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十朝代在线阅读 - 第五十八章兵家~亚圣吴起

第五十八章兵家~亚圣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前381年,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他被后世称为武庙十哲,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其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世。

    中山国三起三灭,在群雄争霸烽烟四起的春秋战国时期写下了一首慷慨壮歌。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其中魏国的大将吴起在魏灭中山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吴起一生从无败绩,在“兵家四圣”中被称为亚圣,和孙武并称孙吴,他所著的《吴起兵法》被历代兵学家所重视,与《孙子兵法》同列《武经七书》。曹cao曾说过,“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三晋不敢南谋。”

    吴起出身富贵之家,曾想在卫国通过游说和贿赂得到官职。然家财散尽终不可得,他的同乡嘲笑他如此落魄,一怒之下,吴起杀死三十多个诽谤和嘲讽自己的人。后辞别母亲,咬臂发誓:“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后赴鲁国拜师曾子的儿子曾申门下。彼时,齐国大夫田居到鲁国问政,与吴起谈论相欢,嘉其好学,将女儿嫁给吴起为妻。后吴起不奔母丧,守“不入公卿不复回”的誓言,被重视孝道的曾申厌弃,将他逐出师门。吴起于是弃儒学法,求仕与鲁。

    吴起在卫国曾有一任妻子,后将其休掉。吴起休妻有两种说法。吴起曾经让他的妻子织丝带,结果幅宽比他要求的尺度窄些。吴起让她改一下等到织成,又量了量,结果还是不符合要求的尺度,吴起非常生气。他妻子回答说:“我开头就把经线确定好了,不可以更改了。”吴起便休掉了她。吴起妻子请求哥哥求情,她哥哥说:“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用来为大国建立功业。他必须首先在自己妻妾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开去,你不要希望再回去了。”

    另一种说法:吴起把丝织的带拿给他妻子看过,让她织条这样的丝带。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新织的那条特别好。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样品一样。现在织得特别好,为什么?”他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额外多用了工夫,所以更好。”吴起说:“这不是我的吩咐。”把她休回娘家。

    齐国相田和谋窜齐国,因鲁国与齐国世代联姻,恐鲁国讨伐,兴兵伐鲁。鲁相公休仪举荐吴起为将,鲁穆公因吴起妻子是齐国大夫田宗之女而踌躇不绝。吴起听说之后,杀妻以示衷心,后被拜为鲁将,率师拒齐。

    吴起为鲁将,与士卒同衣同食,为士卒口吮其脓血,带领军队大败齐军,被进为上卿。鲁穆公因吴起杀妻本就对吴起存疑,后吴起接受齐国谋士张丑的贿赂。张丑故意泄露行踪,说吴起受贿通齐,关于吴起的谗言四起,又有人言重用吴起会影响与卫国的关系。鲁穆公听说此事,更加怀疑吴起,吴起于是逃奔魏国。

    当时魏国正在变法图强,对人才需求极大。吴起来到魏国,经翟璜等人推荐,被魏文侯拜为大将。吴起在魏国主持进行军事变革,建立了第一支职业化军队“魏武卒”,将秦国的河西之地全部夺取。吴起率领魏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曾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魏武卒破五十万秦军。

    吴起还曾参与魏国对中山的作战。魏国对秦国确立优势后,开始攻打中山国。《韩非子》中记载,吴起担任魏国的将军,率军去攻打中山国。士兵中有一个生了毒疮的人,吴起就跪下来,亲自为他吸吮脓血。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以后,马上就哭了,有人问她:“将军像这样对待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要哭呢”她回答说:“吴起曾经为我儿子的父亲吸吮伤口,他父亲因此拼命作战,就战死了,如今看来这孩子也要因此而战死了,现在我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才哭的啊。”后吴起与魏将乐羊用时三年,攻克中山,魏文侯随即命太子击镇守中山地,封乐羊于灵寿。这是中山国三起三落的第二次国亡。

