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宋穿越指南在线阅读 - 0119【未来可期】

0119【未来可期】

    关于高转筒车,人教版《历史》说出现于宋代,而人民版《历史》说出现于隋唐。

    两种说法,都没有错。

    唐代留下了文字介绍,但没有名字和图案。元代的王桢《农书》,才有了具体名字和图谱。

    极有可能,在北宋时期都不多见,陈渊从福建一路走来也没见过。

    “这是筒车?”陈渊问道。

    朱铭介绍道:“高转筒车,唐代就有,家父亲自改进过。”

    倒不是改进,而是根据具体地形做出调整,跟王桢《农书》的记载有些不同。

    陈渊走近了观察具体结构,虽然此时并未使用,但十米高的转轮还是让他感叹:“果真是百姓日用即为道。”

    穿过已经结籽的油菜田,陈渊来到山脚下的引水渠。

    朱铭说道:“山贼不知兴修水利,这条灌渠,也是家父组织村民挖的。高转水车把河水提过来,灌入水渠之中,全村有一半的水田可以取水。我外出之时,水渠还没挖完,现在却挖完了,只等收了油菜就能灌田。”

    陈渊赞道:“元璋兄若是做官,必能造福一方百姓,窝在这小山沟里屈才了。”

    复行一阵,有村民在地里劳作。

    那块地里的麦苗郁郁葱葱,村民正在扦插红薯苗。

    陈渊好奇问:“这又是何物?”

    “海外带回的高产作物,名叫红薯,”朱铭解释说,“家父曾言,育人当因材施教,耕种当因地制宜。山下的旱地稍微肥沃,可将麦子与玉米轮作,一年两熟,红薯、豆子套种其中。不但产量高,轮作还能减轻病虫害。贫瘠山地就不行,一般不套小麦,而是选别的东西与玉米轮作。”

    “耕种亦有道。”陈渊点头。

    朱铭一边走一边说:“东边和西边的半山腰上,各挖有一口堰塘,也可蓄雨水而灌溉。今年打算再挖一口,到时用水就更方便。”

    陈渊不时遇到正在劳作的村民,他听说过朱铭剿贼的故事,知道这里的村人全是匪贼。

    此刻亲眼所见,却没有半分匪气,更像老实巴交的农民。他认为这得益于教化之功,此山有大儒坐镇,短短半年多时间,就非常成功的化匪为民。

    众人一路观察闲聊,走向山寨所在的高山。

    山脚的荒坡已经开垦出来,随便种了些蚕豆,也不求能收获多少,主要是为了养固新开荒地的肥力。

    这些荒地,都分给了新来的逃户和贫民。三年内免收赋税,春种蚕豆,夏种大豆,冬种豌豆,全是豆类,都可以为土壤提供氮肥。再撒些草木灰,又能为土壤提供钾肥,家禽粪便提供磷肥。

    如此耕种两三年,荒地就能变成熟地。

    在科学指导下,开荒可以更加快速!

    朱国祥正在半山腰上,指挥村民种下树苗。

    他听说陈渊来了,快步上前迎接。

    寒暄之后,朱国祥指着新栽的树苗说:“都是桐油树苗,西乡县不好找,还是托县里卢官人帮忙买的。半山腰太过陡峭,种地浇水不方便,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里的树木,全被山贼给砍了,正好可以栽种桐油。三年即可结果榨油,到时又是一项收入。”

    朱国祥此时一副农民打扮,穿着短打麻布衣,裤脚挽到了小腿处,两只光脚丫上全是泥土。

    见大家都打量自己,朱国祥笑着解释:“刚从水田里回来,教导村民控水旱育秧,还没来得及换身干净衣服。”

    陈渊作揖道:“元璋这是在吃苦,身体力行,着实让鄙人佩服。”

    朱国祥大笑:“不算吃苦,我喜欢农事。有人喝酒是享受,有人看戏是享受,我却以种地为享受。”

    朱院长是真的很享受,晚上有老婆,白天有庄稼,全村那么多土地,任由他怎么规划安排。

    已经有点乐不思蜀了!

    陈渊更加佩服:“化苦为乐,几入道矣。”

    朱国祥冲那些栽树的村民喊道:“栽完这些就收工,忙你们自己的地去。”

    几个村民纷纷弯腰送别,他们看向朱国祥的眼神,全是发自内心的敬仰爱戴。

    这与面对朱铭时大为不同,村民对朱铭更多是敬畏,毕竟朱铭剿匪时杀了不少人。

    父子俩领着众人继续上山,越往上面越陡峭,几个公子哥腿都走软了。

    李含章是喜欢军事的,路过杀虎口时,惊叹道:“此为天险,大郎剿贼不易啊。”

    “我带兵佯攻正面,又派人从山后绕了三天,夜间爬上山寨去放火才赢的。”朱铭简单解释道。

    李含章点头说:“以正合,以奇胜。”

    《孙子兵法》在宋初属于禁书,北宋中期才解禁,到现在已经传播开来。

    陈渊也是读过的,赞许道:“上兵伐谋,但奔袭也不容易,成功颇有带兵之才。”

    山顶依旧是那副鬼样子,到处是烧成焦黑的废墟。

    但烧剩下的房子,安排十多个客人住下没问题。

    沈有容正带着山上女眷给菜地除草,那里种了许多蔬菜,其中有好几平方丈的黄花——朱院长已经在为提炼秋水仙碱做准备了。

    听说有客人来访,沈有容扔下锄头过来。

    “陈先生,这是拙荆。”朱国祥介绍道。

    沈有容屈身行礼:“先生万福。”

