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从夷陵掩护刘备撤退开始在线阅读 - 第二十八章 事必躬亲的丞相

第二十八章 事必躬亲的丞相

    大行皇帝小殓,大殓,一应事务千头万绪,礼仪规矩极为繁复,但在诸葛亮的亲自坐镇安排之下,一切都是忙中有序,有条不紊。

    诸葛亮亲自斋戒沐浴,占卜了良辰吉日,定于七日后的辰时,于永安宫宣德殿行启灵礼。梁王、鲁王服斩衰,于殿前奠酒举哀。

    礼毕,诸葛亮下令,将梓宫请出宣德殿。

    皇帝之梓宫,棺椁数层,环环相扣,所谓黄肠题凑,如同一间小房屋一般庞大,又是深山良材所制,重量自是极为沉重,因此需由一百二十八名亲兵来抬棺。

    然后,诸葛亮引领刘永、刘理二王到永安宫大门前恭候,等梓宫经过,率领李严、赵云、周默为首的诸文武大臣,跪送大行皇帝上路。

    一干重臣中,除李严留镇永安,其他人均一路护送,奉梓宫回成都。

    沿途需要经过的各水路陆路,亦在诸葛亮的安排之下,提前进行了修缮,疏浚航道,平整坑洼道路。

    故一路顺风顺水,十余日后,便抵达了成都南郊。

    成都各级留守官员,早已得到诸葛亮的书信安排,在王连、杨洪的引领下,以皇太子刘禅为首,出城数十里,于广都县行在接驾。

    浩浩荡荡的官员队伍,分列两排,披麻戴孝,嚎啕哭泣,如丧考妣,场面极为壮观。

    秋八月,刘备葬惠陵,谥曰昭烈皇帝。刘禅生母甘夫人早亡,谥昭烈皇后,亦迁葬归蜀,与刘备同xue合葬。

    十七岁的刘禅袭位于成都,改元建兴,大赦天下。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立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太子妃张氏为皇后。

    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封中护军李严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督永安事。

    赵云、周默、刘琰等亦为都乡侯。

    王连、魏延、吴懿等皆封都亭侯。

    杨洪、黄元、傅肜、程畿、廖化等皆封关内侯。

    董允、费祎、霍弋等一干年轻的东宫臣僚,亦随着刘禅登基,加官为侍中、侍郎。

    其余一应大小官员,亦皆有封赏。

    其中,廖化自秭归失守,中箭落水之后,众人皆以为他已经殉职。

    没想到他落水之后,竟奇迹般地被当地一户渔民所救。

    在好心渔家的悉心照料之下,廖化休养数月,伤势渐渐痊愈,便隐姓埋名,乔装为山里猎户,以躲避吴军盘查,孤身一人西行千里归蜀。

    只可惜,归蜀之时,恰逢刘备已经亡故,廖化悲痛欲绝,于刘备灵前嚎啕大哭,几欲昏厥。

    ……

    两个月后,成都,尚书台。

    此时的尚书台,里里外外一片忙碌。不仅公务比之前更加繁多,更有数十名匠人在大刀阔斧搞拆建装修,准备就地改造为丞相府。

    数月以来,周默整日陪在诸葛亮身边,朝夕相处,协助处理公务,算是亲眼见识了一回,什么叫做事必躬亲,什么又叫做鞠躬尽瘁。

    自从刘备病逝永安,迄今为止,诸葛亮每日除了睡觉,一睁眼就是工作,即便偶染风寒,也从未见他有一天表现出丝毫之懈怠。

    就是睡觉,亦常常是在尚书台公府,临时和衣小憩,极少回家休息。经常连续数日如此,每日至多只睡两个时辰。

    没办法,事情是在是太多了。

    而自永安受刘备荷国托孤,诸葛亮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几乎每一项事情,他都放心不下,都要亲自过问。