    吴起担任魏国西河郡郡守,“将三军,治百官,守西河”,颇有威望。魏武侯即位后,任命田文为相国,田文之后,公叔痤接任相国。公叔痤忌惮吴起资历能力,公叔痤的妻子是魏国公主,他故意让自己的妻子在吴起面前责怒自己,又鼓动魏武侯下嫁公主来试探吴起,若吴起同意,那他便对魏国衷心,若不同意,则有异心。吴起拒绝公主下嫁,魏武侯更加猜忌,下诏从西河郡召回吴起。加之吴起已明白自己在魏国处境艰难,难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决定离开魏国。

    彼时的楚国,正处于十分窘迫的处境。内有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外连年遭到韩、赵、魏等国的攻击,不断丧失领地,楚国国君楚悼王不得已贿秦以与“三晋”讲和。因此楚悼王十分渴求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他对吴起十分赏识,先任命他为宛守,防御韩、魏。一年后拜他为相国,吴起在楚国实现了离开卫国时对母亲的誓言“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吴起大胆推行了一系列变法。一是明法审令,实行法治,确立法律的权威性;二是论功行赏,废减无功而疏远的公卿俸禄,提高作战兵士的待遇;三是精选、cao练军队将士,加紧备战,增强军队战斗力;四是整顿吏治,重用廉能官员,裁减官员贬斥清谈投机之士,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这些变法举措,使楚国国益富、兵益强。南收百越,北并陈国、蔡国,却“三晋”,连战连捷,击败秦国,使国势日臻强盛,达到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的效果。

    吴起因为变法改革严重打击到了楚国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得罪楚国的贵族势力。楚悼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悼王病死。吴起回到楚国都城奔丧,王公贵族乘机作乱,射杀吴起。吴起逃到楚悼王灵堂中,爬伏在楚悼王的尸体上。但贵族们依旧下令射杀吴起,吴起最终被箭射杀。按照当时律法,损坏君王尸体应株连三族。后楚肃王继位,夷灭当时射杀楚悼王贵族的三族共七十多家。

    吴起的死亡宣告了变法的失败。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变法的余温仍在,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楚国仍强盛一时,大阔疆域,联合赵国大败魏国。

    吴起于用兵上,既与孙子齐名;于变法改革,又可与商鞅比美,建立的功业意义非凡。吴起虽死,但他在政治特别是在军事上的建树却影响深远。吴起主张“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继承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还提出“以治为胜、教戎为先”等军事思想。吴起的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是我国军事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至今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吴起兵法》被译为日、法、德、俄等多种语言介绍到各国,与《孙子兵法》一起享誉中外。吉备真备是著名的传播唐朝文化的日本使者,作为遣唐使两度赴唐学习,他曾开课讲解《吴子兵法》和《孙子兵法》,并运用书中原则,迅速消灭惠美押胜的叛军,被升为中卫大将。

    相关文献

    “吴起,卫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而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母立而泣,人问曰:“将军于若子如是,尚何为而泣”对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徙之者,遂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人争趋之,于是攻亭一朝而拔之。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破横散从,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

    ——《战国策秦策三·蔡泽语》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河健,伏尸何劣。

    ——曹丕《煌煌京洛行》

    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曹cao·举贤勿拘品行令》

    商鞅为秦立相坐之法,而百姓怨矣;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而功臣畔矣。商鞅之立法也,吴起之用兵也,天下之善者也。然商鞅之法亡秦,察于刀笔之,而不知治乱之本也;吴起以兵弱楚,习于行陈之事,而不知庙战之权也。

    ——《淮南子·泰族训》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公元前381年,有“军神”之称的吴起,被乱箭穿心而亡。

    事情还要从楚悼王病逝说起,当时正在地方上落实变法措施的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后望着郢都长长叹了一口气,眼中含泪。

