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文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南宋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7章 百年大计

第7章 百年大计

    教育乃国家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

    教育就等于科技,科技就等于生产力。

    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之为大国;凡不能把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传给下一代的国家,不可能是好的国家;若不把教育置于最优先考虑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不能强大。

    后世的漂亮国,经过百年教育的努力,使得漂亮国从一个附属于英国的殖民地,成长为世界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

    根据对后世漂亮国的研究,其国的经济实力有一半来自教育的贡献。而在世界排名前20名的大学中,有17所在漂亮国。正是因为教育的强大,漂亮国人才层出不穷,成就了其在军事、经济以及科技方面的绝对霸权,中国也深受其害。

    如果能在十三世纪早期的中国推动义务教育,那么中国不知会领先世界多少年,世界的文明,也会被大宋无限地推动。

    大宋到底有多少读书人?

    拙政园,御书房中,同样的问题,赵竑抛给了几位执政大臣。

    当然,他问这个问题的目的,也是为推行义务教育查漏补缺。

    看几位执政大臣懵懵懂懂,赵竑又接着开口。

    “换句话,整个大宋,6-15岁的孩子,有多少人在读书?”

    总不能官员权贵们的子孙后代人人锦衣玉食,个个都有官做,老百姓的孩子连读书都没有机会。

    事情做的太绝,老百姓是会骂娘的。而他脸皮薄,最受不了被人戳脊梁骨。

    “回陛下,臣曾知潭州,潭州十四万户,各州府县学加起来,还有地方上的私塾义学等等,读书人约为七千人。其它地方想来一样,当为一成上下。至于6-15岁的孩子,也为同龄饶一成。”

    真德秀曾任潭州知府,当过一府父母官,很有些发言权。

    “潭州是富贵之地,读书人要多些,想来我大宋的读书人,不到一成。”

    若是按照人口比例,大宋各路,6-15岁的孩子人数应该近千万,读书的人大概在一百多万。

    这一百多万人里面,还包括那些读了两三年又辍学的儿童。

    “陛下询问这些,究竟所为何事?”

    薛极忐忑不安,轻声问道。

    按照皇帝一贯以来偃文扬武的表现,不会不让人上学吧?

    要真是这样,那可真是千古奇闻!

    所为何事?

    还不是赵竑心中念念不忘的义务教育。

    人才是强国之本,要让每一个大宋的孩子都能上学!

    “朕拟在大宋推行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免费上学,人人都不能例外。”

    赵竑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如实相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关大宋百年大计,中原王朝的数百年国运,无论谁当皇帝,都是责无旁贷。

    “义务教育?免费上学?”

    薛极懵懵懂懂,和其他几位执政大臣面面相觑,众人一起,静待赵竑的解释。

    “诸位卿家,不错,就是义务教育。朕欲开启民智,让更多的孩子上学,提高全民素质。所以,这义务教育,朕是势在必行!”

    赵竑面色平静,语气却是不容置疑。

    教育是国家之本。因此,义务教育,他一定要办下去。

    “陛下,臣愚钝,能否的明白一些,何为义务教育?”

    薛极明白了一些,却不出个所以然来。

    人人免费上学,听起来不错。但平民子弟和权贵子弟一样享受朝廷恩荫,觉得有些怪不自然。

    “众卿,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义务教育,此乃我大宋强国的根本。其有三点:强制性、公益性、普及性,这便是义务教育的特色和性质。”

    赵竑唾液横飞,滔滔不绝。

    所谓公益性,就是在大宋律法中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因此公益性也就是免费,不收分文。

    赵竑采取的方式和后世一样,不过实行的是六年义务教育制度。后世的物理化外语数学程度深广,需要学初中九年时间学习。而在这个时代,六年应该足够了。

    至于幼儿园,他并不鼓励。孩的性不可磨灭,还是让孩子们在上学之前,好好的玩吧。

    至于统一性,则是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各项标准以不同的形式,用律法来反映和保证。

    强制性也叫义务性,也是义务教育的一大特色。让6-15岁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法律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律法责任;朝廷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这可真是……”

    薛极心头巨震,欲言又止。

    这不是把官二三代、权二三代的福利,让给穷人了吗?

    几位执政大臣一起看向赵竑,都是眼睛发直。

    听起来冠冕堂皇,怎么觉得厚此薄彼,高低不分。

    “诸卿,这第一步,就是朝廷要制定律法,以律法保护,以确保义务教育推校新的《义务教育法》,一个基本的准则就是,6-15岁的孩子必须上学,否则朝廷会强制得其家庭履行义务。”

    众大臣恍恍惚惚之间,赵竑为义务教育提出了基本要求。

    “陛下,那这学制和教材如何制定?”

    真德秀反应过来,不知不觉语气有些急迫。

    6-15岁的孩子必须入学!

    他的中年老心脏,不知不觉跳动加速。

    所有孩子上学,这可是千秋功业,青史留名的盛事。至于是不是高低贵贱,尊卑不分,他倒没有在意。

    这一刻,他才像一个忧国忧民的“士人”,而不是只为做官的“仕者”。

    “真公问的好。学制先定为六年,三年初级,三年中级,这六年是义务教育。教材以金陵学堂为基准,上下传承,由简到难。教材就由金陵大学堂和金陵讲武堂的教师教官编写。要突出实学,经世致用,比如数学、测绘、农学、文、历法、地理、水利等等。”

    宋朝的太学都有这些科目,金陵大学堂正在传授,可以因地制宜,将其基础分成层次,向各级学生传授。

    赵竑本来还想加入冶炼钢铁、工业制造等等,但最终放弃。

    这些高深一些的东西,还是在金陵大学堂和金陵讲武堂,以及太学授学,更合适些。