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续命人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很好

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很好

    大宋续命人第一百一十二章“你很好”绍兴三十年的“天申节”终于到了!

    从凤凰山脚下的皇宫大内一直到景灵宫,十来里长的天街,每隔百步扎一座巨大的彩楼或者欢门,两边的行道树上也扎着彩绸,整个临安城绸带飘飘,花香四溢,一幅盛世景象。

    “天申节”当天,帝后首先帅皇室宗亲和文武百官诣太庙,随后在垂拱殿接受百官和外邦使节朝贺,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也差不多到了午膳时分,皇帝赐宴景灵宫。

    君臣一边饮酒作乐,一边欣赏百戏班子带来的杂耍和歌舞表演。

    酒过三巡,帝后自去偃息,到了掌灯时分,帝后携众嫔妃与宗亲女眷登重华楼,观赏焰火表演,与民同乐。

    赵惇本是贪睡的年纪,今日却不待人叫,天色微熹已穿戴整齐,随父兄入宫给皇帝拜寿,然后诣太庙。

    一路上赵惇时不时地咧嘴傻笑,他这些时日都被史浩教授拘在府里随父兄一块儿读书,已有好些日子不曾见到李七娘。

    他打听明白,宫宴之时“女德”班的学员会各展才艺,替皇爷爷贺寿,他很好奇,不知道一向跳脱的李七娘会表演什么才艺。

    赵恺实在看不惯自家弟弟这副痴傻的模样,趁人不注意,悄声道:“你可收敛些呗。我可听说那位李七娘不是什么安分的主儿,前些日子她在‘太平亭’被金国使臣撞见,萧荣到处打听她的底细,谁知道安的什么心思!”

    赵惇厌恶道:“凭萧荣那只癞蛤蟆也敢肖想李娘子,做梦!皇祖母不会答允他的!”

    赵恺看着弟弟:“若他不是替自己求娶呢?你呀,要真为李娘子好就让她不要献什么才艺,就她那张脸,不好好藏着,还敢到这样的场合来抛头露面,傻还是天真?”

    见弟弟被自己说得焉头耷脑,赵恺自言自语道:“史夫子的确惹人厌,但他有句话说得对,现在还不是咱们发力的时候,有心思得藏着,有好东西得藏着,自己真正喜欢的人也得藏着!”

    回到垂拱殿,文武百官三呼万岁,由左右二相领头,恭祝皇帝“福寿安康,江山万年”!

    随后,有“青词宰相”之称的王伦当场念诵新作的祝寿词,然后是礼部宣读外邦使节的朝贺礼单。

    打头的就是金国,西夏、高丽、占城、日本等等。

    赵构每收下一份贺礼,立刻给予数倍的赏赐,垂拱殿内欢声笑语,庾词如潮。

    等到各国使节朝贺完毕,帝后退入后殿更衣,将沉重的朝服换成了轻便的常服,起驾往景灵宫行去。

    从皇宫到景灵宫有数里之遥,出了宫门,巨大的御辇后面,文官坐轿,武官乘马,各国使节上了马车,浩浩荡荡往景灵宫行去。

    天街正中的御道两边,禁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盔明甲亮,长枪如林。

    天街两边的茶楼酒肆,乃至珠宝首饰铺子,绸缎庄、胭脂铺等等,但凡临街的二层楼上都是人,临安百姓根据各自的财力选择了最好的位置,观赏这难得的盛会。

    吴扬打马在天街上来回奔走,不时低声呵斥:“挺胸!抬头!将气势放出来!你们不仅是天子的脸面,更是大宋的脊梁,别让人小瞧了我大宋的军威气势!”

    天街两边的禁军将腰板挺得更直一些,他们目不斜视,面色沉肃,给喜庆祥和的临安城平添了一股铁血气概!

    皇帝和文武百官对此十分满意,各国的使节看得连连咋舌,对大宋的军威士气赞叹不已。

    萧荣对王全说道:“大宋的骨头也不全是软的,回去还需提醒陛下多加小心!”