    他放下手中正在精修的法律条令,执起书简毫不犹豫地将其投入到旁边的火盆中,闭着眼睛任泪水流下来。

    他让小厮备车打算回郢都悼念楚王,小厮欲为其收拾行囊却被他拒绝了。

    他知道,这次郢都之行只怕是有去无回,楚悼王去世了,意味着他的寿命也到头了。

    坐上车后他便闭目养神,几天的路途中滴水未进,进入郢都,守卫看是令尹大人的马车便自动放行了。

    畅通无阻来到楚王宫殿,他知道这才是要命的龙潭虎xue,踏进大殿穿过帷幔还未到达楚王跟前,身后万箭齐发。

    吴起听到声音只快步上前抱住楚王遗体,却不想那些杀手并未因此住手,直到乱箭刺入吴起的身体,连楚王的尸体都没能幸免于难。

    可怜一代军神吴起,就这样被乱箭射死,退出历史舞台。

    很难想象在生死存亡关头,他还不忘略施小计,严惩了刺杀他的一众人。

    “你糊涂啊,为何要杀人?你赶紧走,连夜走不然等天亮了,官府的人知道了你必得杀人偿命。”母亲含泪为他收拾几件衣物,便推着他出了门。

    20岁的吴起跪在地上向母亲磕了三个头,说道:“母亲保重,孩儿此去,不当卿相绝不回卫”。

    说完拿着包裹趁着夜色便离开了家乡,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莽撞的少年,以后的路要如何走。

    这是公元前420年,发生在卫国一户农民家庭母子间送别的一幕。

    吴起因无法忍受被人奚落诽谤,一怒之下杀死了30多个侮辱他的人,这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重罪,因此为逃避刑罚他只能连夜逃往其他国家。

    20岁的吴起虽身背命案,但他并不在乎,齐国的稷下学宫一直被视为读书人的天堂。

    无处可去的吴起决定到稷下学宫一探究竟,他不会想到这一步会让他背上上千年的“渣男”标签,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来到物资富庶学术活跃的齐国,吴起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吸收着各个门派的学说。

    经过一段时日的了解,最终他选择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正统入学,曾申欣然接受将其收为弟子。

    儒学是当时的主要门派,无论是文化典籍还是学习氛围都是最好的,曾申也算得上名师。

    整整5年,吴起废寝忘食钻研入学,虽然之后他成为带兵打仗无往不利的战神,但是儒学早已深入其骨髓中。

    入门第5年,吴起母亲病逝,按照儒礼母亲去世儿子当回家守孝三年,但吴起想起当初离家时发下的誓言,如今并未功成名就怎可回家。

    吴起拒绝回家为母守孝,老师曾申认为他不孝便将其逐出师门。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被逐出师门这件事确实让人悲伤。

    强人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力量,而是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

    杀了人的吴起没有畏手畏脚躲躲藏藏,反而来到人潮如织的齐国,拜入孔门。

    被逐出师门的吴起同样没有一蹶不振,他开始反思自己,学习儒家的初衷和目的,此后他改变自己的轨道,开始涉猎其他学派,法家就是这个时候进入他的视野的。

    此时的他不再拘泥于一个门派,开始集百家之所长充实贫瘠的自己,也不再埋头做学问,而是抓住机会表现自己。

    争取让统治者看到自己,为实现自己当初答应母亲的目标,创造一切条件。

    他开始在稷下学宫与诸多学子论述,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扎实的儒学功底和丰富的涉猎见闻,让他很快从学子中脱颖而出。

    公元前414年,26岁的吴起,不仅在学问上出名,这一年他还娶了一房美娇妻。

    妻子是齐国本地人,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位贤惠的妻子,让吴起走上了“渣男”之路。

    公元前412年,28岁的吴起,被伯乐引荐给鲁元公,鲁元公早就听闻过吴起的大名,对于他的到来自是十分欢迎。

    但此时的鲁国表面是一片国泰民安的场景,因此吴起并没有受到大用,只是朝廷的边缘人物。

    好巧不巧,不得不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吴起进入鲁国的当年,齐国派兵攻打鲁国。

    面对强大的齐国,弱小的鲁国不仅兵力有限,就连领军作战的将领也没有,此时有人推荐了吴起。

    鲁元公说出自己的顾虑:“我早就想过他了,我知道他是难得一见的将才,但此次战争对他来说恐怕有些顾忌,我听说他的妻子是齐国人,这样他还能对齐国痛下杀手吗?”

