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工艺强国在线阅读 - 第107章 领导视察

第107章 领导视察

    虽然王副厂长竭力避免跟方翰民产生交集,但遇到方翰民的热情邀请,他也不好过分推辞,毕竟他到这里就是为了对新工艺的试车情况进行了解,方翰民又是工艺改造总指挥,如果他断然拒绝方翰民的好意,不仅显得太小气,而且有失他的身份。

    尽管如此,老王也想尽量缩短跟方翰民单独相处的时间,他告诉方翰民,因为时间不允许,他只想去几个重要岗位看看。

    方翰民带着老王视察了三个生产单元的缩合、精制和结晶岗位,并给他介绍了新旧工艺的区别和新工艺的特点,老王只是微微点头,没有提出任何问题,究竟听没听方翰民介绍,只有他自己知道。

    离开第五生产单元的结晶岗位,老王说了一句:“我还有事,以后再详细了解。”就急匆匆走了。

    看着老王离去的背影,方翰民摇了摇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一点不假,看来,要想跟老王冰释前嫌,谈何容易!

    方翰民刚要转身去各岗位巡查,看见总工程师老夏走进车间大门,他老远跟对方打招呼,“夏总,你怎么来了?”

    “听说一车间的新工艺试车投产成功,我来看看,顺便了解一下生产情况。”

    “好,欢迎夏总视察工作!我正要去各岗位巡查,让我陪你视察吧?”

    “你有时间吗?如果有时间,陪我看看也好。”

    “走吧,有没有时间,也该陪领导视察工作。”

    “毕竟你是总指挥嘛,有你在跟前,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你。”

    “夏总,你想每个岗位都看看,还是选择重要岗位视察?”方翰民同样征求道。

    “从头到尾看一遍,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下班前就能看的差不多。要看仔细点,半天时间也不够。”

    “哦,那就选择性地看一看吧。”

    方翰民带着老夏在十余个岗位转了一圈,跟老王不同,每到一个岗位,老夏不仅认真听取方翰民介绍,还主动询问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在缩合岗位,老夏对新旧工艺的用时和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对比,“虽然两者差别不大,但副产酸性气体没有了,这对消除污染起了关键作用。”

    “因为新工艺采用了不同的工艺路线,更换了两种原料,彻底消除了酸性气体对设备和环境的污染。另外,采用这种新式缩合反应器,不仅使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消除了旧工艺的危险因素,而且选择性和收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方翰民解释道。

    “哦,跟旧工艺相比,这两项指标有多大改善?”老夏对此似乎更感兴趣。

    “选择性提高了百分之十,收率提高了百分之六。”

    “这对降低生产成本大有好处,新工艺果然效果明显!”老夏由衷地说。

    “这不就是工艺改造的目的嘛,也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方翰民的话语中,带着一种自信。

    来到产品精制岗位,工人们正在忙碌,方翰民向老夏介绍了具体cao作过程,“因为原料转化率提高了,新工艺在产品精制阶段,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

    “这意味着生产效率也将提高百分之三十,是这样吧?”虽然对新工艺的具体内容还不甚明了,但总工程师老夏对一般技术过程还是相当熟悉的。

    “对,在保证选择性的前提下,原料转化率提高后,不仅缩短了产品精制时间,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这么说来,一车间的磺胺药物还可以扩大产量?”

    “如果按照这样的生产效率和现有设备的规模,在满负荷运转情况下,一车间的产量至少可以提高百分之二十。但是夏总,你也知道磺胺类药物的市场也就这么大了,根据发展趋势,这类药物在未来几乎没有潜力可挖,在疗效更好和毒副作用更小的新型药物挤压下,其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小。所以,设备产能是一回事,产品市场又是另一回事。”

    方翰民把话说得比较委婉,但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产量要根据市场来决定,磺胺类药物的市场将会逐渐萎缩,即使设备产能允许,也不能盲目扩大产量。

    在这个问题上,老夏似乎不太赞同方翰民的观点,“你是说磺胺类药物快要过时了?是你凭空想象,还是有什么佐证?”

    “在五月份的全国制药科技研讨会上,专家们几乎一致不看好磺胺类药物的未来,倒不是说这类药物马上就要过时了,而是说它的临床应用前景不太光明,因为替代它的高效低毒药物正在研发之中,而且进展顺利,大概三五年之内就会用于临床。”

    其实,这完全是方翰民自己的观点,因为在五月份的全国制药科技研讨会上,没有任何专家提到过磺胺类药物的未来。但是,穿越者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牛津大学制药科学博士,他知道毒副作用较大的磺胺类抗菌素药物,用不了几年就会被高效低毒的其他抗菌素药物取代。

    老夏虽然是红星制药厂总工程师,但像这种规模的地方国营企业,总工程师这个位置,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行政职务,因为他既不关注新技术新产品,又几乎不跟外界进行技术交流,更不从事技术研发,总工程师的职能,仅仅是对厂里的现有技术进行管理,所以,老夏对方翰民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方翰民知道自己的观点无法让老夏信服,他搬出五月份全国制药科技研讨会上的专家意见,老夏这种人,向来比较迷信权威,一听专家们都这么认为,他竟然有些相信了,“磺胺类药物过时,红星制药厂怎么办呢?”