    高全站在“太平亭”的台阶上,一动不动地望着钱塘门的方向,他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算着时间御驾差不多应该走到钱塘门的位置了。

    “湖畔”聚集了数千临安百姓,他们要么是在修建“太平亭”当中捐资出力的,要么是准备跟随高全去淮南屯田的。

    临湖的一侧排着十二面大鼓,每一面大鼓前都站着一个身穿红衣,腰扎红绸,头顶红巾的汉子,他们手中的鼓缒也裹着红布,一看就十分喜庆。

    还有数十名踩着高跷的人,装扮成各式各样的人物,脸上涂着油彩,手中拿着铜锣。

    等候在“湖畔”的百姓分列在“太平亭”的两侧,也是有规有矩,并不杂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忽听负责在城门口打探的人飞跑过来,大声喊道:“来了,来了,皇帝来了!”

    先是一队队禁军迅速地跑过来,将百姓驱赶到路边,自己排成人墙,担任警戒。然后是一对对负责开道的旗牌手,扛着宣示皇家威严的大蠹分列在亭子两边。

    又等了半盏茶的时光,帝后乘坐的御辇终于缓缓从钱塘门向湖畔行来,后面是步行跟随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节。

    整个队列里唯一一名骑马的小将正是吴扬,他手持长枪、身穿甲胄,寸步不离地护卫在御辇旁边。

    皇帝在张去为的撺掇下突然改变行程,转头往钱塘门方向行去,这可苦了负责禁卫事宜的吴扬。

    “湖畔”地盘虽大,可也容不下这么多的车马,吴扬只得跑前跑后安排文官下轿、武将下马、使臣下车,重新按照官阶大小排序,步行随御辇前往湖畔。

    五月下旬的临安,天气炎热,又正值一天中最热的中午时分,百官们都穿着厚重的朝服,如此一折腾,个个大汗淋漓,天街上一片骂娘声,许多人指着吴扬的鼻子骂他倪幸小人,溜须拍马之辈,数落他为了讨好皇帝,无所不用其极!

    吴扬窝了一肚子火无法发作,终于伴着御辇到了湖畔,他狠狠地剜了高全一眼。

    高全心里莫名地打了一个突,身上的寒毛都炸开了。但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他三两步抢到湖畔的台阶旁,跪下高呼道:“草民高全携临安百姓恭迎圣驾,祝皇上福寿安康,江山永固!”

    两边的百姓如风吹稻浪一般齐齐跪下,山呼道:“祝皇上福寿安康,江山永固!”

    早有内监将红毯从御辇铺到了太平亭内。

    赵构望着脚下跪了一地的百姓,还有对面八角亭上挂着的匾额,“太平亭”三字灿然生光,一股君临天下的气概油然而生。

    “临安父老们请起身!”

    赵构一面叫起,一面携着皇后的手缓缓登上“太平亭”。

    张去为谄媚地笑道:“大官儿,奴婢听说这座‘太平亭’是临安善人高全召集了一万名临安百姓捐资出力修建的,他们感念百姓庇佑大宋、庇佑临安的恩德,特意为大官献上的寿礼!依奴婢看,大官的生辰礼这个最有诚意!”

    张去为故意抬高了声音,整个“湖畔”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于是,西湖边迎来一片赞颂之声。

    等到声音小了一些,赵构出言道:“百姓们的盛情,朕着实感动!朕自登位以来,无日不战战兢兢,深恐有负祖宗基业之望。幸赖祖宗庇佑、臣工奋发、百姓归心,大宋才有了二十年的太平日子。朕自知才具浅薄,唯有与臣工、与百姓共享太平之心从无更改!愿天佑我大宋,天佑我百姓!”

    “湖畔”欢声雷动,锣鼓铿锵,一片“天佑大宋,天佑百姓”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御辇重新起驾,赵构走过高全身边时,轻轻说了一句:“你很好!”

    高全顿时激动得浑身颤栗起来,他知道,他所谋之事成了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