    这话传到吴起耳中后,他什么也没说,当天夜里趁着妻子熟睡之时,毫不犹豫地将妻子的头颅砍下,呈给了鲁元公。

    鲁元公见此惊讶不已,打消了内心的顾虑便将兵权交给吴起,空有理论缺乏实战的吴起,终于能以实战论英雄,让天下人都看看他的能力。

    没有任何意外吴起率领鲁军大败齐军,让弱小的鲁国好好扬眉吐气了一番。

    鲁元公大喜,大大嘉奖了吴起。

    但人性总是丑恶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人根深蒂固的自私基因,一炮而红的吴起被国君看重,却遭到有心人的排挤,失望的吴起离开鲁国,前往了魏国。

    在魏国,才真正让吴起屹立于史书,流传于后世,他在魏国创下了不朽的传奇。

    “军神”吴起之所以被称为“神”,是因为他在魏国带兵打仗期间,创下了大战76次,全胜64次的辉煌纪录。

    这样了不起的战绩,离不开吴起的英明领导,更离不开普通士兵的英勇奋战,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吴起多年经验的累积。

    首先,他创设了武卒制,将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动员征兵制度改为募兵制,选择年轻有力能征善战的士兵,增大战胜几率。

    其次,采用规范化、严格化的军事考核标准考核士兵。

    考核时士兵身穿3层护甲,头带铁盔、腰配剑、肩长矛、cao十石弓,携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粮,半天能行军百里(约合四十公里),才算合格。

    合格的士兵上阵杀敌,有优厚待遇不仅家里能免除徭役,还能给自己挣军工,这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战士们的作战积极性,也是战无不胜的前提条件。

    吴起相当于将原先训练士兵松散无序的方法改进,真正将军事化运用到军队中。

    后来的商鞅变法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借鉴吴起的方法,只不过商鞅变法采取强制的法家严刑峻法的思想,将人视为机器,短期会走上富国强民的道路,长时间会导致国强民乏的局面。

    吴起的很多措施更为人性化,例如,在行军打仗途中,他能做到和普通士兵同吃同睡,绝不摆将领的架子。

    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一个例子,就是行军途中他曾为一名腿上长疥疮的小兵吸脓。

    能做到这个份上的将军,试问哪个士兵不会为他卖命?吴起的平易近人从不是口头说说而已。

    极端条件下他和士兵以天为盖地为庐,不分尊卑同榻而眠,这种军事思想被历代军事将领所沿用。

    红军长征途中,各将领与红军战士同吃同住,也是这种思想的延续,更容易让战士认可将领,增加两者的亲密度有利于培养向心力,吴起可谓是玩心理战的高手。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战力不断提升,凝聚力增强,对将领从心底里接受,这样的军队当然能做到无往不胜。

    魏国在吴起的征战下,逐步强大起来足以傲视诸侯国,将西部的秦人打到遥远的蛮荒之地。

    吴起在魏国的地位水涨船高,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后,担心吴起手握重兵威胁王权,选择削其权力夺其兵权。

    吴起一怒之下奔赴南方的楚国,此时的楚国正值楚悼王执政时期,楚悼王有治理国家的雄心。

    但楚国各地的封君贵族势力强盛,威胁王权,楚悼王却对此一筹莫展,来到楚国的吴起与楚悼王详谈到半夜。

    他明确指出要想楚国强大起来,必须削弱贵族的势力,重视农业和军事,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楚悼王将吴起视为楚国崛起的杠杆,放权给吴起让其大展宏图,封其为令尹全权负责变法。

    首先:吴起提出封君贵族只能传承两代,第三代如果没有任何建树,国家就要没收他们的爵位、土地和人民。

    其次:将没收的土地分给有军功的战士,调动军队的积极性,这样在对外战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将没落贵族前往偏远地区务农垦荒,楚国国土面积大,却开发不足,农民大多集中在中部水网密集土地肥沃的地区。

    楚国东部和西部大都是荒地,将这些土地开发出来,不仅能促进农业发展还能增加军队粮草。

    战国时代战争频繁,军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强有力保障,兵马未动粮草现象,供养一支庞大军队的开支自是离不开粮草。

    这些措施相当程度上调动军队的作战能力,短时间内让楚国的对外扩张战争连战连捷,延续了吴起军神的名号。

    但是变法中被压制的贵族,是一只隐蔽的火药桶,一旦爆发威力不可小觑。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的离世就是引燃火药桶的火星。

