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问镜在线阅读 - 第一百零七章 当年观照 似非我辈(上)

第一百零七章 当年观照 似非我辈(上)

    从魔灵苏醒后的记忆可以看出,它对无量虚空神主的熟悉、执念,包括对碧落天阙的推论都很有道理,尤其是碧落天阙未必就是实有其物,而是从天魔殿演化而来,更和余慈的某些推测暗合。

    但这无法解释,黄泉夫人的用意。

    埋下一颗种子,让它在一千两百年后发芽?

    说不通啊!

    不过,要想知道……眼下就有个最好的机会。

    “你这招,可以用在黄泉夫人身上吧。”

    “如果主上在魔染他化上的造诣足够……呃,定是可以的。”

    只看万魔池,赵相山就知道自己说了废话。

    余慈跃跃欲试,不过,他暂时忍下来,决定事情还是按部就班地做。

    他去看第二条魔虫。

    这条寄生在匡言启身上的“星芒虫”,非但将一个较当年余慈都有所不如的修士,强推上六欲天魔的水准,还能使之运使无量虚空神主的法力,通达无碍,若真是同源,那魔灵的进步,也是到了让人无法直视的地步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星芒虫”,余慈感觉到,其上已经有了生灵独有的情绪,大约是忌惮、恐惧之类,还略显简单,却也绝非是魔灵刚出世时,纯粹的理性思虑。

    这就非常可怕了。

    受情绪的影响,余慈的“内化”也受到了抵抗,星芒虫也有自毁的手段。还好余慈有了从前面一条星芒虫身上得来的信息,先期便先应用了幻术和情绪神通,在魔虫决绝自毁之前,总算是得到了还算足量的信息,将整个脉络都给捋顺下来。

    两条星芒虫,确实是同源而出。

    时至今日——至少是在寄生在匡言启身上之前,魔灵尚在黑袍身边。

    更准确地说,现在的黑袍,已经成为了它的傀儡和寄生的对象,余慈甚至从模糊的信息中,看到了自己——那还是在东华虚空的时候,以黑袍的视角收集到的。

    而且,在近年来,趁着天地大劫肆虐,魔灵影响范围有扩大的趋势。

    像是匡言启,就是受害者之一。

    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匡言启寄身的魔门东支竟然仍蒙在鼓里……

    不过,这也是因为柳观的名声太恶,从不按常出牌之故。匡言启这样的非常情况,也没引起疑心,大概都以为是柳观使了“黑手”。

    事实上,余慈觉得,柳观确实是下了黑手,起码是在魔灵下黑手的时候,视若无睹,且在事后有所遮掩,给魔灵行了方便。否则不能解释,匡言启的这番变化,如何能瞒得过魔门东支上下。

    这一点,魔灵也有察觉,双方有一层默契,却肯定不是合作。

    近些年,魔灵飘忽不定,也有躲着柳观的意思。

    柳观则使唤匡言启不遗余力,什么地方危险,就扔到哪儿去。还真让他办成了几件事,在魔门东支的地位颇是见长。

    这次又把他派来,与魔潮中的兵灾魔王联手,可终究还是把他葬送。

    柳观这么个态度,不像他惯常的做法——好吧,余慈也不知道惯常的柳观会使出什么手段。

    但这味道不对。

    结合前面的猜测,余慈就想,是针对黄泉夫人吗?柳观在其中发现了什么端倪?

    余慈不是柳观肚子里面的蛔虫,但他还有别的渠道。

    挥手将魔虫仅存的一点儿余气挥散,他灼灼的视线转向沐浴在灵光中的黄泉夫人。

    目前,灵光中还只是个大概的轮廓,真想生死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过几道关口。可灵枢在此,一应的记忆应该都在,凭借“内化”法门,大可先睹为快!

    要说移转灵枢之后,一切都尽在掌握,黄泉夫人的秘密也就不再是秘密。

    但一来余慈的耐性总有个度;二来,他现在的感觉非常微妙,有种心血来潮式的征兆。

    任何一个修行有成的人,都绝不会忽略掉这种感觉。

    那么……就顺着感觉来好了!

    余慈调整了下心绪,意念投注到黄泉夫人灵枢之上。

    灵枢者,中央之枢要也。

    具体来讲,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法理,还有“某人”之所以为“某人”的一整套习惯法度。

    这套法理和法度,虽然玄虚,却是以具体的人为根本,衍生出来。尤其当人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在天地间留下形神的烙印,化为了确切的“实物”,不管这份烙印有多么微小、虚弱,总是给了人cao作的空间。

    某种意义上,它属于突破了“物”与“理”界限的层次;化为具体手法,就是真文道韵级别的无上神通。

    但余慈执掌生死法则,又身具“自辟天地”的能耐,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就能将这件事的难度,降到最低。

    当然,不管难度怎么降,事关生死,都是要慎之又慎。

    虚生也好,血府老祖也罢,之前的两个成功例子,其实还有一层非常关键的因素:

    信力!