    “夏总,过时的说法并不准确,我宁愿用市场空间逐渐缩小来描述这件事。这包括三方面含义,其一,刚才我已说过,替代磺胺类药物的抗菌药物还在研发之中,距离临床应用至少还有三五年时间;其二,即使替代磺胺类抗菌药物的产品应用于临床,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全将其取代,那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三,磺胺类抗菌药物虽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很多不足,但某些特殊领域还离不开它。”

    老夏点了点头,“也就是说,这种药物还不至于一下子停产。”

    “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能停产。我想说明的是,因为其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即使一车间设备产能没问题,红星制药厂也没有扩大产量的必要。”

    因为引出了额外话题,方翰民跟老夏在产品精制岗位待了半个多小时,“夏总,还去别处看看吗?”

    老夏看了看表,“还有一个小时才下班,再去别的岗位转转。”

    两人来到结晶岗位,方翰民照例向老夏介绍工艺条件和cao作过程,“本岗位在新老工艺中的作用差不多,但结晶颗粒大小有所不同。”

    “哦,对产品质量有没有影响呢?”老夏马上警觉起来。

    “已经做过多次测试,对产品质量没有任何影响。”

    “你们做没做过分析,什么原因导致结晶颗粒尺寸发生变化?”

    “很明显,因为原料路线不一样,缩合反应机理发生了变化,影响了结晶速度,最终导致晶体颗粒在尺寸上有所区别。”

    “只要产品纯度没有变化,晶体颗粒大小倒不是问题,因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都要进行粉碎。”

    “实际上,因为新工艺得到的晶体颗粒较小,晶体中夹带的杂质相对较少,通过多次测试比较,现在的产品含量还略有提升。”

    “嗯,这在情理之中,晶体颗粒越大,越有可能夹带杂质。”

    ......

    三天以后,方翰民来到袁厂长办公室,向他汇报一车间工艺改造情况,“还没形成文字材料,先做口头汇报吧。”

    “文字材料不着急,你大致说一下过程,再详细说说结果就可以了。”袁厂长总是很理解这位年轻人。

    听了方翰民的汇报,老袁对结果很满意,“工艺改造很成功,这就是技术进步的作用,所以,红星制药厂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此前制定的科技进步规划。”

    “现在,技术科在一车间的工作已经完成了,按理说应该把我们的人撤回来,但是......”

    “你们负责的工作完成了,当然应该把技术科的人撤回来,否则,人家一车间的领导没法工作。怎么,还有什么问题吗?”看见方翰民没把话说完,老袁追问道。

    “我是担心技术科的人撤离后,一车间的两位领导能不能对生产进行有效管理。”方翰民小声说道。

    “当初二车间的两位领导,在你们撤走后都能接过去管理,一车间为什么就不行呢?”

    “袁厂长,具体情况不一样啊!当初在二车间搞工艺改造时,他们的车间主任和技术员全程紧跟,最后对每个岗位的cao作要领和注意事项都很熟悉。一车间的两位领导,特别是他们的苏主任,每天坐在办公室,对车间的情况基本上不闻不问,我觉得他对新工艺没有做到完全了解。”

    “原来是这样!你担心老苏没有掌握新工艺,怕他在管理上出漏子?”

    方翰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但这只是你的担心,要是老苏在暗中学习,故意不让你知道,实际上人家对新工艺已经了如指掌,有没有这种可能呢?”老袁是厂长,阅历又丰富,他考虑问题比方翰民还谨慎。

    虽然方翰民根本不相信苏文权会在暗中学习新工艺,但袁厂长提出这种假设,他也没法否认,毕竟他的担心也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猜测。

    “也许吧,苏主任是厂里的老领导,他应该有足够的自觉性。”方翰民悻悻地说。

    过了一天,在向一车间两位领导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后,方翰民和两位助手全部撤回技术科,他让蒋国新和徐辉坐在办公室,准备编写一车间工艺改造的书面汇报材料。

    为了这次技改,两位助手忙碌了三四个月,跟方翰民不一样,他们都是有家有口的人,长时间泡在施工现场,不仅自身劳累,也很少顾及家庭,让方翰民都觉得有点愧对他们,现在终于忙完了,方翰民想给两位助手放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