    吴起作为外来客卿,在楚国毫无根基,能全权掌握变法完全依赖楚悼王的支持。

    楚悼王一旦去世,贵族群起而攻之,最终才会面临万箭穿心而死的结局。

    但吴起死之前也没让自己的对手好过,楚国有规定,任何人不能伤害破坏楚王遗体,否则被施以极刑。

    吴起死前奋力抱住楚悼王的遗体,有垂死挣扎的意味,只是他们想到贵族们对他的憎恶已经深入到骨髓里。

    冒着刑罚也将其射死,本以为继任国君会饶恕他们,没想到楚怀王一箭双雕将计就计。

    他本就看不惯吴起实施的各种变法条令,更是对贵族分权毫无办法,贵族和吴起之间鹬蚌相争,楚怀王渔翁得利。

    吴起死后,楚怀王以伤害国君遗体的罪名,一次性斩杀贵族70多家,肃清了自己的行政道路。

    吴起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只恨他生于小国无力与各大诸侯国抗争,到其他国家始终是客卿身份,没有根基得不到国君和大臣的认可。

    辗转多国却多次被怀疑,这是他的遗憾。

    不管如何,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军事奇才,在当时尊卑有序的年代,依旧能和普通士兵平等相待,这是需要眼界的。

    他的治军之法也对后世商鞅变法影响颇深,直到如今很多军事方法依旧是延续他的思想,不得不感慨与他的伟大。

    至于为了建功立业,将毫无过错的妻子斩首,是不是“渣男”所为,也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看待。

    当时的文化氛围要求男子建功立业,扬名四方,他也曾向母亲发誓一定要官居高位,当时杀妻是他唯一的出路。

    但不管怎么说杀害妻子,都非大丈夫所为,也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解之题。

    这是一场关于“进化”的游戏。

    前389年,阴晋,吴起率5万魏武卒大败50万秦军。魏武卒之威,令天下震动。

    仅仅8年后,吴起率楚军大破魏军,煌煌大魏险些被劈成两半。

    吴起是怎么做到的呢?

    谁能找到新的建军方法,谁就能称霸春秋末年,天下开始了大变革的时代。

    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大批自耕农出现。

    与之相对应的,西周时期“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的兵役制度逐渐瓦解,诸侯们的征兵范围大幅提高。各大国可征集、调用的兵力大幅增加,常备军的规模急剧膨胀。

    可是,军队的素质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下滑。

    当年,诸侯们的军事训练,采取的是“蒐狝”制度,即通过田猎的方式来进行军事训练。

    这种半娱乐半正式的训练方法,显然不适合以自耕农为主的战国军队。

    谁能率先找到合适的军队组织方法、军事训练方法,谁就能崛起!

    最先进化的,是受旧“军礼”束缚较少的吴国、越国。

    在孙武、伍子胥、范蠡等人的指导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都以专业化训练的方式来选练强军。

    因此,偏处于南方不发达地区的吴越,在春秋后期嚣张一时,相继成为天下霸主。

    进化的脚步,开始了。

    吴起练兵:引领潮流的魏武卒让这场进化更进一步的人,是吴起。

    吴起在魏国,率先提出了系统的、专业化的选拔、训练方法。

    与此前各诸侯宽泛的“选拔精锐”不同,有法家功底的吴起,将选拔、训练方法制度化下来。

    选拔上,非常明确地规定了标准:能披着三重重甲和铁盔,开十二石弩。能背着五十支弩矢,拿着近战武器,携带三天军粮,半天跑完一百里。

    待遇上,也作了明确规定:一旦通过选拔,得以入选,家里立刻得到良田美宅,全家致富!

    训练方法上,“以一教十”、“以十教百”,军队编制、训练,都有极为专业、明确的规定。

    当时,像秦国这样的诸侯,仍然在采用春秋时期近似“半娱乐性质”的编制、训练方法。

    因此,魏武卒与对手之间,是专业化部队与业余部队之间的较量,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时代!

    由此,魏武卒的素质,冠绝天下!

