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寒门辅臣在线阅读 - 第五百七十一章 谁拿出账册,谁就有问题

第五百七十一章 谁拿出账册,谁就有问题

    杀人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顾正臣其实并不喜欢杀人,只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没办法一个一个进行思想教育,只能以杀止贪。

    泉州府给了养廉银,官员自身生活不存在问题,好好过日子还有剩余,可偏偏有人不满足,非要贪。

    这种情况下,那就没说的了,只能交出脑袋。

    顾正臣传令七县,下达了一个规定:

    一吏贪,属哪一房,哪一房取消三年养廉银,同时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一起,取消一年养廉银。

    一官贪,则一县养廉银全部取消。

    所有吏员、杂役,均可写文书或直往府衙举报官吏贪污行径,一旦查实,贪污者死,县衙其他官吏养廉银照发。

    绑架所有人的利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监督。

    谁贪,谁是所有人的公敌。

    顾正臣在这个夏天没干其他事,百姓在收庄稼,自己在收拾官吏,七个县全都走遍了,连几个懈怠的知县也指着鼻子骂了。

    都说七月流火,天气开始转凉,可这一套对泉州多少有些不合适,七月的泉州一样燥热。

    出海事宜已全部准备完毕,船只空间也已划分完毕,市舶司制作了全新的官凭,一份金属挂件,一份通关津文书,两份缺一不可。

    金属挂件属于铜制,有半截手指长,正面雕刻泉州市舶司等字样,背后雕刻的是“过关津免税”等文字。

    官凭文书除了基本内容,印信之外,还需要标注路线,货物数量,时间期限,掌柜或东家姓名及其画像。

    任何一份官凭文书都有时间限制,一份官凭文书,只允许一次通关免税。这也意味着,任何商人拿到泉州市舶司免关津税的文书之后,只能带走一次货物,或带来一次货物,亦或是办理两份官凭文书,同时走货与进货。

    为了避免官凭文书用于其他非远航贸易品,造成不公平竞争,官凭文书还规定了具体的货物类型,比如粮食就不在免税之列。

    商人也清楚海外什么商品紧俏,陶瓷、丝绸、茶叶,这是三大样,除此之外,还有纸张、铜器、漆器、布匹也能卖出好价格。

    另外,铜钱也是贸易品……

    没错,铜钱是钱,但也是商品,这其实很好理解,在大明一贯铜钱大致可以买两石米,但如果拿到海外去用,一贯铜钱可以买四石米。

    占城也好,安南也罢,甚至是三佛奇、吕宋等国,一样认可大明铜钱。你拿着洪武通宝在海外买东西,不需要去找什么兑换机构先去兑换当地钱,直接可以购买货物。

    不像后世,票子国际化了好多年还不能做到这一步,但在古代中国,铜钱早就国际化了,甚至是丝绸之路上的国家都认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商人的货物早已准备就绪,甚至迫不及待请求顾正臣提早开海。

    经市舶司与水师商讨之后,顾正臣决定将开海日期提前至七月二十八日,并命张赫与赵一悔带人祭海。

    商人终于高兴起来,早点开海,意味着早点返航,意味着早点赚钱。

    金陵,皇宫。

    户部尚书马贵进入华盖殿,行礼后禀告道:“陛下,前日京师地震,经与应天府衙、五城兵马司等核实,有二百余百姓受伤,并无百姓于灾中死去。”

    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抬头问道:“钦天监说地震乃是朕治政严苛,苛责百官,上天降下地震以警朕宽刑,你认为是这样吗?”

    马贵打了个哆嗦,这种事问自己一个户部的官干嘛。

    不认可吧,人家钦天监就是干这个的。

    认可吧,你老朱就不会允许人说你。

    左右为难之下,马贵只好说了句:“陛下乃是天子,金陵又是国之根本所在,这里地龙翻身,兴许如钦天监所言,不过臣以为,陛下严苛是为了官员清廉正直,是为百姓惩治贪官污吏……”

    朱元璋明显不买账:“说了一堆,全然没说什么立场。”

    内侍走入通报:“陛下,太子求见。”

    朱元璋点头应下,对马贵道:“皇后听闻国子监监生忙于学问者众,一些监生尚未娶亲,户部当拨给钱财,为其寻聘,赐下女衣,并月给米一石。他们毕竟是人才,他日朝廷还需重用,不可苛责了。”

    “是。”

    马贵松了一口气。

    朱元璋抽出一份文书,沉默了下,道:“镇江、宁国、太平、应天等地,今年夏旱,庄稼没什么收成,就免了这里百姓的夏税吧。”

    马贵谢恩。

    朱元璋摆了摆手,让马贵退下,看向走进来的朱标,见其手中还提着一个木匣,不由笑道:“这是何物?”

    朱标行礼,而后道:“父皇,这是顾先生差人快马加鞭送来的神器!”

    “神器?”

    朱元璋嘴角动了动,斥责道:“顾小子口无遮拦也就罢了,你身为太子,怎能说出这等话来。”

    朱标含笑,打开木匣,将单筒望远镜取出,恭恭敬敬地递给朱元璋:“父皇试过之后,说不得会收回责怪之言。”

    “哦,看来你对这器物很自信?”

    朱元璋接过,看了看,不见什么神奇。

    朱标邀请朱元璋出大殿,走至一旁的长甬道里,又让郑泊拿了一本书走至甬道尽头站着,然后说:“郑亲卫在百步开外,手中握着一本书,父皇可看得到书扉之上的字?”

    朱元璋摇了摇头:“如此远距离,如何能看清楚那字眼。”

    虽说扉页上的字颇大,可毕竟距离有些远。

    朱标笑道:“但凭借父皇手中之物,则可见之。”

    “当真?”

    朱元璋有些好奇,问清用法之后,闭上左眼,用右眼看去,只感觉郑泊从远处突然被拉进,不由得骇然,连忙放下望远镜,看到郑泊在远处并没有动弹,又将望远镜凑到眼上。

    这一次,看得真切!

    朱标在一旁解释道:“父皇,这是顾先生利用放大镜,在王枝等人的协助之下,打造的望远镜。”

    “望远镜,果然是望远!”朱元璋很是欣喜,问道:“最远可以看多远?”

    朱标拿出顾正臣写的文书,恭敬地递了过去:“据顾先生所言,可观四里之外!”

    “四里?”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将望远镜交给朱标,接过文书仔细看完,沉声道:“这个家伙,就不能只送望远镜,好让咱也高兴高兴,他说的账册之事你如何看?”

    朱标看着朱元璋,轻声道:“父皇,谁拿出账册,谁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