    先是修建刘备的陵寝,刘禅的皇宫,祭祀两汉先皇的太庙,以及丞相府等一应新设衙门和都江堰水利的修缮,每一项都是极为重要,又耗费巨大的大工程。

    还有,自刘备薨后,除了汉嘉诸蛮四十余部在旄牛部的带领下,依旧归顺朝廷之外,本就蠢蠢欲动的南中蛮夷终于彻底撕破了脸皮,发动了大规模的叛乱。

    尤以雍闿、孟获、朱褒等人最为嚣张,他们烧毁汉官府,杀害汉官,屠杀汉民,几乎不可一世。

    诸葛亮即命赵云为征南将军,自江州移屯于更靠近南土的僰道,却只封锁关隘,阻止叛夷入境扰民,以新遭大丧为由,暂不讨伐。

    魏国那边,也不消停。

    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等一干曹魏重臣,皆当世之名士,纷纷利用其在天下士族中的巨大影响力,写公开信给诸葛亮,劝诸葛亮顺应天命,举国来降。

    诸葛亮也毫不客气,作《正议》一篇,义正言辞,将曹cao曹丕父子,连带华歆王朗陈群等人,毫不客气地骂得狗血淋头。

    此文亦是对天下人宣示,即便刘备去世,诸葛秉政,蜀汉立国之最高纲领,也不会改变。

    过去是灭曹兴汉,如今还是灭曹兴汉,将来也依旧是灭曹兴汉。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此外,还有一件大事,虽然不至非常紧急,但诸葛亮却认为,它是诸多事务之中最为重要的。

    那便是是约官职,修法制。

    刘备汉中称王后,天下形势陡然恶化,于是急匆匆登基,又急匆匆东征,一应官制、军制、礼制,主要都靠沿袭旧日之惯例,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建设。

    刘备亦具有开国之主所特有的巨大权威,行事洒脱豪迈,几乎随心所欲,从不受制于所谓的规矩。

    比如纵容黄元不法。

    比如夷陵之战,黄权统领江北上万大军,几乎未作抵抗即投降魏国,刘备却驳回了有司按律惩治其蜀中家人的文书。

    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刘备宅心仁厚,知道过错主要并不在黄权,不忍责罚其家人连坐。但规矩坏了,就是坏了。

    黄权到底还是摸准了刘备的脾气。

    再比如破格提拔周默,一个刚刚二十岁的年轻人,区区一屯长,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火箭飞升,竟能跻身于托孤重臣之列。

    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合理,极容易遭受非议。在一个制度成熟的国家,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诸葛亮当然尊重刘备生前的一切决定。但今后事情既然由他来说了算,他便决不允许自己也这样做。

    在诸葛亮的理想蓝图之中,一切大小事务,都应制定律法。有功如何赏,有罪如何罚,一切都应以律法为准绳。

    即便是他诸葛亮本人,亦不能违反。

    这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微妙关系,踏错一步,便万劫不复。诸葛亮深知其中利害。

    周默见到诸葛亮每日如履薄冰,只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从不因获得巨大的权势而表现出丝毫的沾沾自喜,也从未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哪怕一点点私利。

    私下待人接物,也一如往常,谦逊有礼,威严有节。

    周默两世为人,见过太多的人性,很多自诩高洁的社会名流,深入了解之后,发现他们也不过是些庸庸碌碌之辈,沽名钓誉之徒。

    在周默看来,自私、自恋与懒惰,乃是每個人深藏于基因之中的本能。

    当然,只要不过分影响他人,它们并不丑恶,只是平凡和普通而已。

    所有优秀的人,便是真正能够克服这些平凡和普通的人。

    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在周默看来,诸葛亮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他不禁想象,想要做到诸葛亮这样大公无私,鞠躬尽瘁,表里如一,需要何等纯净的内心和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他想想自己穿越以来,为了向上爬,苦心钻营算计,待计谋得逞,升官进爵之后,心中那志得意满的飘然感觉,那难以抑制的得意洋洋的嘴脸,与诸葛亮一对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周默不免自惭形秽,轻笑一声,摇头叹息道:“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狗还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