    不过,魏武卒仍有局限性。

    吴起,只是河西太守。

    他练魏武卒,只是在河西一地进行的。

    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的魏武卒无论规模、选材面、资源,均略显不足。

    吴起变法:强军3.0版在魏国受到排挤,吴起到楚国后,开始施展其全面的军事、政治才能,将改革推进到了3.0版。

    吴起变法的全面内容,一言难尽,但是,从其中几项政策,可以看出:吴起对楚军的改造,比在魏时更为彻底、全面。

    吴起在楚,组建了一支“选练之士”。

    与魏武卒只依靠河西不同,这支“选练之士”是从全体楚军中选拔的。

    同时,这支楚军的财政来源,是通过削减封地收入,充实国库后成立的专项“基金”。

    可以说,吴起当初创建魏武卒,只算是一个“试点”,尚未推广到全国。从此开始,强军改革,得到举国之力为后盾!

    吴起在魏国时,参与了李悝变法。

    比之李悝的变法,吴起的变法非常“凶残”。

    打击旧领主,加强中央集权。没收他们的私兵、削减其封地、收入,甚至把旧贵族迁徙到偏远地区。

    没有功劳的贵族不得世袭,官位不得世袭,这也意味着:底层人士,通过战功,可以实现阶层逆袭!

    整肃官场风气,削减大臣俸禄、特权,以严刑峻法来整肃吏制。

    吴起极端、激进的变法方式,使楚已经接近后来的秦,成为一台战争机器!

    当然,在旧贵族强大的楚国推行如此激烈的措施,也注定了吴起最后的命运···

    一将之能当然,短短几年,楚军要在战斗力上碾压对手,也是不可能的。

    将略,仍然是胜负关键。

    吴起对魏作战,史料信息不详,但透过零散的信息,仍然能看出吴起惊人的将略。

    此战的起因,是魏赵开战,赵求援。

    楚军先在州西击败了魏军,又穿越梁门,抵达林中,切断了魏都安邑与河内郡之间的联系。

    攻赵魏军后援缺乏,士气顿挫,被赵军大败!丢失了黄城。

    可以说,吴起用兵之精准,比后来孙膑的“围魏救赵”,有过之而无不及。

    吴起在抵达林中后,饮马黄河,并没有立刻大举进攻。

    这是史诗级的威慑战略!

    驻于林中,几乎可以将魏切为两半,为魏所不能忍受。

    同时,从林中出发,无论是进攻魏都安邑,还是攻略魏后来的都城大梁,都极为便利。

    可以说,吴起的方略,使魏十分难受。

    要打吧,兵力不能呼应,林中易守难攻,很难取胜。

    不打吧,这么耗下去魏国有分裂之险!

    其实,并没有证据表明吴起击败的魏军是他当年自己cao练的魏武卒。但从吴起攻到的位置,以及魏武卒后来对秦、齐作战的表现看:魏武卒正在“过气”。

    如果不是楚悼王去世,吴起被迫回国,这一仗,吴起可以狠狠地敲一笔,甚至一举奠定霸业!

    当初,吴起离开魏国前,对着黄河哭泣:王不用我,这片土地必然被秦人夺去!

    胜负兴衰,有时,真的只决于一人而已!

    魏武卒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曾站在变革大潮的浪尖,以专业军队欺负不专业的军队,自然威震天下。

    吴起到楚国后,将军事改革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荀子·议兵》中记载: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那么吴起的魏武卒为何敌不过秦锐士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魏武卒其实是募兵制最早的雏形,魏国大将吴起为了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他决定把魏国境内身强力壮的男子,都集中起来,经过训练而组成一把对外扩张的尖刀。

    为了激励士兵上阵杀敌,吴起提出了“一人入伍,全家光荣”的口号,只要身体素质能达标,能够通过魏武卒的选拔,分分钟能成为人上人,因为魏武卒全家免赋税,并且还会被赏赐田产房宅,奖励多时,竟高达百亩之数。

    魏武卒是经过选拔,合格者会得到赏赐,最后再去上阵杀敌,而后来的秦锐士则不是如此,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对军队实行的是军功制,换句话说,军队不挑人,只看军功,什么人都可以入伍,只要你能得到敌人的人头,就可以有爵位,成为人上人。

