够看到魏国军队。

    王猛留在长安安抚百姓,杨成则跟着慕容垂出征,他有些担忧的问道:“大王,我军是否太少,魏军有足足三万余人,五倍于我军啊。”

    慕容垂望着自己不算是很多的军队,却轻声笑道:“承德,本王打仗,从来都是以少胜多。

    这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什么叫做精兵?

    身强体壮、技战娴熟的就是精兵吗?

    那只不过是最基础的,真正的精兵要有自己的战心,要有无坚不摧的意志。

    魏国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却没有战心。

    他们不是军队而是一群急着回家的农夫而已。

    又有什么值得害怕的呢?

    我来到这里,阻止他们回家,或者说想要回家,就要留下投名状。

    比如魏国将军的头。”

    杨成闻言大惊,万万没想到慕容垂打的是这个主意,在他看来这简直就是不通军事的人在胡闹,连忙道:“大王,岂不闻哀兵必胜的道理吗?

    我军拦在这里,岂不是更激起了他们同仇敌忾之心,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阻拦他们归乡的罪人啊,当年太平军举义时,五姓家麾下的士卒,面对阻拦他们的乱军,神挡杀神的场景犹在眼前,大王三思啊。”

    慕容垂闻言朗声大笑起来道:“承德啊承德,你对打仗可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手中没有凭借和手中握着软肋所达成的效果如何会一致呢?

    本王为何等在这里,因为那些士卒的家属就在本王身后,这些人是死是活,就凭本王一言而决。

    数十年前诸国纷乱时,各国所持的办法,承德应当是知晓的。

    我军在这山上让那些长安妇人唱一曲《长安思》,就胜过万千兵刃。”

    数十年前,杨成立刻回忆起来,在曹cao那个时代,士卒的家属都会被集中起来,如果谁投降的话,就杀死他的家属,各国都用这种办法来确保士卒的忠诚。

    只有那些不在乎父母亲族的人,才不会在意,那毕竟是少数人。

    后来这种方法被废止,是因为这种方法固然能够保证前线士卒的短暂忠诚,但长远来看却有大害,而且很容易被皇帝之外的人所掌控,毕竟一旦掌握了这些人,就相当于掌握了军队。

    太过于危险。

    于是这种方法就被废止。

    慕容垂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要争取这些士卒的心,但他要达成同样的效果,再没有什么比一曲怀念亲人的长安思更合适的了。

    杨成信服。

    ……

    苍翠群山,其间碧绿环绕,巨木成荫,潺潺山泉在石间流淌,隐隐有虎啸猿啼,以及群鸟高飞又落下,这往昔宁静的山间,今日却一改模样。

    宽阔的山隘中,到处都是倒伏的尸体,有半截身子落在山泉中,使泉水染红的,有身上插着箭矢倒在马车旁边的,地上是断裂的刀剑,插在地上纷乱的箭矢,满地黑色干涸的鲜血,未曾停下冲杀的士卒,肃杀之意在山隘中蔓延。

    那悲怆的歌曲还未曾落下,就又升了起来,为这些战死的士卒哀悼着,来自燕国的士卒尚且不太受影响,但那些出生关中的士卒,如何还能维持战意。

    在苍莽山林间,摇摇欲坠的四散奔逃和投降,慕容垂的目标则只有大纛和那些绝不可能投降的亲兵,这些亲卫只有数百人,慕容垂亲自率领燕国铁骑上前围杀。

    场中的局势,完全按照慕容垂的预料在走,于慕容垂而言,这一战和汾水之战不同,那一战他是正面将魏军击破,而这一战,智谋的效果更强。

    他心中始终谨记着慕容恪所言,要做大军的统帅,不要做一个只能领一军的大将。

    ……

    在陇西之战得胜后,慕容垂率领大军返回长安,他收拢了一万余军队,实力有了极大的增长,他又果断出击,将那些小股叛乱的势力平定,最重要的是和凉州叛军打了一场小胜后,进行了和谈,承诺让他们自治。

    军事胜利永远都是政局安稳的根基,尤其是越乱的情况下,军事胜利就愈发有效和能够增长威望。

    慕容垂的这一系列军事胜利,短暂的让关中安定下来,包括税收等都开始渐渐恢复。

    未央宫中。

    慕容垂和一众组建起来的幕僚以及将佐,都颇有些焦急的等待着一行人的到来,这一行人便是大燕朝廷的使者。

    慕容垂终究是大燕宗王,他不可能绕过大燕朝廷去独立,必须要接受皇帝的册封。

    如果他在这里独立,那身在蓟城的慕容恪很可能会死,他是绝不能那么做的,所以慕容垂现在很是焦急,他不知道如果朝廷要打压他的话,他到底该不该疾言厉色的反对。

    没有让慕容垂多等,燕国皇帝的使者很快就到了未央宫中,那宦官自然不敢在慕容垂面前摆谱,谄笑道:“大王,陛下使内臣带来了两道旨意。”

    慕容垂跪在地上高声道:“臣慕容垂接旨。”

    那宦官见状,便展开第一道旨意读了起来:“素王垂青,苍天有意,使我大燕得关中宝地,朕甚慰之。

    改河西四郡为凉州刺史部,原凉州关中诸郡为秦州刺史部,原三辅为雍州刺史部。

    辽东王慕容垂,器宇高功,智谋果敢,戎旅大英,功在九鼎,绩在社稷,其允文允武,邦国亲贤莫有及者,改封雍王。

    加凉州刺史、秦州牧、雍州牧、太尉、骠骑大将军,都督内外诸州诸军事晓谕诸州郡县。”

    听到这第一封圣旨,慕容垂就知道稳了,他不知道自己的兄长在蓟城做了什么,能够让皇帝下达这样一份圣旨,但他必须接受。

    有了这封圣旨,他就是半个西北王。

    跪在地上的其余官员则依旧在等着第二封圣旨,这一封不是他们要的,慕容垂一个人直升怎么能行?

    使者没有敢让慕容垂等待,立刻宣读第二封圣旨,“治国兴邦,惟任勋德;分陕作伯,惟寄宗家。

    太尉骠骑大将军凉州刺史秦州牧雍州牧雍王垂,使持节关西大行台,诸王、公侯、州牧、令守、将军,并受节度,尔其钦哉。”

    很简短的一封圣旨,但却如同重雷,殿中沉寂了一秒钟,而后是宛如山呼海啸般的欢声。

    大行台完全和尚书台的规制一样,燕国的尚书台是二品机构,他可以在关中任命三品官员,他可以再造另外一个政权。

    慕容垂接过圣旨,站在殿中,两封圣旨而已,并不如何重,但他手中却仿佛握着沉重到极点的东西,这是什么?

    他低头看了看,又抬头望向远方。

    是江山。

    是关中的万里锦绣江山。

    从这两封圣旨颁下开始,这里就是他的领土。

    分陕关西人臣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