    虚生和血府老祖都是寿元将尽,前路已绝,又受余慈神通所摄,自然敬畏且依仗,由此生出信力,主动将余慈的神通“内化”,占据核心主位,故而如水到渠成,顺畅得很。

    相比之下,黄泉夫人是生生被余慈掐死的……

    一则以内,一则以外,由不得余慈不谨慎处置。

    此时施展“内化”之术,他也是小心翼翼,浅尝辄止,绝不会干扰灵枢的运化过程。

    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余慈渐有所得。

    目前的黄泉夫人没有神智可言,这样的好处在于,只要是找准层次、位置,她的记忆就仿佛是已经大开门户的库房,任由余慈进出。

    余慈才一“进来”,就有些发愣。

    黄泉夫人是个细致人,但余慈可没想过,连着她的记忆,也同样如此。

    感应所及,一切信息都分门别类,次序齐整,像是百宝格,又就像是朱老先生当年坐镇的书楼,万千法门、秘籍,一部部,一卷卷,以类相从,排布有序,搭眼一看,心里就大致有了数。

    只是,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

    余慈再次检视,大略看过去,从黄泉夫人幼时,一直到现在,都很齐全的样子……

    一时想不起来,他心念微动,不再观其大略,而是搜检有关黄泉秘府的信息,准备仔细看一看黄泉夫人在北荒的作为。

    在清晰的分类之下,真的非常好找,可才看了小半段,余慈便觉得怪异绝伦

    好像,全是别人……

    他的意思是,看黄泉夫人的记忆,就像看一出大戏,你能够清楚地知道,当时的情境是怎样、戏中人干了什么、有怎样的喜怒哀乐。

    可是,这份理解是“余慈”的,而不是“黄泉夫人”的。

    黄泉夫人是怎么想的?

    就现两人同时看戏,戏台上唱作俱佳,而在你身边看戏的人面无表情,永远不可能知道她在想什么。

    不……不止,应该说,身边根本就是一片空无。

    余慈能透过黄泉夫人的视角,知道当时发生的一切,唯独不知道作为一切的核心,黄泉夫人的所思、所想、所感。

    就像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大千世界,本身却无思无感。

    这怎么可能呢?

    余慈想起扼死黄泉夫人之前,那一份独特的情绪感受;又想起赵相山刚刚所说的一句话:

    无别有情之心,世间唯她一人而已。

    现在非但无情,连“思维”也没了,又算什么?

    明明是在自家心内虚空之中,余慈却觉得心头隐隐生寒。

    他再顾不得其他,心神切入黄泉夫人灵枢运转的深处,要看个分明。

    便在这里,熟悉的,至少可以称为“生命”的感觉重新显现。

    所有的情绪,或曰灵性,都融在生机之中,除此以外,再无牵涉旁移。

    这一刻,如果黄泉夫人冥冥之中还有意识,那么:

    除了生死,再无他物。

    察觉到这层面,余慈也有所悟:

    也许黄泉夫人的记忆中,本来是有情绪、思维存在的,可是在移转灵枢之时,自然就“内聚收缩”,完全投注到当前的核心问题上去。

    这是怎样的控制力、又是怎样的本能啊!

    而且,这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

    世人所谓“情景交融”,可以这么理解:

    无当时之环境,自然没有当时之情感思虑。

    三十年前的余慈和现在的余慈,面对同一件事,其思维方式、生发的情感,与现在相比,肯定有大大小小的差别,正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就是这些差别,才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思维的变化、起落,才能获得种种不同的体验和经历。

    可在黄泉夫人这里,“情”、“景”,还有“思”,好像完全是分开的。

    情绪是情绪,思维是思维,当时环境,也仅仅是个环境。

    恍惚中,余慈便有这么一份感觉:

    黄泉夫人就像是现在的他,进入了“别人的视角”,完全抽离于世间之外,持一份特有的情思,进行观照。

    所不同之处在于,余慈的情思只存在于“现在”;

    而对黄泉夫人来说,情绪思维便在那里,无论时间怎样流逝,均独立不改。

    千年之前是这样,千年之后亦应如此。

    余慈想到了件宝物,是当年薛平治给他的那件忘情宝扇。此时应该已经丢在了少阳剑窟内,不知给谁捡了去。

    宝扇之上有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余慈无论如何都不能将黄泉夫人划在“我辈”之列。

    然而,她究竟是更接近“不及情”的最下之辈呢?

    还是“忘情”的“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