    看到这,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就换句简单的话,那就是魏武卒讲究的是多得多劳,而秦锐士讲究的是多劳多得,而最后让魏武卒走下神坛的也正是多得多劳这四个字。

    魏武卒为何敌不过秦锐士魏国士兵通过了武卒的选拔之后,会立即得到封赏,未见其功,反倒赐田百亩,这其实只会让士兵想方设法通过考核,那么通过考核之后,他们上阵杀敌真的会勇往直前吗

    其实未必,因为这些魏武卒会变得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因为只要自己活着,那么家里就不会有赋税,只要自己活着,该有的一切都有,但是如果自己死了,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南柯一梦,这就导致了这些武卒并不关心能不能打胜仗,他们考虑的是先要保住自己的小命,其次才会考虑奋勇杀敌。

    而秦国想成为士兵很简单,没有魏武卒那么高的要求,又是负重奔跑,又是能拉开十二石的弩箭,又是要在半天跑完百里等等,这些统统不用考核,因为秦国讲究的就一条,拿敌人人头换军功。魏武卒和秦锐士一旦开战,魏武卒想的是如何保命,秦锐士想的是用他们的人头换取军功,可想而知,魏武卒又怎么会是秦锐士的对手呢

    举国体制的强军政策,显示出惊人的生命力,也成为后来列国军事变革的主要方向。

    而吴起本人,更是胜负天平中,最重要的一各砝码!

    决定诸侯兴衰的因素非常多。不过:吴起、孙膑、商鞅大才的去就正是国运的风向标。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敢为天下先的魏文侯魏斯为富国强民,四处广纳贤才,吸引了大批当世英杰齐聚魏国。在西门豹、乐羊、吴起、李悝等治世能臣的改革下,魏国率先变得强大起来,并向外开疆拓土。而当时正处于西部边陲的秦国不幸成为了魏文侯的打击对象。一夜之间秦国的河西之地尽数落入魏国之手,秦军虽然奋起反抗,但却屡屡被魏军击败。魏文侯死后,继位的魏武侯比其父魏武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手上,魏军继续四处扩张,秦国的生存空间遭受到严重打压。周安王三十年(前389年)忍无可忍的秦惠公为夺回河西故地,征发50万大军大举进攻秦国东出的重要城镇阴晋。决定两国未来50年的阴晋之战一触即发。

    而当时驻守河西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魏国名将吴起,当初齐国进犯鲁国,身在鲁国的吴起为求得功名,不惜杀死了自己来自齐国的妻子,以求得鲁国国君的信任。后来吴起率领鲁军大破齐军,但其为求功名不惜杀妻的行为也受到了鲁国人的声讨,万般无奈之下吴起只得只身逃亡魏国。

    当时的魏文侯虽然对吴起杀妻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却又欣赏吴起过人的才华,于是对其大加重用。果不其然在其投奔魏国不久后吴起就替魏国训练出了一支装备精良、战无不胜的铁军“魏武卒”。

    听闻秦军来犯,吴起立马启用亳无战功的新兵,并针对秦军规模虽大但却虚弱不堪的军力决心率军与秦军决一死战。

    在大战前夕,吴起对三军发号施令说:战端一开三军皆必须和我一起去同敌军作战,无论你是骑兵、车兵还是步兵。若在战场上不能缴获砍杀敌人的车和人头,待敌军虽败,你等却也无功。在吴起的军功鼓励下,魏国的五万新兵瞬间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誓要拿秦军的人头换取功名。而秦人为夺回故土也决心誓死一战。

    次日,秦军主力数千乘战车和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抵达阴晋战场,秦惠公看着不远处的阴晋城邑转头对秦人说道:将士们,魏人霸凌,血腥屠杀我秦人占我河西故土。身为赳赳老秦人,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踏过敌人的尸体,夺回我们的城池,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一边是装备精良、渴望军功的魏军,一边是老弱病残、誓要夺回故土的秦军。在两军主帅的一声令下,战国初期规模最大的战争在一片喊杀声中爆发。

    战斗一开始,秦国的中军便急不可耐的向魏国前军发起攻击,在战车的掩护下秦军成功抵达魏国军阵面前。但随后冲在最前面的秦军战车却被魏军的长矛掀翻,随后魏军的战车一涌而上,将冲在最前面的秦人全部收割。

    秦惠公见前军大败,立即命令中军压上,但秦军虽多却武器陈旧,军队大多数都由农民组成。在魏军的一阵箭雨攻击下,秦军瞬间失去斗志纷纷向后退去。败下阵来的秦军相互踩踏、秩序混乱,吴起见状立马命令整军待战的魏武卒冲出。在久经战阵的魏军面前,秦军显得格外的弱小,数十万人组成的中军防线被魏武卒的战车反复冲杀,最终被魏军击溃!