    陈渊作揖道:“娘子安好。”

    一番问候,沈有容带着众人的随从,去挑选打扫空置的房屋。

    朱国祥则引着他们继续前行,在一处废墟的后面,土地疏松之后还浇了水,又堆了许多肥沃的有机物。

    几十截椴木半埋在土里,已经长出一些小香菇。

    朱国祥乐此不疲的介绍成果:“去年秋天栽培的,再过几天就能采摘了,一直能采到夏天。等技艺研究透彻,便让村民都来学,妇人可在农闲时种植菌菇卖钱。”

    “此山珍也,竟然也能栽培,”陈渊啧啧赞叹,“元璋兄农技通神。”

    朱国祥说:“菌丝培育时间太短,今年出菇不多,两三年后应该能大量出菇。”

    陈渊听不懂啥叫菌丝,只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朱国祥继续说道:“此法有两个诀窍,一是砍花,二是惊蕈……”

    “惊蕈术”就是用鞋子或软木拍,敲打培育香菇的椴木。古人觉得香菇在雷雨后生发,于是拍打椴木模仿惊雷,可以把香菇的种子给惊醒。

    其实是通过振动,刺激菌丝细胞活跃起来。

    众人蹲在旁边围观,就像城里人来到农家乐,看啥都觉得很稀奇。

    闵子顺甚至借来妇人的锄头,跑去菜地里除草,纯粹想过过干农活的瘾。这对他来说很新鲜,在州城就没下过地,完全不知蔬菜是咋长出来的。

    陈渊指着那些还未长大的香菇:“在开封城里,一盘鲜蕈炒rou,至少要两百文钱。便是干蕈炒rou,一盘也要七八十文。关中的价钱会低些,但也颇为昂贵,此物大有用处。”

    “那便晒干了卖去关中。”朱国祥笑道。

    开封的物价是真高,一份内脏杂碎早餐,至少在20文以上。

    富贵人家也舍得为食物花钱,胶东半岛的大牡蛎,运到江南一只能卖一贯钱!当然,主要还是运费贵,得用海船赶紧运过去,没有冷链很容易发臭变质。

    各种蘑菇也贵得很,而且特别畅销。

    香菇若能量产,每斤利润比茶叶还高,直至技术普及才会降价。

    朱国祥领着大家到处闲逛,直至半下午,房间打扫出来,他们才各自回房休息。

    单独把儿子叫到房里,朱国祥问:“你不是要在洋州扬名吗?怎么突然回来了?”

    “扬名扬过头了,”朱铭把事情简单说了一遍,“我没想到宋徽宗居然下旨征辟,也低估了古代人对皇权的崇拜。现在洋州人都喊我征君,天天都有人来宴请。李家的老太公死了,居然花重金请我写墓志铭,这事儿让我打定主意暂避风头。”

    朱国祥说:“李家势大,正好可以结交,怎么不帮忙写墓志铭?”

    “李家的名声也臭,”朱铭说,“开金铺的,到处放高利贷,你应该明白啥意思。”

    朱国祥点头道:“回来也好,名声这东西,有时候过犹不及。”

    朱铭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咱们无钱无势,自身实力还太薄弱,名气大了也是无根之萍。如果只是求财求官,这当然无所谓,但咱们想的是要造反。我继续留在洋州,无非多结交点社会名流、地方豪强。但他们看重的是我吗?不是,他们看重的是皇权,征君能给他们长面子。”

    朱国祥欣慰道:“难得,伱还有自知之明。”

    “大明村才是咱们的根基所在,这里必须尽快发展起来,”朱铭继续说道,“现在接受豪强的太多恩惠,跟那些人搅得太深,今后只能让咱们束手束脚。我打算在村里,一直住到秋天考试,顺便提升自己的真实水平。至少得熟悉《韵书》,得把经义文写好,否则被人一戳就破。对了,茶叶研究得怎么样?”

    朱国祥道:“我知道怎么做红茶了,不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古法发酵就那么几种方法,稍微尝试就能研究出来。另外,我还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

    “什么情况?”朱铭惊讶道。

    朱国祥说:“我跟茶工聊天时,他们说秋天也能采茶。春茶是最好的,可以做团茶。秋茶也能卖,但只能做成散茶。我们炒茶就无所谓,虽然秋天的茶叶质量没那么好,但拿来炒制完全没问题。”

    唐代和明代,都有很多秋茶的记录。

    唯独宋代,秋茶很少,其原因是宋茶的喝法,对茶芽品质要求过高。就连茶马司,都懒得对秋茶征税,任由茶园主秋天制散茶自售。

    朱国祥兴奋道:“把秋茶利用起来,我们这三百多亩茶山,年利润估计能破千贯!”

    老白员外那边也有几百亩茶山,靠着偷税漏税卖私茶,再加上少量的极品团茶,一年纯利润撑死了两百贯左右。

    千贯的年利润,能把老白员外看得眼睛发红,多半要派人过来打听炒茶技术。

    朱国祥说:“洋州城外的穷人也多,等郑家派船来收茶,可以托他们帮忙招人。新来的村民,在下游的废茶山居住,今年必须把废茶山清理出来!茶叶卖出去就有钱了,玉米红薯收获就有粮了,今年再招三百人都没问题。”

    朱铭笑道:“再招三百人,人口就接近1400,这是全县第一大势力了。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