    最后的决战在这一幕上演,眼见大军溃退秦惠公立即下令全军撤退,而五万视军功如命的魏武卒也如同日后商鞅变法后的秦军一样,疯狂收割着敌人的性命。50万秦军就这样在敌人的砍杀声中,在战车的踩踏声中殒命沙场。

    此战过后,羞愧难当的秦惠公于两年后抱憾而终,吴起和他的魏武卒踩踏着50万秦人的尸骨走向了巅峰。经此一战秦军元气大伤,国内的青壮年几乎损失殆尽,诸国见状纷纷趁火打劫,秦国差点因此覆灭。而魏国在之后的几十年内成功摘得中原霸主的宝座,直到秦国商鞅变法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特种部队,这就是战国吴起训练的魏武卒。

    这支特种部队的选拔标准非常高,兵士全是百里挑一的勇壮之人,而且战法先进,进退有据,万人犹如一体,要求每个士兵手持长戟,腰挂利剑。为青铜大盾和十二战强弩以及五十发弩箭。除此之外,魏武卒还要身披三层重甲,携带三天军粮,全身的负重达到一百斤,带上这百斤的装备还要在半天之内连续骑行一百里后,立即投入战斗的士兵才能称得上是魏武卒。

    在阵形编排上,吴起要求个子矮的拿矛戟,个子高的用弓弩,强壮的扛大旗,勇敢的cao金鼓,体弱的搞后勤,主意多的编在一起、老乡编在一起。同时,不在“天灶”扎营,不在“龙头”驻兵。天灶指大山的谷口;龙头指大山的顶部。武卒还按军旗的不同,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左军用青龙旗、右军用白虎旗、前军用朱雀旗、后军用玄武旗,中军用招摇旗。所有军列都要听众中军的指挥。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曾经创下七十二战不败的军事神话,其中就有五万魏武卒攻下函谷关,狂虐五十万秦军。拿下秦国五百里土地,打的秦国不敢东出的记录,也确立了魏国在战国早期霸主的地位。除此之外,吴起还对魏武卒士兵进行了单兵技艺、阵法、编队和联络记号等诸多严苛的实战训练。并且,他还将魏武卒的编制大胆设定为5人为伍(伍长1人)、2伍为什(什长1人)、5什为屯(屯长1人)、2屯为百(百将1人);以及500人设五百主1人,1000人设二五百主1人(类似于现在1个团的兵力)。

    而这种相对灵活的军队编制,也让魏武卒整个指挥系统更加适应于实战。而且,即便是遇到了战败的情况,魏武卒也不会出现混乱,他们会迅速就近联合重新组成军阵(无论各军队的士兵是否熟识,皆可迅速的完成配合组建)。

    其次,魏武卒有一套苛刻的选拔标准。

    说起魏武卒创立之初的选拔标准,那确实不是一般的苛刻。据《荀子议兵篇》的内容所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cao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魏武卒的士兵需要披上3层重甲和铁盔,能开12石之弩(120市斤为1石),同时每人还要背50只弩矢,并需要携带长戈或者铁戟,腰带间悬挂着利剑,以及配备3天的作战口粮。

    而且,魏武卒在如此多的负重装备之下,还要达到在半天内奔袭100多里地的负重越野能力。由此可见,魏武卒的选拔标准确实是非常人所能达到的级别。

    最后,魏武卒有一系列著名的实战战例。

    据记载,自打吴起创建魏武卒后,他率领着这支部队征战的过程中,更是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也就是平手的意思)”的功绩。而且,吴起在率领魏武卒的30年中,不仅攻下了函谷关,还夺取了原本属于秦国的500多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